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處世錦曩系列之113 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
by 趙永祥 2021-12-24 06:34:22, 回應(0), 人氣(341)




處世錦曩系列之113  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

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 能得無礙智,從佛法化生。

此偈是說,在一切功德中,發菩提心是最大的功德,由此可以得到無礙的智慧,那是從實踐佛法衍生出來的結果。

「菩提心」,又被譯為道心,是因為見到眾生受苦而情不自禁地生起一種慈愛心,一種捨己而救人的悲願心。此在一般人之中,也會發現類似的故事,在我的學生之中,曾有一個女孩子,由於母喪父病,便夜以繼日地打工做家教,照顧父親,維持四個弟弟妹妹的生活及學費,一直等到她父親病故,弟弟妺妹都能獨立時,她已是三十多歲,才想起再返學校讀書。

菩提心的著力點,是時時刻刻想到許多人的苦難和需求,時時刻刻以成就眾生為他的使命。例如釋迦牟尼佛年輕時,正在王宮裡過著王子的豪華生活,卻發現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四種苦難,又見到眾生界有相鬥相食的殘酷景象;因此生起了要為人類、為眾生,尋求離苦得樂的真理,尋求和平相處的方法,便捨棄王宮的生活,到處尋師訪道,最後自悟自證,完成了最高的人格,開發出最高的智慧;接著就用他的智慧,為人間做普遍而平等的救濟。這便是發菩提心的模範和榜樣。無怪乎此處要說,一切功德中,菩提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功德了。

發菩提心

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 能得無礙智,從佛法化生。


此偈是說,在一切功德中,發菩提心是最大的功德,由此可以得到無礙的智慧,那是從實踐佛法衍生出來的結果。

「菩提心」,又被譯為道心,是因為見到眾生受苦而情不自禁地生起一種慈愛心,一種捨己而救人的悲願心。此在一般人之中,也會發現類似的故事,在我的學生之中,曾有一個女孩子,由於母喪父病,便夜以繼日地打工做家教,照顧父親,維持四個弟弟妹妹的生活及學費,一直等到她父親病故,弟弟妺妹都能獨立時,她已是三十多歲,才想起再返學校讀書。

菩提心的著力點,是時時刻刻想到許多人的苦難和需求,時時刻刻以成就眾生為他的使命。例如釋迦牟尼佛年輕時,正在王宮裡過著王子的豪華生活,卻發現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四種苦難,又見到眾生界有相鬥相食的殘酷景象;因此生起了要為人類、為眾生,尋求離苦得樂的真理,尋求和平相處的方法,便捨棄王宮的生活,到處尋師訪道,最後自悟自證,完成了最高的人格,開發出最高的智慧;接著就用他的智慧,為人間做普遍而平等的救濟。這便是發菩提心的模範和榜樣。無怪乎此處要說,一切功德中,菩提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功德了。

發了菩提心的人,便不敢懈怠,不會傷害眾生,也不會自尋煩惱。因為在他的感情中,眾生的事最要緊,只要尚有眾生在受苦受難,就等於他自己在苦難中掙扎。由於眾生愚昧,不知道用佛法來治療心中的煩惱,以致自我傷害,彼此殘殺,因此需要發了菩提心的人,來讓他們身有所安、心有所寄,疏導他們脫離貪欲、怨瞋、恐懼等煩惱的苦海。這種人能以有限的生命發無窮的悲願,常做不求回收成果的功德。

有菩提心的人能得無礙的智慧,原因是,無私的人,必定是光明磊落的智者。同時,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必定要不斷地充實知能、開發智慧。

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為最; 能得無礙智,從佛法化生。

此偈是說,在一切功德中,發菩提心是最大的功德,由此可以得到無礙的智慧,那是從實踐佛法衍生出來的結果。

「菩提心」,又被譯為道心,是因為見到眾生受苦而情不自禁地生起一種慈愛心,一種捨己而救人的悲願心。此在一般人之中,也會發現類似的故事,在我的學生之中,曾有一個女孩子,由於母喪父病,便夜以繼日地打工做家教,照顧父親,維持四個弟弟妹妹的生活及學費,一直等到她父親病故,弟弟妺妹都能獨立時,她已是三十多歲,才想起再返學校讀書。

菩提心的著力點,是時時刻刻想到許多人的苦難和需求,時時刻刻以成就眾生為他的使命。例如釋迦牟尼佛年輕時,正在王宮裡過著王子的豪華生活,卻發現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四種苦難,又見到眾生界有相鬥相食的殘酷景象;因此生起了要為人類、為眾生,尋求離苦得樂的真理,尋求和平相處的方法,便捨棄王宮的生活,到處尋師訪道,最後自悟自證,完成了最高的人格,開發出最高的智慧;接著就用他的智慧,為人間做普遍而平等的救濟。這便是發菩提心的模範和榜樣。無怪乎此處要說,一切功德中,菩提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功德了。

發了菩提心的人,便不敢懈怠,不會傷害眾生,也不會自尋煩惱。因為在他的感情中,眾發了菩提心的人,便不敢懈怠,不會傷害眾生,也不會自尋煩惱。因為在他的感情中,眾生的事最要緊,只要尚有眾生在受苦受難,就等於他自己在苦難中掙扎。由於眾生愚昧,不知道用佛法來治療心中的煩惱,以致自我傷害,彼此殘殺,因此需要發了菩提心的人,來讓他們身有所安、心有所寄,疏導他們脫離貪欲、怨瞋、恐懼等煩惱的苦海。這種人能以有限的生命發無窮的悲願,常做不求回收成果的功德。

--- 摘取自《智慧100》

   摘錄自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



後序

了解一切人事物的真相,這裡頭有快樂。無論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一切眾生,
你有高度的智慧來處理問題,你不會有煩惱,這叫佛法。佛法教導你,就在日常生活當中,
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提升自己的境界。 修行在哪裡修?人事環境裡頭最好修行。人事環境裡頭,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

順境善緣學什麼?學不起貪戀,學不生佔有的念頭、不生控制的念頭,真正做到隨緣,做到
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快樂。

如果是逆境惡緣,環境非常不順利,人都是邪惡,在這個裡頭也好修行,修什麼?
沒有怨恨、沒有對立,能恆順一切惡緣眾生,提升自己的境界,感謝他。

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幫助自己提升,每天從早到晚,等於說參加考試一樣,關關順利通過,
他怎麼不快樂?

如果順境生貪瞋痴,逆境也生貪瞋痴,這個麻煩就大了,那叫造業。

業感召的果報,這個果報就是六道輪迴,
善業感召的三善道,惡業感召的是三惡道,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那才叫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