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普門品18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by 趙永祥 2020-06-27 06:26:50, 回應(0), 人氣(1472)


普門品18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T9.57c7-17)
 

【梵本中譯】

世尊在那時說了這些偈頌:
   
無盡意菩薩就(名號的)原由向(我)詢問其意義:「持有輝煌旗幟者(具足妙相尊)!以甚麼原因〔這位〕勝者之子被稱為『觀音』?」(24.1) 
    
那時,持有輝煌旗幟者(的我)觀察諸方後,就誓願如大海(的觀音),告訴無盡意說:「關於觀音的修行,請你聽聞!(24.2) 
    
於不可思議的數百俱胝的長劫中,於數千俱胝的佛前,如所發誓願那樣完成了修行,請你聽聞我的說明!(24.3)
  
(名號的)聽聞、(身形的)觀見,隨後如那樣來憶念,對於有情們而言,於此世不會徒勞無功;成為一切生命存在苦痛與憂愁的滅除者。(24.4)
 

【解說】

《普門品》的偈頌非鳩摩羅什所譯,應是隋代闍那崛多與達摩笈多在編譯《添品妙法蓮華經》從當時新見的梵本譯出的。梵語文法有豐富的語尾變化,較清楚地表達詞語之間的邏輯連結,僅用五言四句的二十五個漢字來翻譯一個梵文偈頌,有可能略去部分文義訊息。其次,闍那崛多的漢語能力與譯場組織或許不如羅什譯場那麼優異,透過與現存梵本的梵漢對勘,可發現許多文義出入之處。因此,在偈頌部分的語譯,採取直接從梵文中譯的方式,提供讀者對比參照,獲致較豐富的理解。
 
    第一頌是無盡意菩薩向釋尊重問觀音菩薩得名因由。「勝者」即佛陀,持有輝煌的勝利旗幟,漢譯本譯作具有妙相的尊者。聖者之子即菩薩,為佛陀的繼承者。第二頌梵本文義是佛陀普觀各方,看見觀音菩薩如大海般的弘誓表現,而向無盡意講述觀音菩薩的廣大修行。觀音菩薩在無數長劫的時間中,發起廣大無邊誓願,親近過無數如來,廣修菩薩萬行,而成就了所發誓願,從而具足大慈悲、大智慧、大神通方便。因此,眾生有緣聽聞其名號,看見其身形,如所見、所聞內容來憶念,就會在現世獲得豐實的結果,甚至在觀音菩薩的引導之下,滅除生命存在的身心眾苦。這幾頌是在概括觀世音菩薩的大誓願、大修行所成就的功德,具有普遍救度有情的大力能。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或在須彌峯,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T9.57c17-58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