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供養有道德有智慧者可以得福報善因
by 趙永祥 2023-04-02 18:26:02, 回應(2), 人氣(461)

供養有道德有智慧者可以得福報善因


供養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是種福田,是可以得福報善因的。

讓人有得福報的機會,這個舉動,本身即是修福。

所以佛制乞食,是使出家人有持戒修福的機會,意義極為深遠。

不分貧富,依家乞食,是培養平等心,沒有分別心,所以遵守這個戒律,不但是持戒,並能攝慧。再看經文「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都是有條不亂,多麼安詳莊嚴。吃完飯,收了衣缽,洗了足,馬上就敷座而坐。想想我們自己,吃飯時,常常是這個菜好,那個菜不好;不但吃完飯後很少能靜得下來,連在吃飯的時候,也是一邊吃,一邊看電視,看報紙,轉念頭,談生意,或者生氣發火,何嘗有一刻是真正靜下來的,更不必談入定了。

所以這一段佛陀日常生活的敘述,實在勝過千言萬語,我們如果能常常拿佛陀以身作則的生活作榜樣,可以說不辜負佛陀的一片苦心,此之謂報佛恩。


回應(2)


持戒簡而言之,就是過有規律,不害眾生的生活。「爾時世尊食時」,可以看出佛陀有一定吃飯的時候,想想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連家庭主婦,中午,晚上,有時甚至於早餐,時時都有應酬,那裡有個一定的時間用餐!再看佛陀每天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這是佛陀的戒律。去乞食要穿上整齊有禮貌的衣服,要有威儀。

佛陀已經是六七十歲的長者,身邊有這麼多的弟子,他還是每天親自拿著笨重的大飯碗去乞食,而且他入舍衛大城乞食,是依家而乞,並沒有挑選,到皇宮乞食如此,到貧窮人家乞食也是如此。此種的以身作則,不但示範持戒,也示範修福。像這種表率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不分貧富,依家乞食,是培養平等心,沒有分別心,所以遵守這個戒律,不但是持戒,並能攝慧。再看經文「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都是有條不亂,多麼安詳莊嚴。吃完飯,收了衣缽,洗了足,馬上就敷座而坐。

看看現代人,因為過度依賴手機,經常在吃飯時,常常會挑嘴,認為這個菜好,嫌那個菜不好;不但吃完飯後很少能靜得下來,連在吃飯的時候,也是一邊吃,一邊看電視,看報紙,轉念頭,談生意,或者生氣發火,何嘗有一刻是真正靜下來的,更不必談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