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金剛經》堅持悲智雙運準則
by 趙永祥 2019-06-02 16:05:31, 回應(0), 人氣(600)


《金剛經》堅持 悲智雙運 準則




《金剛經》即堅持悲智雙運準則,而於卷首、卷中、卷末都強調這一准則。

《金剛經》卷首有: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始終廣度一切有情,令入無余涅槃徹底解脫,即是大悲願行。在度眾生中,時時了知無有實我為能度者,是無我相;亦無實有被度之人,是無人相;眾生代表世間,了知世間如夢如幻,非是實苦,何須濟度(此中密義指:世間本空、眾生本自涅槃),即是無眾生相;又復了知,涅槃彼岸亦非定法,雖入之者無有生死、壽命無疆,而亦如幻非實,故於中求實我法相,亦了不可得,是為無壽者相。

若能破此四相,即得大智。在廣度眾生中,時時遠離四相,安住二空真性,即是悲智等運。
接著又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大智觀法當體即空,故心無所住。依無住心而行布施以度眾生,亦是教人悲智等運。卷中又云:“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說法即是向眾生作法施,令其開悟解脫,是屬大悲;同時又知無法可說,即是於語言文字上了知其從緣所生,如幻非真,而於言說上離言說,分別上離分別,是屬無漏妙慧。此兩相結合,亦是教學佛者悲智雙運。

《金剛經》卷末又云: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此中為人演說《金剛經》義,以度眾生,即屬大悲;然而了知言說性空,無能诠法,亦無說法之人,亦無所诠法及聽法之人,而心如如不動,即是大智。如是二者,兩相結合,亦是悲智雙運。故此悲智等運的學佛准則始終貫穿於整個《金剛經》中,為此經的核心宗旨。

古人常:彌不有初,鮮克有終。

是故,學佛者欲於佛法得真實受用,則必須對此正行始終堅持,而不可稍有移易。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2- Jun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