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福慧家園第25季共修會主題系列:迷悟之間- 談進與退
by 趙永祥 2016-04-25 19:03:27, 回應(0), 人氣(1271)

福慧家園第二十五季-共修會
第25季,主題系列:迷悟之間


4月24日講座主題:進與退

持人:覺禹法師(圓福寺住持)

與談人:

吳萬益居士(南華大學管理科學院院長)

戴登鐘居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金剛總召)


覺禹法師的演講是非常有攝受力,也很能讓聽者得到佛法之法益!


本校管理學院吳萬益院長也是一位辯才無礙的學者,為人溫文儒雅,很受師生歡迎與愛戴!





福慧家園新增了 4 張相片

福慧家園第二十五季-共修會
第25季,主題系列:迷悟之間
4月24日講座主題:進與退
主持人:覺禹法師(圓福寺住持)
與談人:吳萬益居士(南華大學管理科學院院長)、戴登鐘居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金剛總召)

文/覺禹法師

黑羊白羊都選在風和日麗的這天,要去獨木橋的那一岸辦事情,白羊朝西走,黑羊朝東走,走著走著,走到橋中間,他們倆就在獨木橋上碰頭了。白羊走不過去,黑羊也走不過來。

白羊對黑羊說:「退回去,退回去,快給我退回去!你知道嗎,我要過橋去趕集呢!」黑羊一聽,也把頭一抬說:「你退回去,退回去!你趕集有什麼要緊,我要過橋看我爺爺呢!」

兩隻羊都覺得自己的事情比較重要,誰也不讓誰,經過一陣僵持後,互相以羊角牴觸對方,終於雙雙落入河中。

大家耳熟能詳的黑羊白羊的故事,道出了進與退的意涵,誰真正占便宜?誰真正吃虧?表面上的退一步,也許就是困境的轉圜處。

佛教有一首人人可以朗朗上口的詩偈,勉勵我們在進退之間,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唐.布袋,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

大師在星雲說偈中開示道:「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商場上,老闆都希望訂單越多越好,但如果訂單的量超過了員工所能負荷的範圍,趕製不出來,或為了趕工而品質不佳,反而影響了商譽。所以進與退之間,是需要智慧與價值觀來衡量。

過去有一個人,為了一堵圍牆,和鄰居起爭執,心裡忿忿不平,就捎信給在京城當官的父親,希望父親用官府的權勢把牆爭過來,他的父親很明理,回了兒子一首詩:

「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為了一堵牆,與人面紅耳赤,甚至修書萬里,只為了爭一口氣。想當年叱吒風雲的秦始皇,今日已不復在人間。

人不是只有不斷地前進,適時地停下來,甚至於後退一步,都可以為人生帶來更多的收穫與驚奇。開車在路上,不是一昧地前進,有時也要因應路況的需要,左右轉或倒車,如此才能確保人生的旅程平安順利。拔河比賽,雙方都希望可以往後退,表示對方被我們牽制住了,越能夠後退的一方,就越能夠獲得勝利。

大師過去開創佛光山時,就是「以退為進,以無為有,以眾為我,以空為樂」的胸襟來建設,以後退的精神激發自己向前的力量。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進退之間,成就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