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貧僧有話要說回響》與病為友 以病為藥【作者:劉吉豐(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
by 趙永祥 2015-06-28 15:26:00, 回應(0), 人氣(1078)


   《貧僧有話要說回響》與病為友 以病為藥
     【作者:劉吉豐(台北市/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
        2015-06-14


【作者:劉吉豐(台北市/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

俗話說「英雄只怕病來磨」,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的〈我一生『與病為友』〉中,細述自己一生的歲月都在「與病為友」。當中,有幾段動人的敘述,讓我感受到大師的用心與胸襟。

年輕時的大師,回到宜興祖庭,飲食沒有營養,自覺自己害了肺病。此後,這個念頭多年持續不斷,甚至,二十三歲到了台灣,也都還念念想著:「我有肺病。」他曾自我安慰,又沒有人傳染,又沒有吐血,肺部也不疼痛,哪裡會有肺病呢?但奇怪的是,怎麼樣都無法去除「我有肺病」的想法,甚至覺得這個念頭會加速自己死亡。

民國三十八年,大師在無可奈何中,聽到某人說,「番茄」可以治療肺病。他一聽,覺得有救了。因為番茄不是很貴的水果,又是盛產時期,於是,他買了一抽屜的番茄。早也吃,午也吃,晚也吃,他心想,吃了這麼多的番茄,肺病應該會好:「『貧僧』到底有沒有肺病也無從得知,不過自此之後,『我有肺病』這個念頭就消失了。」

大師透過這則小故事,告訴大眾,我們身體的毛病,固然需要醫生治療,但若缺乏就醫條件,只要自己有信心,具有抗拒疾病的觀念,有勇氣勝過疾病,信心、耐力、勇敢、無懼、樂觀,也同樣具有不可思議的自療效果。

「與病為友」的想法,讓大師雖有病痛,還不致於如臨大敵,反倒能相安無事,過得很順利。如今大師年近九十,生死早已置之度外,這也與他從青少年起,就在苦難歲月裡成長有關。

曾有人問大師,既是修行人,又號稱「大師」,怎麼也會有這麼多疾病呢?其實,佛陀早就說過,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道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與病為友,才是最好。大師引述《金剛經》的話來講:「佛說有病,即非有病,是名有病。」

筆者曾出書以五個注音符號「ㄚ、ㄣ、ㄥ、ㄤ、ㄨ」的音聲來養生,一般稱為「音療」,可以預防、緩解肝、心、脾、肺、腎方面的疾病。這是根據中醫五行辯證之相關的「相生相剋」原理,發展出來的體悟。主要是藉由音療共振的療效,刺激身體的病痛,有助於身體的痊癒及養生。

五音配合五行即:心為火,發ㄣ音以針對心臟。肝為木,發ㄚ音以針對肝臟。脾為土,發ㄥ音以針對脾臟。肺為金,發ㄤ音以針對肺臟。腎為水,發ㄨ音以針對腎臟。

筆者學佛後,始知藥師佛座前有「十二藥叉大將」,十二藥叉大將為藥師如來佛座前管理健康大將,凡人今世之身體健康,皆由個人所屬生肖之大將所管轄。肝不好要念藥師佛十二藥叉大將「伐折羅大將」,肺不好要念「迷企羅大將」,脾不好要念「珊底羅大將」,腎不好要念「因達羅大將」,心不好要念「招杜羅大將」,每日各四十九遍。曾有讀者依筆者提示,為家人持誦「迷企羅大將」,因而逃離死劫。

饒富文采的星雲大師,很懂得善用譬喻來度化眾生,他說,在佛教裡,死亡並非沒有去處,死亡不是消滅,而是像移民一樣,所謂「往生」,就是從此處移民到彼處;這個身體壞了,換另外一個身體,不必那麼悲傷。

佛教講「生老病死」,在星雲大師的體會,應該把它改做「老病死生」。

因為講「生老病死」,死了好像就沒有了;假如改成「老病死生」,生了以後會死,死了之後還會再生,生了就有希望,就有未來。

我眼中的星雲大師,不但兼具慈悲與智慧,他的妙筆生花,也總是帶給信眾無比的信心、歡喜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