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星雲大師畢生提倡人間佛教 辭世享壽97歲
by 趙永祥 2023-02-11 07:35:33, 回應(0), 人氣(189)
            星雲大師畢生提倡人間佛教  辭世享壽97歲 


星雲法師辭世享壽97歲 畢生提倡人間佛教 遺囑說自己沒舍利子


星雲12歲意外踏入佛門 因國共戰爭隨僧侶來台

本報記者何定照聯合報

一九三九年,星雲法師還是個十二歲的小男孩,在隨母赴南京尋找經商失蹤父親途中,巧遇一位棲霞山的師父。對方問他願不願當和尚,星雲直覺說好,從此踏上佛門路。後來,父親一直沒找到,母親一別半世紀才重逢,星雲則成了為佛門立下廣闊江山的大和尚。

星雲法師是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弟子,與法鼓山聖嚴法師出於同門(聖嚴是第五十七代,另傳承曹洞宗)。

一九四七年,星雲從「佛學界北大」焦山佛學院畢業,兩年後,國共戰爭激烈,星雲隨僧侶救護隊來台,台灣傳燈之旅就此開始。

剛來台時,星雲處境極不順遂,他不會講閩南語,難以融入新環境;部分外省長老又排拒他「有什麼資格跑來台灣」。幾度遭遇饑寒交迫、無處可住,星雲晚年猜想,或許正是這從幼年到壯年長年的飢餓狀態,讓他罹患糖尿病。流離過程中,第一個讓他掛單的中壢圓光寺,管理人員吳鴻麟即是吳伯雄父親,種下雙方此後深厚情緣。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宗教界藍海先行者

本報記者何定照聯合報

星雲大師一手創建佛光山,相關組織及貢獻含括各領域。從十二歲意外出家的窮小和尚,到擁有龐大教團、數百萬信眾的宗教大師,外界一般認為星雲法師靠的除了正統佛法,還有他靈活創新的經營能力與推廣精神。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曾為文指出,星雲是佛教界「藍海策略」先行者,「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則是藍海策略宗教版;宗教學者江燦騰也曾形容,星雲堪稱佛教界「經營之神」。正是出世的佛法與入世的企業手法相融,成就了星雲的佛光大業。

台灣推廣人間佛教的宗教人士眾多,星雲難得處是獨創「星雲模式」。「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作者滿義法師指出,星雲模式貴在「說話的語言不同、弘化的方式不同」等;星雲永遠能抓緊時代脈動與需求,不忌傳統包袱,以當代人最能接受的方式推廣佛教。

一九五○年代,台灣在西方影響下,包括蔣介石夫婦等政商界要人都風行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被貶為市井流俗。逢此佛教逆境,星雲先是成立念佛會,讓不識字者也能持經念誦;又成立青年歌詠隊、設立國文班乃至光華文理補習班,吸引青年、少年,作家鄭石岩都是當年受惠者。

江燦騰指出,星雲這些新穎作法,把人間佛教變成歡欣快樂、突破守舊形象的宗教,讓台灣的佛教徒對自己的信仰感到驕傲。「面對西方宗教的評比,再也不必退縮,讓人們對台灣佛教大大改觀,這是星雲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傳燈—星雲大師傳」作者、人間福報前社長符芝瑛則指出,若以現代行銷觀點來說,星雲很早就活用市場區隔原理,更善於培養「消費習慣」。星雲廣設分齡、分眾團隊,旨在為成員心中「撒下菩提種子」;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就坦言幼時全因嘴饞、想吃麵粉做的「佛手」等才參與兒童班,從此走上佛法路,「也許很多人都是從吃一個小佛手得度的」。

一九五七年,星雲首創灌錄佛教唱片;一九六二年,開啟電視弘法;一九七五年,他在國立藝術館舉行講座,讓佛教首次從窮鄉僻壤「登堂入室」走入國家殿堂;近年建成的佛陀紀念館,則呼應國人對觀光園區的需求。可以說,只要有新的載體或社會趨勢出現,佛光山必搭上列車,這都出於星雲對時代的敏銳嗅覺,源頭則是讓佛法更無遠弗屆。

在星雲「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四大主旨規畫下,佛光山相關組織照應了一個人自生至死所有層面。

 

 

星雲開山明訂世代交替 心保和尚續帶領佛光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聯合報

星雲法師圓寂,佛光山由誰執掌,備受關注。佛光山指出,星雲早在開山時就立好「世代交替」規則,在五十八歲時卸下佛光山住持;星雲圓寂並不影響佛光山運作,寺方將繼續由現任住持心保和尚帶領。

星雲法師很早就意識到接棒問題,開山時即在佛光山寺組織章程明訂,「本寺住持即宗長,六年一任,連選得連任一次。特殊情形下,有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得連任兩次」。星雲也身體力行此制度:第三任期滿時,將信徒哭求放在一旁,宣布按章程退位,傳位給心平和尚。一九九五年心平圓寂,由心定和尚接續第五任,加上連任,在位共十年;二○○五年,心培和尚接掌第七任住持,二○一三年由心保和尚接任。佛光山指出,未來住持仍將依組織章程規定選出。

法鼓山在聖嚴法師圓寂後,陸續由幾任方丈帶領,氣勢及信眾、資產難免不若以往,佛光山是否也會遭遇類似危機?還待觀察。

 

 

星雲法師85歲預立遺囑 「只留下佛法真理」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星雲法師對生死豁達,早在八十五歲預立遺囑,三年後主持「佛法真義」講座首度對外公布,指個人財產約二千萬已捐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屬佛光山的資產都不是他的,他連一張紙也不留,一生沒積聚家累,留下的只有佛法真理。

星雲法師篳路藍縷創建佛光志業,將荒蕪一片的麻竹園打造成人間佛國,寺廟、道場、學校布建海內外,佛光山資產令人矚目,世俗眼光看似富可敵國,但星雲明白地說,他自己一無所有,那些都是十方大眾的。

星雲認為生死像四季循環,他曾在槍林彈雨中流亡、監獄蒙難,經歷心臟開刀,糖尿病、中風、骨頭跌斷等病痛,一生在死亡邊緣來回走過多次,他原以為活到八十歲就好,哪知繼續活下來,於是八十五歲時預立遺囑,定名為「真誠的告白」。

遺囑說,人家以為他很有錢,其實他以貧窮為職志。童年他家貧如洗,老年人家以為他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他自覺空無一物。「屬佛光山的資產,都不是我,我什麼都不要,連寫書稿費也全捐了」。

「我雖然建設很多寺院,但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星雲說,自己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但內心感覺世界都是他的。他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沒自己的櫥櫃、存款,一切都是大眾的、佛光山的,都歸社會,沒有什麼可分配,「你要,那麼多的書可隨地取一本做紀念,不要,有什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

 

 

星雲大師:稱我政治和尚 表示我很有力量

本報記者何定照聯合報

在台灣佛教大師中,星雲法師與政治人物來往最密切,也涉入最多政治事件,導致星雲一度被稱「政治和尚」。星雲對此稱號則從早年的自覺委屈,到後來豁達以對:「稱我政治和尚,表示我很有力量,不捨棄任一位眾生;但這都是虛名,不去計較就好。」

星雲法師來台後即加入國民黨,一九八六年擔任國民黨黨務顧問,一九八八年被推選為中央評議委員,翌年成為首位以黨職身分訪問大陸的出家人,為後來兩岸交流開路。外界批評他接受黨職,他在日記中解釋:「『接受』對佛教很好,表示佛教受政府重視;不接受表示個人很清高。菩薩發心,凡事只要對眾生有利,不必太考慮個人利害。」

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星雲勸進陳履安,打亂國民黨推出李登輝、連戰的布局,和國民黨主流派友好關係一度凍結。同年,他宣布翌年佛光山封山,理由是佛教弟子需要閉關靜修;外界則揣測與避開政治風浪有關。

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在訪佛光山時請星雲重啟山門,星雲幾經考量後同意,被視為對扁友好。星雲則感慨,他的弟子藍綠都有,若因不同陣營邀他開示,就被掛上藍綠,未免無奈。然而倒扁運動時,星雲發表公開信呼籲阿扁下台,又被視為正藍之舉。

佛光山在大陸勤於教育及慈善,星雲在六四後因接待香港新華社社長、列上北京黑名單的陰影,早已遠去。但「台灣哪個不是中國人」、達賴喇嘛二○○九年不該來台,也曾讓星雲陷入爭議。

出處:聯合電子報 

2023/02/06 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