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慧倫法師: 人間生活禪─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禪的修持理論與實踐方法(頁305-309)
by 趙永祥 2022-01-13 16:11:46, 回應(0), 人氣(396)


人間生活禪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禪的修持理論與實踐方法

釋 慧 倫

(現任佛光山副住持)

 

摘要

  輯錄星雲大師一生著作的《星雲大師全集》中,關於「禪的修持理論與實踐方法」所做的闡述,在大師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份量,身為大師的弟子,筆者嘗試梳理和發明《星雲大師全集》中,有關人間佛教禪的思想和修持理念,就體、相、用三者梳理出「人間生活禪」的關鍵點及脈絡,探索其禪修思想、禪修內涵。

  其後,並就當代禪法會通中國禪宗與南傳、藏傳修持理念的交集,為示現當代「人間生活禪」的師徒教學方法,筆者以自身為例說明,得出禪的根本精神要從自心本性裡來淨化,來昇華,來參透,來悟道。其路徑為透過觀心,認識即心、掌握即心,以或粗或細的心相作為禪修的主要對象,由觀照心念的生生滅滅,而到洞見不生不滅的心性——一念緣起無生。

摘要主要內容

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從人間佛教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做多方面的推展,對於當代人間佛教的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厥功至偉,故將其一生的略傳介紹於前。

在壹、前言的破題中,星雲大師認為「談禪,就離不開禪定的修持」,禪定自佛陀時代以來一直是各大宗派共行的修持法門。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禪宗祖師將印度注重瞑思的風格,融入生活中,達到動靜一如的定境,唐宋以後這種「不離世間覺」獨特的務實禪風,對於中國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乃至後來擴及到日、韓、越南等東亞地區,近代由於敦煌禪籍的發現,學術界對禪宗的研究逐漸重視起來,出現了對禪學的研究熱潮,甚至為西方所關注。

禪宗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說,然而自佛陀乃至古來的祖師、禪德在化世因緣中留下無數的禪門語錄與禪宗公案傳世。後來更發展出眾多名目、各種類別的禪。

星雲大師認為「禪是有系統、有脈絡的,禪的名目再多,應不離其根本精神,禪就是統一、集中,最好不要橫生枝節,否則注重枝末,將會找不到本家。」

從輯錄大師一生著作的《星雲大師全集》中,包括前三冊的《六祖壇經講話》《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中〈人間佛教的定學〉…等,有許多從當代人間佛教角度出發,關於「禪的修持理論與實踐方法」所做的闡述,從中可看出有關禪的思想和修持理念,在大師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星雲大師全集》365册書籍文字浩瀚,需要有人做梳理和發明,身為大師的弟子,理應服其勞,為這項工作做出開創性的一步。

貳、從《星雲大師全集》中,梳理出「人間生活禪」的出處。

參、修持的角度,對於星雲大師(以下簡稱大師)所推廣的「人間生活禪」,分別就「人間生活禪」修持的體、相、用三者,梳理出三者的關鍵點及脈絡:

「人間生活禪」修持的體——包括「禪定一如」的修持定慧觀、大師所提及「禪悟體證」的境界、大師認為「般若自性」,就是禪者的「本來面目」。

「人間生活禪」修持的相——外相上,從「祇管打坐」,到「藉事練心」「觸目即是」的修持。

「人間生活禪」修持的用——舉一切時中從日用起居、舉止動靜、心境轉換、佛殿禪堂到與大自然同步五大類四十種的禪法,供大家作為日常修學禪法之參考。

肆、「人間生活禪」禪修思想、禪修內涵的探索

禪修思想的部份,星雲大師認為「在《大乘起信論》提到,眾生「一心開二門」,即「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般若智慧就是我們的「心真如門」,般若不是談玄說妙,要表現在生活行儀上,成為人間慧用,才有意義。

中國禪宗的如來藏佛性思想,從《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的真如緣起思想中,可以找到理論的依據。依據《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的如來藏佛性思想,禪宗既有從「心真如門」找到「頓悟」禪思想的依據;亦有「心生滅門」,從業識、雜染的流轉,經過佛法「還滅門」的修持,「漸修」思想的來源。

禪修內涵則包括「人間生活禪」的禪修思想、禪修內涵、禪修生活、禪修運用、禪修精神、禪修目的六個部份,一切都是以在人間弘揚人間佛教,實踐菩薩道化世的理想為目的,是有別於聲聞禪以個人出世解脫為目標,而是真正的菩薩禪法。

伍、當代禪法與「人間生活禪」的會通

一、當代禪法的會通 中國禪宗與南傳、藏傳修持理念的交集

 

(1)當代南傳禪法與中國禪宗修持方法會通

舉《阿姜查語錄之止觀解析與禪宗會通》一文做為當代南傳禪法與中國禪宗修持方法的會通,文中指出被批判為「不重經、不重律」的達磨禪法之所以能在中國盛大發展的原因,在於達磨禪掌握到了佛法的核心,而這種單刀直入的禪風剛好很適合中華民族好簡、重實用的民族性格。

中國禪宗在戒定慧三學中偏重「慧」,走的是慧解脫的路線;在解行二門中偏重「行」門,無論是南宗直接頓悟心性,或後來依疑情成片、成團、突破而見性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或粗或細的心相作為禪修的主要對象;

談到「修止」時,再與顯密二道、南傳四念處等大乘觀心法門對照得到的結論,中國禪宗的觀心法門就是:「…以心相作為所緣的觀心法門…由觀照心念的生生滅滅,而到洞見不生不滅的心性——一念緣起無生。」這與筆者從實際修持體驗中,所得到的結論是相吻合的。

(2)另外,也舉當代藏傳佛教對聞思修與實際修持的二例看法,確有值得借鑒之處。

二、為示現當代「人間生活禪」的師徒教學方法,筆者以自身為例說明

為讓現代人有實際的例子借鑑,有機會從生活中,發現自己的自心本性?筆者以自己為例,以「人間生活禪」的師徒教學方法,重現禪宗現代的教學方式以做為參考,內容包括:

(1)、禪宗教學的特質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悟道要靠自己

(2)、不說破 自身要提起疑情

(3)、「識心見性」之路與「解脫之道」 要往自己內心去參究

過程中有6個「參」的疑情和6個「悟」的心得轉折,

在「感覺」與「覺悟」之間  「靜心」與「思惟」是觸媒

菩提心的喚醒-佛光三昧修持法  上與佛法僧三寶接心,下與法界眾生融和

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的建立  是透過不斷講說的教學相長而形成

修所成慧的建立  禪修教學思惟後的心得

(4)、修慧需要解決內外情境的問題  要經過「直心是道場」的磨鍊

  筆記認為禪者的修行過程要「直心是道場」,要經過突破外境、內心種種「黑雲所覆」心路歷程的磨鍊。 

並舉五祖弘忍《最上乘論》做說明:

一切眾生清淨之心,只為

攀緣(外在生活情境的染著)、

      妄念(內心的雜念妄想)、

      煩惱(內在情緒、心理的波動)、

      諸見(內心我執分別的迷惑)

      等黑雲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顯現。故知自心本來清淨。 

 

      其中需要有如下的過程:

 

      1、透過觀心,認識即心,掌握即心的過程  才有條件進入生活禪的修持

 

  筆者以敦煌遺書,唐 獨孤沛著《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中,神會將北宗神秀禪法歸納為十六個字:「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做為框架,引中國禪宗思想研究學者潘桂明居士《中國禪宗思想歷程》中提到,從「觀心」的過程及所完成的層次有彼此對應的關係,再配合「六妙門」「九住心」(傳統的禪修方法)「聞思修三慧」文字、觀照、實相三種般若」形成上下對應關係,表述如下:

 

凝心」、   「住心」、   「起心」、  「攝心」

「入定」、   「看淨」、   「外照」、  「內證」

「六妙門」 數隨止                       還淨  

「九住心」 前五住至調順 後四住~ 

「聞思修」 聞所成慧  思所成慧  修所成慧

三種般若」文字般若階段    觀照般若階段   實相般若階段

 

   2十六字「觀心」過程 與筆者自己的禪修生涯做對照

(5)、生活中一行三昧「直心是道場」 「人間生活禪」修行的提示

(6)、會客時在碰撞之間所獲得的心得

透過不斷的會客、講說發覺人間佛教的中道性、是這時代人所要的

7)、人間佛教秉持大乘佛教菩薩道的思想和精神

舉星雲大師「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的精神,以般若的智慧來超越輪迴生死,以不住涅槃的精神用人間佛教來救度眾生。

一、初期大乘佛法 深智大行的大乘

舉印順法師在其《印度佛教思想史》初期大乘佛法中所提到深智大行的大乘。

二、佛教發展過程中,般若慧學的義理之辨

點出小乘阿含的「自見邪思而得正覺」與大乘般若因「般若之照」而「知滯有之惑」的佛法理路之別,並與當代人間佛教的慧學做對照。

陸、結 語

回到本文開始的前言,大師說到「禪的根本精神」

禪是有系統、有脈絡的,禪的名目再多,應不離其根本精神,禪就是統一、集中,最好不要橫生枝節,否則注重枝末,將會找不到本家。」

「橫生枝節」的流弊,從時間上來看包括有:

1)在六祖時代已可發現,例如《六祖壇經》第十付囑品所舉

2)宗密時代透過《禪源諸詮集都序》他所見的禪宗流弊

3)近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定學〉中所見一般禪者的毛病

 

所以,禪應不離其統一、集中的根本精神——

就是從心裡來淨化、昇華、參透,來悟道。

 

就如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定學〉中所說的:

 

    禪,不是從外在的坐相來看;

    禪,主要的是從心裡來淨化,來昇華,來參透,來悟道。

本文章節錄自 

陳劍鍠主編 鄭振煌等著 【人間佛教管理思想與實踐修持】乙書
頁305-309

作者:釋 慧 倫(現任佛光山副住持)

人間生活禪──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禪的修持理論與實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