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道教養生學之基本思想與概論
by 趙永祥 2019-03-11 21:48:42, 回應(0), 人氣(980)


           
            道教養生學之基本思想與概論




         壹. 前言


        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中,中華民族在追求人民的身體健康和與疾病的長期鬥爭中,總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極其豐富的養生學思想和醫學思想,成為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瑰寶。而我國土地上自生的道教,又與我國歷史上的養生學和醫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我國古代豐富的養生學與醫學思想,也就不大可能產生出道教來,道教就是在吸取古代養生學與醫學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代養生學與醫學是道教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道教自產生之後,又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的養生學與醫學的發展。

 

 

  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徒或道教學者,有不少也是著名的養生學家和醫學家,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皆是如此,他們都對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因此,我們今天要來發揚我國的養生學與醫學,就必須大力開掘道教養生學這一歷史文化寶藏,並使之成為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一項重要任務。道教的養生學說和醫學思想是極其豐富的,但由於作者水平所限,不可能在此作全面而深刻的探討,衹能對道教的養生思想談一些粗淺看法而已。




        道教之所以重視養生學的研究,自然是與它追求長生的目標密不可分的。人的生命是可貴的,每個人僅衹有一次。一般來說,人總是願意活得長一些,並希望獲得長生。道教就是順應人們的這種希望,而提出通過修煉獲得長生不死以成神仙的目的的。要達到長生,首先必須通過修煉的功夫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如果不能做到延年益壽,那怎麽還能夠談長生不死呢?而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必須拋棄命定論‘死生由命’的思想,確信自己的能動作用,確信通過自己的修煉是可以獲得長生的。所以,道教提出了響亮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號。



         貳. 本文重點


         正如《養性延命錄》中所說‘天道自然,人道自己’,而強弱壽夭屬於‘人道自己’,並加以論證說:‘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長而滋味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年未可量。《道機》曰:“人生之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佚無度,忤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可見,人的年壽在於人自己的調養得當與否,並不是由天命決定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也就成了道教養生學的理論基礎和前提。這一思想給予了道教煉養學以充分的信心和決心。

 

 

  至於如何從事養生,這又與道教的生命學說有密切關係。道教認為:‘夫稟氣含靈,惟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於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養生延命錄》)人稟氣含靈,氣組成形體,靈則為精神,因此養生就要神與形並養。所以說:‘故神生於形,形成於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至言總養生篇》)與這一思想相聯繫,道教更提出了人的生命由精、氣、神三要素所構成的思想。早在漢代早期的道教經典《太平經》中即已提出精、氣、神三者合一的思想。



《太平經 • 癸部 • 令人壽治平法》中說:


三氣共一,為神根也。

一為精,

二為神,

三為氣。

此三者共一位也……



故人欲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


是說,人的生命是由精、氣、神三者結合、相互作用而成的。


因此,養生長壽就得煉養精、氣、神三者。在這裏,除了講神和形(氣組成形體)之外,又強調了一個‘精’。這大概是要說明人之形不同於非生物之形,它是有生長發育的生命能力的。而這個‘精’就是指有生命能力的物質而言的。



在此之後,精、氣、神的學說也就成為道教養生學的基礎理論。


道教的養生思想大都是建立在此一理論基礎上。



全文網址連結


http://www.etaoist.org/taoist/index.php/2011-08-22-02-11-46/2011-09-13-16-05-29/1778-2012-07-11-02-14-48



影片觀賞之 1 

走遍中国 道家养生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DmI-Ye7m0


影片觀賞之 2

辟穀為什麼能讓人逆生長,道家古法辟穀養生,斷食回春之秘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e0pEFs9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