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求職Q&A系列:常見的求職難題
by 趙永祥 2014-06-04 06:45:16, 回應(0), 人氣(1004)


求職Q&A系列:常見的求職難題

年輕人找工作最常見的7大問題,HR究竟怎麼想?

撰文◎羅梅英
新鮮人踏出校門、第一次求職的心情忐忑不安,心裡充滿許多的疑問。針對年輕人找工作最常見的7大問題,本刊特別邀請4位人資長幫新鮮人解答疑惑,教你贏在求職的第一步:

Q1:若畢業後先旅遊或休息幾個月再求職,這樣好嗎?

  台灣微軟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邱紫筠表示,關鍵在於你想休息的原因為何?是在逃避找工作的壓力嗎?「壓力和競爭永遠存在,與其迴避不如面對它,設法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且,「好的機會不等人,愈早開始找工作,你的選擇性愈多。」

  三商行人資長廖哲鉅認為,如果先停下來,是為了整頓即將進入職場的心情,這樣暫時休息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逃避現實,這種心態就大有問題。

  「最怕的是『暫時變永遠』!」廖哲鉅說,如果心態未調整好,永遠都是暫時性的,暫時休息、暫時工作…;因為初期找工作難度高,就隨便找一份簡單輕鬆的工作,長久下來很容易流於在三低職業(低門檻、低技術、低工資)打轉。

  如果已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先休息2、3個月去旅遊影響並不大。怡東人事集團人資長鍾文雄認為,「年輕人透過旅遊學習跨國文化差異、深層體驗當地人文,有助於體察社會生活環境。」

Q2:企業如何看待國外打工度假的資歷?

  包括微軟、法商施耐德電機等外商企業,對海外打工度假多持正面看法。施耐德電機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張琇琳表示,施耐德很重視跨文化的溝通能力,若有海外打工度假經驗是項加分,面試時會問是否遇過哪些不適應或挫折?有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以觀察是否有解決問題、跨文化的適應能力。

  邱紫筠認為,即使只是從事勞務工作,至少能知道工作辛苦、賺錢不易,「沒有用不到的經歷,」重點是,這段經歷帶來哪些收穫?和你將來要找的工作之間有什麼連結?

  鍾文雄認為,「最終還是要回歸外語程度提升多少,以及實際工作的歷練。」企業在認定工作年資時,會看打工度假的工作性質與這個職缺是「完全相關」、「部分相關」或「全不相關」,依此核敘職位與薪資。若經驗有一半相關就認定半年資歷,而工作態度、社會歷練、人際互動經驗也會納入考慮。

  不過,廖哲鉅用過一位名校畢業、澳洲打工2年剛回台的新人,結果不到1周就陣亡。「企業會擔心他們投入職場後的適應問題,有些人回來後仍念念不忘海外經歷,過一陣子就想再出國追尋自我。」

  如果以生涯加分來看的話,廖哲鉅認為,遊學優於打工度假,畢竟遊學是有系統地學習語文。通常HR在面試會問:當初出國的動機為何?過程中學到什麼、養成什麼能力?事前都要想清楚。

Q3:因為考高普考或研究所,沒立即就業,結果卻沒考上,耽誤1年以上才找工作,這樣有何影響?面試被問到該怎麼回答?

  準備公職1年,落榜後該不該放棄?廖哲鉅認為,應當機立斷、想清楚人生目標為何,「考公職2年未果,再投入職場的話,確實稍嫌晚了點,和別人的差距會愈拉愈大。」

  鍾文雄指出,「1年的準備期對職涯影響程度不大,被主考官問及時,建議坦誠相告、準備好沒考上的說詞。」主考官想知道的是,「你對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有高度承諾,」這1年你做了哪些準備,為什麼沒有考上?「要努力說明自己念書準備的過程,絕不能隨便、輕描淡寫帶過。」

  沒有多少企業主能接受員工一邊上班,還一邊準備考高普考。鍾文雄之前在電信公司時,有一個年輕女生上班時間,在公司影印考公職的講義,大老闆看到後大為震怒,差點開除她。面試時,可千萬別直白地說,接下來有考公職或研究所的打算。

  張琇琳指出,面試官會想釐清,你當初為什麼想考公職,後來為什麼又決定不考了?這當中有什麼轉折?以及你對未來職涯的規劃為何?

  一心嚮往穩定的工作,就企業人資角度來看未必是負分,須視應徵的工作性質而定,行政職相對較歡迎這種特質的人。

Q4:如果第一志願A公司遲遲沒給回應,但第三、第五志願的B公司很快就通知錄用,我該怎麼做?

  當沒那麼喜歡的B公司通知你被錄取時,鍾文雄建議,可用家庭因素(如中南部北遷、家人溝通)或原職務需要交接等合情合理的理由,情商延後7~10天報到。如果延後時間超過10天的話,企業人資通常會有警覺性,列為重點聯繫對象,就怕錄取者不來報到。

  另外,同步與第一志願的A公司人資進行確認,探詢目前進度及被錄取的機會,並表明已收到其他公司的任用通知,將時間壓力轉給對方。若你有機會被錄取的話,通常人資就會加速簽核的流程。

  廖哲鉅表示,不妨先到B公司做看看,雖然勞基法已取消試用期的規定,但新人進公司初期,仍需適應環境及工作,也許B公司不如想像那麼差,若這時A公司打來通知,再做選擇也不晚。廖哲鉅強調,這並非鼓勵騎驢找馬,而是新人本來就很不穩定。求職時應審慎考慮:產業、公司、老闆、同儕、工作等5項因素,一旦若做了決定,就要全心投入工作,爭取表現。

Q5:如果到職不到1個月,就發現這家公司環境不好,或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還要硬著頭皮做滿1年再換工作嗎?

  在應徵之前,請務必做足功課。鍾文雄指出,可透過企業官網、公開發行資訊網、搜尋網站及媒體報導等管道,多方探聽公司的企業文化、營運現況、發展策略及勞動條件;整理好想瞭解的問題,面試時當場向面試官提問,才能降低找錯工作的風險。

  張琇琳建議,新人不要太快評斷一份工作適不適合,至少應觀察6個月時間。「任何工作一定都能學到東西,新鮮人完全沒有經驗,某種程度等於公司付錢給你學習。」若個性真的不適合,如害羞內向的人做業務做得很痛苦,那就再找份適性的工作。

  邱紫筠對新鮮人前2、3份工作的不穩定性,包容性較高,她關心的是,離開前一份工作的原因為何?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邱紫筠建議在遞辭呈前,先和主管談一談,是否對工作有誤解?也許主管對你有些安排規劃,你對工作的種種不滿,其實是主管給你的訓練,儘量不要太快下結論,或只聽取同儕的意見。

  鍾文雄認為,若有一些不能歸責自己的因素,如主管未遵守承諾、企業真實的文化與形象落差太大等,不一定非得硬撐,如此不僅工作很痛苦,生活和健康也會失衡。

Q6:前一份工作沒有通過試用期,或是不到幾個月就被資遣了,履歷表該寫出這段經歷嗎?

  張琇琳表示,3個月以內的短暫經歷,不見得要鉅細靡遺寫出來,不過,企業人資通常會注意履歷表的時間點,若有一段空白期就會主動詢問。

  「失敗並不可恥,重點不在於你成就了什麼,而是你學到了什麼,」張琇琳說。人資會想瞭解,為什麼你沒有通過試用期?之後你做了哪些改變、從中學到什麼?是否有所反省?如果因為能力不足被請走的話,廖哲鉅建議詢問主管,自己哪些部份可以表現得更好,釐清問題在哪裡,以免下一份工作重蹈覆轍。

  被問到被迫離開的原因時,千萬別罵公司和主管太爛,將所有問題歸責於別人,這是大忌。鍾文雄指出,新人如果能謙虛表示,自己對新環境的適應力、工作表現或職場人際敏銳度有待加強,面試官會比較正面看待。

Q7:履歷表一定要按照公司的制式規格嗎?我可以自創履歷格式,爭取被看見的機會嗎?

  對於企業人資來說,制式履歷易於搜尋人才與檔案管理,但「網路下載、套印的履歷表,真的不大有吸引力!」廖哲鉅說,應徵不同的職務,應該有不同的表現,即使應徵工程師,企業也會希望你能有創意地推銷自己。

  沒有企業明文規定請勿自創履歷,廖哲鉅說:「只要你的履歷能清楚告訴用人主管,你具備足夠的能力來承擔這份工作就行了,」他會從4A:Ability(能力)、Achievement(成就)、Agility(靈活度)、Ambition(企圖心),來判斷求職者是否具備潛力。

  張琇琳建議,可將制式履歷和個性化履歷兩者並陳,把自製履歷當成附件。自製履歷的吸睛度雖然較高,但「前提是你必須符合用人的資格要求,」設計個人化的履歷要拿捏好、千萬別過頭,洋洋灑灑10多頁,只會增加人資的工作量,招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