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天下財經週報:全球景氣逆風要來了
by 趙永祥 2018-08-15 13:00:58, 回應(0), 人氣(1143)



天下財經週報:全球景氣逆風要來了?

精華簡文

天下財經週報:全球景氣逆風要來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

10800
   


 
Date: 2018-08-12

2017年的好景氣人人都看得到,但2018年過了一半,全球景氣似乎要開始吹起逆風,從台灣到歐盟都下修了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而去年的好景氣,受薪階級有沒有吃到,就看週五主計處公佈的家庭收支數據怎麼說。正好週四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要開會,低薪族群能在2019年分到幾杯經濟成長的羹,就看勞資官學四方的討論結果而定。以下是本週重要的財經大事:

#1:全球景氣要開始吹逆風了嗎?(關鍵事件:8/17 主計處公佈第二季GDP數據及2019年經濟成長預測、歐盟公佈第二季歐元區GDP數據)

從2016年全球景氣開始復甦,而中美霸權之爭尚未白熱化,貿易戰的戰火還沒點燃之際,台灣的經濟也跟著這股動能穩定復甦。2017年第3季以來,台灣的經濟已經連續3個季度呈現3%以上正成長,主計處預估2018年第2季仍有3.29%的成長力道,有望連續4個季度維持年增率3%以上的正成長。

不過,下半年的經濟可能會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升溫影響而退縮。外有被美國總統川普點燃的全球貿易爭端,而內有年金改革的初期陣痛對國內消費需求的負面影響,包含台經院、中經院、中研院等國內權威智庫及主計處自己,都預估2018年的經濟成長相對2017年將降速。主計處在5月底時預測,台灣2018年全年經濟成長將降為2.6%。

台灣屬於小型開放式的淺碟型經濟,受國際景氣影響深遠。川普在國際貿易到處放火的行為,不僅讓全球的貿易商如履薄冰,也燒到台灣的出口訂單。原先連續21個月呈現正成長的外銷訂單在6月突然轉負,且中研院也預測台灣第3、4季出口成長將大幅降速,由前兩季超過6.5%的成長率萎縮至不到2%。

此外,全球3大航運聯盟也傳出要在本該是航運旺季的下半年,撤掉1~2條北美航線。在海上,每週將減少3艘8千箱標準貨櫃的船。(延伸閱讀:全球3大航運聯盟撤航線 你不能不知道的3大景氣真相

不穩定的全球經濟,很自然地反應在全球的製造業上,歐元區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2017年12月達到高點的60.6後,便一路下滑。2018年6月回落至半年低點的54.9,7月則可能因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談成貿易戰休兵,而稍稍回升至55.1。雖然仍在50以上的景氣擴張區間,但可以看到景氣擴張的步調正在放緩。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在7月更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的預測中,先進經濟體在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已由先前的2.5%下修為2.4%,到了2019年將降速為2.2%。

而在歐元區,降速的預期來得更嚴重,IMF原先預測2018年歐元區的經濟成長能維持2017年增速2.4%的成長步調,但在最新的預測中,2018年歐元區的經濟成長僅剩2.2%,2019年的經濟成長更將降速之1.9%無法保2。

而歐盟統計局也同樣在7月12日下修對歐元區2018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2.3%下修至2.1%,並預測2019年歐元區的經濟成長將降速至2.0%,略優於IMF的預測。

雖然先進經濟體將在2018下半年開始遭遇逆風,但發展中國家將有望支撐全球景氣擴張的動能。

IMF維持對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預測,2018、2019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17年的4.7%,分別加速至4.9%,以及5.1%。

而其中最大的貢獻將來自於印度,隨著國內基礎建設的翻新,以及莫迪政府政權穩定讓改革愈能收到成效,IMF預測2018、2019印度的經濟成長將持續加速至7.3%、7.5%。

 

#2:受雇報酬成長慢,調漲基本工資能當神救援?(關鍵事件:8/16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8/17 主計處公佈2017年家庭收支調查)

不論是主計處公佈的經濟成長數據,或是國發會的景氣對策信號,每一項數據都在說台灣的經濟正在復甦,但對民眾而言卻是無感。

勞工對景氣的感受,在於口袋裡的薪水有沒有實際增加。本週五將公佈的2017年家庭收支調查,能更好地反映去年一整年受薪階級對經濟成長的感受。

家庭收支調查每年公布一次,從去年的結果可以看到,雖然2016年能反映部分家戶總所得的受雇報酬轉回正成長,但1.4%的年增率不只是四大類型的所得中最慢的,更被同期1.39%的通貨膨脹率吃掉,讓受薪階級的勞工實際的所得成長幾乎沒變,難怪無感。

 

蔡總統上任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曾將2017年1月1日起的基本工資調漲至21009元,基本時薪調整至133元。在經濟穩健成長的2017年,這項調整對受薪階級的實質所得有沒有影響,本週五將見分曉。

同時,這週四,工商團體與勞工團體將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上,針對調漲基本工資的議題角力。根據目前政府釋出的態度,基本時薪可能落在140-150元之間,月薪則可能落在22800到23100元之間。全國產業總工會去年曾建議政府一次到位將基本時薪調漲為新台幣160元,基本月薪調漲至2萬7千元,才能滿足受薪階級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工商團體則提醒政府不要忽視勞動成本上漲對中小企業的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反而會影響勞工權益。(延伸閱讀:就業市場穩健,最低薪資該不該調

#3:漲漲漲,國內能源價格繼續看漲?(關鍵事件:815大停電週年、8/15能源局公佈國內能源價格指數、能源消費量)

815大停電週年,經濟部能源局將在當天公佈2018上半年的國內能源消費量以及國內主要能源價格指數,包含汽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氣、電燈用電及電力用電的價格變化。

從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疲軟開始,石油價格幾乎每個月都在探底。對台灣的消費者而言,最早感受到的變化就是加油戰的汽油價格。95無鉛汽油每公升從過去33、34、35的高價,降至不到25元。

而反應航空公司營業成本的燃料油價格,也在2016年來到低點,當時的指數只有58.81,代表燃料油價格相對2011的基期下降了超過40%。

隨著經濟擴張速度加快,能源價格指數也在2016年後開始谷底反彈。今年,95無鉛汽油的價格已經漲回每公升30元以上。同時受到能源價格提高,導致發電成本上升,台電也在4月時針對每月用電500度以上的用電戶,重新調漲電費。

這些變化不僅反映在民眾給愛車加油的發票上,繳電費的帳單上,消費者物價指數、躉售物價指數跟進口物價指數這三大通膨指標也同步反應。

7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加速成長至1.75%高於外界預期的1.5%,其中油料費的價格漲幅達22.9%,為7月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成長貢獻了0.6個百分點,佔超過3分之1。

而7月的躉售物價指數及進口物價指數也都呈現加速成長,分別達7.0%及10.4%,主因也都跟能源價格飆漲有關。石油的供給者價格(躉售物價)及進口價格皆大漲近57.0%,是帶動近期物價走揚的主因。

 

雖然接近2%的通貨膨漲率,能在帳面上幫助台灣脫離通貨緊縮的泥淖,但是物價成長的結構過度集中在能源價格的成長,未必是好事。

因為台灣的能源消費超過98%來自進口,不論是民眾、還是企業所承擔的價格上揚,反而不容易留在我國的內需市場內,要靠這波通膨讓台灣脫離「低物價─低薪─低消費」的不良循環,可能還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