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青年導師李開復罹癌 感悟生命不只名和利
by 趙永祥 2017-05-24 20:54:42, 回應(0), 人氣(1087)

青年導師李開復罹癌 感悟生命不只名和利





 
  • 李開復全家福。左起大女兒李德寧、太太謝先鈴、小女兒李德亭。圖/天下文化提供
  • 在死亡的威脅下,李開復依然冷靜的思考身後事。圖/紀錄片: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提供
  • 李開復躺在病床上仍不忘自娛娛人。圖/天下文化提供
  • 李開復在養病期間,至佛光山與星雲大師對談,獲益良多。圖/天下文化提供
  • 二○○三年李開復(右起)與比爾蓋茲一同拜訪江澤民。圖/天下文化提供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若以人生百年來論,李開復的前五十年,都是活在這樣的情境內。

這位出生在台灣,揚名於美國,近年來成為中國大陸青年創業導師的全球知名華人,翻開他的學經歷背景,無不令人嘖嘖讚嘆。除了事業,李開復還有賢惠的妻子、優秀貼心的兩個女兒,說他是人生勝利組中的優勝組,一點也不為過。

李開復一九六一年出生於台北的中和。十一歲到美國當小留學生,二十六歲就拿到全美資訊工程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MU)電腦科學博士、破格被授予副教授之職。之後他投效蘋果,不到三十歲時,就在蘋果擔任研發主管;後來他轉戰微軟,獨力建起極富盛名的微軟中國研究院,不到四十歲便升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再轉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全球副總裁。二○○九年,李開復離開谷歌創辦「創新工場」,專門投資新創公司,影響力從科技業擴大到各行各業,在中國,他有數千萬的微博粉絲,被這一代中國青年視為創業之神。

和李開復學歷相當的人不少,但他之所以能開創出這樣大局面,主要也因為他從來就是個心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的有為青年,「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是李開復多年奉行的人生信念。

長年輕忽身體

腹腔26顆腫瘤

李開復對工作有超乎常人的熱情。數十年來,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當他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總是穿著熨燙平整的深色西服,髮型有條不紊,表情泰然自若,行事談話穩重而精準,工作行程緊湊,如同精密機器般高速運轉。他全心全力放在工作,不太旅遊、沒空看電視、不運動、吃飯時匆匆忙忙食不知味;半夜裡一有郵件或訊息提醒,馬上就爬起來工作。

他不是不疲倦,於是長年靠一天六、七杯咖啡,和一大杯濃茶來提神;因用腦過度,晚上反而睡不著,必須靠安眠藥入睡。長期背負壓力、繃緊肩背的結果,他的背上沿著脊椎的位置,長出另一條「肉脊椎」。

他的身體不是不抗議,因為無時無刻趕行程,他的免疫力下降,患了帶狀泡疹,頭上長滿紅點膿包,但他不以為意,還常以「鐵人」自矜,仍然持續快速運轉的工作狀態,直到二○一二年的一次健康檢查,才驚見腹腔中竟已伏藏了二十六顆腫瘤。追蹤穿刺之後,確定是濾泡性淋巴癌第四期!這年,他五十二歲。

李開復不得不停下所有工作,選擇回到台灣就醫。雖然一時不能接受,但他馬上發揮科技人的理性和研究精神,預立了遺囑,也研究自己的病情。他展開化療、承受一切副作用,全心信任和配合醫生,並且勇敢地對外公布自己生病的消息。就在他於二○一三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殊榮」同時,九月分,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告:「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誠實面對自己 重整生活

這場病,把李開復從萬眾擁戴的雲端,推到與死神一步之遙的幽谷。在安靜休養的十七個月中,他除了深深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無盡的愛之外,他更意外地看見自己過往生活的種種盲點。原來,除了身體亟待修補,他的心靈也需要重整。

這段歷程中,他被帶回到人生的另一個新起點,重新看見自身和周遭的一切;同時他亦發揮一貫的效率作風,把這段過程寫成一本書─《我修的死亡學分》。主題與他過去的暢銷書《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那種慷慨激昂的鼓吹有很大不同,他不再用力宣傳要如何改變世界,而是呼籲要誠實面對自己。

李開復說:「五十二歲以前的我,為了名利,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這場生死大病開啟了我的智慧,我依然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知道,生命該怎麼過才是更圓滿的!」

人生必修7學分 力行5養生

李開復的新書《我修的死亡學分》,雖以十分感性的筆法書寫和編排,但新書發表會上,不改「導師」本色的他,還是以「畫重點」的方式,向在場的媒體提出,他在本書中所要倡議的「七個學分」和「五個養生建議」。

第一個學分:健康無價

他說:「失去了健康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很多人以為『養生』就沒有事業,其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來維護健康。我們的健康,簡單來說包括睡眠、壓力、運動、飲食這四點。如果四點可以達到及格,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工作。」

第二個學分: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理由

他說:「世界玄妙,我們只了解萬分之一,每一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理由。當一件事情發生了以後,是不是有什麼正面的啟示或正面的力量?如果發生災難,我們不要當成一個果,而是當作一個因,任何災難都可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第三個學分: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他說:「一直到面對死亡,我才發現,對於家人給我無私的愛,我當年是多麼的冷漠。雖然我告訴朋友,我一放假就是陪著母親。事實上,公司每年給我四周假,我三周都用來工作,只有一周陪母親。一直到母親失憶以後,一直到我面臨死亡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是多麼敷衍地表達人們口中的『孝順』。」

我覺得真正的感恩應該分三個層次。最基本的層次是別人對你好,你感覺到了。第二個層次是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他。第三個層次,你主動付出關懷和愛而不要求回報,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第四個學分:學會生活,活在當下

他說:「有一段時間我思考,如果生命只有一百天,該怎樣度過呢?我的結論就是要和親人們度過特別難忘的時光,吃我們愛吃的東西,做我們愛做的事情。」

第五個學分:經得住誘惑

他說:「我父親留給我十個字『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其實我們做好事,沒有任何必要留名。生病前的幾年,愈來愈多人把我當作一個導師。我一方面是出於善心幫助年輕人,但是不可避免,我每天的追求,還是希望有更大的名望。我與星雲大師討論這個事情,他告訴我,其實人是經不住誘惑的,你告訴自己追求理想,其實你是在追求更多的名。過度追求名聲,讓我的中心軸偏離了。」

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他說:「當你的目的是追求每件事情有最大化影響力,你一定想認識更多有創意的人、聰明人、成功人,但這樣就喪失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人人是平等的。現在只要時間允許,我會和一些普通網友交流,哪怕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並沒有特別光輝的履歷。」

第七個學分:人生到底是為什麼?

他說:「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無疑是你我想追求的。但其實,人非常渺小,憑什麼能這樣狂妄呢?我們有緣認識周圍的人,好好體驗人生,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不要改變別人,只要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學習、成長,那就足夠了。」

至於五個有關健康的建議,則相當言簡意賅:「別騙自己不需要睡眠」、「不要把吃飯當成餵飼料」、「運動」、「壓力不只出現在痛苦時」及「健康和勤奮沒衝突」。這些觀點在他的書中,都作了相當詳盡的舉例及詮釋。

星雲大師開示

先把自己做好

李開復在罹病之初,也曾像一般人那樣向老天質問:「為什麼是我?」化療過程中的身心巨痛,也讓他一度怨天尤人。友人特地帶他到佛光山拜見星雲大師,並在佛光山住了幾日。

有一天,李開復被安排和大師用早齋。大師突然問他:「開復,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發揮最大化的影響力,世界因我而不同!」

大師說:「這樣太危險了!因為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不會增減,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那其實都是在追求名利啊!問問自己的心,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聽到大師這樣的開示,李開復直覺五雷轟頂。從來沒有人這樣直接,卻又這麼溫和地指出他的盲點。

大師又說:「人身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著改變世界,把自己做好就不容易了。要產生正能量,不要產生負能量,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

那幾天李開復常聽大師開示,很多話語他雖然記住了,可是當下並沒有完全明白。後來他靜心養病時,大師的話時時在他心中迴盪,漸如醍醐灌頂,撥開他迷障的心,也矯正了他對「影響力」的思惟;當他終於看清自己的「心病」後,身體的病,終於得到真正治癒的契機。

李開復說:「我不是任何宗教的教徒,但我堅信星雲大師給我的許多指引。」他在書中以八頁的篇幅,記敘了「與星雲大師對談」的體悟,句句都是他受用一生的箴言。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0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