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公雞也可以做市長?舉德國為例
by 趙永祥 2016-06-05 10:32:53, 回應(0), 人氣(1078)

公雞也可以做市長?

龍應台 ~天下雜誌說得激烈一點,如果機構的制度素養強大,一隻公雞來做市長也不會出事啦。
年輕時總是聽到一種說法:
德國為什麼在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摧毀性的浩劫之後,可以在短短幾年就從廢墟中成為世界強國?

答案是:
因為這個國家的institution是強大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到美國留學的第一年,去聽一個德國社會學者演講,分析德國二戰後的經濟奇蹟。終於有機會問他 「institution強大」是什麼意思?

邁爾教授抽著飯後雪茄,先仁慈地說「妳問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然後解釋,institution的意思不只是機構,因為機構靠的是制度;不只是制度,因為制度靠的是文化;不只是文化,因為文化代表大家有一個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和信念,一套大家接受的行為準則和習慣。

把坦克當徠卡 看我一知半解,他問我:「中文裡有沒有一個詞,涵蓋機構、制度、文化、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的?」 我想不出來。 他舉了一個令我至今不忘的例子。
在二戰戰場上,德國的坦克對盟軍造成極大的殺傷。美國捲入戰爭後,認識到生產坦克刻不容緩,馬上讓汽車廠投入坦克製造,採用流水線大量生產。
汽車廠研究德國的坦克製作,得到的結論是,德國坦克設計之講究、材料之厚實、製作細節之精密,美國完全不可能複製;德國坦克簡直就是手工精品。問題是,一輛美國坦克需要用到一萬個人力,造價三萬三千五百美元,一輛德國坦克卻要用到三十萬人力,造價三十二萬美元。當底特律車廠的坦克車一輛一輛從生產線出來的時候,德國坦克還在工人手裡精打細敲。
雖然性能強大,但是生產數量就是趕不上美國的多和快。最後德國慘敗。這和institution有什麼關係呢? 有。德國人連做坦克車,都用手工精品的態度去製作。 在德國人的機構、制度、文化和價值觀裡,製作坦克和製作徠卡照相機是一樣的態度:精密、嚴謹、講究完美。這種態度,在求速度的戰時,也許是災難,但是在平時,它就是生產力的巨大資源。一九四七年德國的工業產值,是一九三八年的三分之一,到了一九五八年,工業的年度產值已經躍升到十年前的四倍。 邁爾回到我最初的問題,說,如果
一、一個國家的機構嚴整;
二、讓機構運行的制度完善;
三、操作制度的人對於那個制度有高度認同並嚴守一套共有的價值觀和工作準則
對於那個制度有高度認同,專業知識完備,而且嚴守一套共有的價值觀和工作準則;那麼即使整個國家被炸成焦土,只要把散掉的人聚攏,就可以馬上撿起碎片,建起大樓。
但如果沒有了完善的 institution,焦土之後,國家就垮了。我一瞬間就明白了。任何一個國家,放眼望去其實都有兩個結構,一個看得見,一個看不見。看得見的是總統府、市政府、中央銀行、中央研究院等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看不見的是大廈裡面無時無刻不在運轉的機構、制度、文化、價值觀、行為準則。
大廈可以被砲火摧毀,但是一批訓練有素的人在堅定運作的那些機構、制度、價值觀、行為準則,除非滅族,是金剛不壞、生機不絕的。還是找不到一個中文詞可以表達這完整的涵義,暫且稱之為「制度素養」吧──維護機構制度嚴謹地運行需要「素養」,強大的「制度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