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禪與管理系列之五:曹洞宗「五位」之闡釋
by 趙永祥 2017-01-10 08:48:07, 回應(0), 人氣(860)

  禪與管理系列之五:曹洞宗「五位」之闡釋


「五位」作為「精神開悟的五個階段」

吳經熊在其著名的 «禪學的黃金時代» 指出「五位是指精神開悟的五個階段」,是一個禪悟的精神辯證歷程。

在此,摘錄吳經熊在此一概念之精華:

第一個階段是「正中偏」,「在這個階段中,學生不知自身就是本體,而只注意到現象;他不知自己本是主人,而偏偏去作客」。

第二個階段是「偏中正」,「在這階段中,我們已由現象看到本體。這是一個返回內心的轉變」。

第三階段是「正中來」,「現在這位道人又要回到現象世界,為眾生而工作,而說法」。

第四階段是「偏中至」,悟道者體驗到煩惱即菩提,體驗到本體與現象的融合。

第五階段是「兼中到」,悟道者的心已由本體與現象的融合,而到達本體與現象的一體。 

一、正中偏與偏中正第一位與第二位是正中偏與偏中正。曹山的解釋指出: 正即空界 (),偏即諸法 ()正中偏者,在正中卻不覺而向於偏,這是背理就事,偏中正者,在偏中卻不能即事而正,這是捨事就理。「正中偏」之重點在正,亦即在空,可以說是絕對的真理,學者在此位中,卻不能好好表現空界的絕對的真理。「偏中正」之重點在偏,亦即在諸法和有,學者在此位中,卻不能即事修真。我以為,正中偏與偏中正分別通於天台所論之空諦 (絕對的真理和假諦 (相對的真理),但學者在此中卻未能臻於空假中三法圓融中的空諦和假諦,難免以俗情蠡測空諦和假諦。 

二、正中來與偏中至: 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正中來」與「偏中至」表現了禪的「超越切入」的精神二者強調「來」與「至」,「來」與「至」皆為行中的動作狀態,以此強調能動性原理,分別強調空界與諸法之能動性,向於兼中到之究極真理而運動,此亦即禪所強調的「超越切入」的精神, 所謂的「向上一機」,一方面,「正中來」,空的絕對真理並不落入於頑空,而生發著緣起的假有 ();二方面,「偏中至」,有的相對真理並不執著定法,而在相對真理的實踐當中,也有空性的超越性的實現在其中 (

三、兼中到第五位的「兼中到」為究極真理,通於天台的三法圓融中的中諦。「正中偏」是絕對真理,「偏中正」是相對真理,「兼中到」則為「絕對的相對」和「相對的絕對」,是絕對與相對的雙融與雙超。


曹洞五位與禪的包容、融合轉化的精神

曹洞禪提出「正偏回互」的思想,空 (和有 (的統一,是曹洞五位的基本思想。「回互」的意義,簡單講是指相互關連、互相含攝而言。石頭希遷已指出:「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根據元賢的關於五位思想的解釋,「兼中到」被排列在其他四位的中間,而強調其回互的關係,曹洞五位的思想在此是強調了包容、融合轉化精神,強調了五位的全體性,五位回互自身即是究極真理,究極真理並非列於五位之最頂端的兼中到。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in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10-Januar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