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星雲說偈
by 趙永祥 2015-09-13 16:04:34, 回應(0), 人氣(1438)



佛光山星雲大師講經說法之影片彙整









所有影片

838 個讚1,935 次觀看
1,050 個讚3,783 次觀看
1,314 個讚3,328 次觀看
1,209 個讚5,153 次觀看
1,072 個讚5,612 次觀看
1,066 個讚4,290 次觀看
1,165 個讚3,151 次觀看
1,697 個讚6,172 次觀看
1,075 個讚2,599 次觀看
957 個讚3,579 次觀看
1,020 個讚4,220 次觀看
1,134 個讚5,598 次觀看
1,111 個讚4,565 次觀看
1,340 個讚8,175 次觀看
1,168 個讚3,290 次觀看
1,429 個讚5,253 次觀看
1,051 個讚3,144 次觀看
1,190 個讚3,722 次觀看
1,103 個讚5,128 次觀看
992 個讚3,918 次觀看
1,709 個讚6,929 次觀看
1,269 個讚3,797 次觀看
1,203 個讚3,140 次觀看
1,402 個讚5,448 次觀看


by 趙永祥 2015-08-11 12:54:41, 回應(0), 人氣(1462)



TVBS 看板人物 星雲大師 2014親口說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FpZ3g7fm0

by 趙永祥 2014-10-01 12:07:36, 回應(0), 人氣(2326)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中華文化佛教聖典》

文/佛光星雲(1927~)

1.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 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 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 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 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 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 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 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 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 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 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 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 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 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The Twenty Foremosts in Lif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1927 – )

English Translation: Fo Guang Shan

Nan Tien Temple Translation Committee

1. The foremost enemy in life is oneself.

2. The foremost disease in life is selfishness.

3. The foremost sadness in life is ignorance.

4. The foremost error in life is delusion.

5. The foremost failure in life is arrogance.

6. The foremost defilement in life is desire.

7. The foremost ignorance in life is to complain.

8. The foremost worry in life is birth and death.

9. The foremost default in life is infringement.

10. The foremost problem in life is understanding right and wrong.

11. The foremost virtue in life is compassion.

12. The foremost courage in life is to admit mistakes.

13. The foremost reward in life is contentment.

14. The foremost energy in life is religious faith.

15. The foremost possession in life is gratitude.

16. The foremost cultivation in life is magnanimity.

17. The foremost asset in life is dignity.

18. The foremost happiness in life is spiritual joy.

19. The foremost hope in life is peace.

20. The foremost devotion in life is to benefit beings.

── from Mindful Wisdom, Heartful Joy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中華文化佛教聖典》此書為非賣品,希望在世界各大飯店的每個房間都有一冊,提供來自世界各國與中華文化有緣的人、一般社會人士都能人手一本。渴望閱讀者,歡迎索取及助印。


劃撥帳號04632451   戶名: 佛光山寺

請於通訊欄中註明:助印《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連絡電話:886-7-6561921分機6666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相片。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相片。
 ·  ·  · 4,401,594
by 趙永祥 2019-11-26 20:48:54, 回應(0), 人氣(1433)


壹‧ 何謂因果?

 

  幾千年來,存在中國人心中「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善惡觀念,維繫著我們社會的道德於不墜,這種具有「懲惡勸善」之功的法則,就是因果觀。

 

  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在佛教教義體系中,因果是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是闡明「緣起」法則,使明白易懂的一種道理。一切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將這種因果關係表現得最明顯,最易為人所知的,莫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所以,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得了因果的關係。因為,因果律是事物生滅變化的法則。

 

貳‧外道的因果觀

 

  自古以來,無論是宗教界、思想界或學術界,對於萬有的生滅現象多有探討,對於因果關係,也各有不同的論點。一般而言,可分為下列四類:

 

  1.邪因邪果:主張萬物是由神所創造出來的。

  2.無因有果:主張現存的現象世界為果,由於此果的「因」難以探究,所以否定此果的起因。

  3.有因無果:主張現存的現象世界為因,由於此因而結成的「果」難以探究,所以否定此因的結果。

  4.無因無果:否定因果二者的存在。

 

  這些論點在講求因果邏輯的科學時代,已經不能解決人類心中的疑惑,因為萬物既是由神來創造,神又是從那裡來呢?至於其他否定因或果,或二者都否定的學說,自然更屬無稽之談了。

 

  除此之外,在古印度的思想界,還有兩種因果論:

 

  1.因中有果論:主張因中早已具有果性。例如:麥種能生麥子,是因為麥種中具有麥性。反對此說的則駁斥道:麥種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陽光、雨水、肥料、人工等條件,還是無法長出麥子。既是因中有果,應隨時可生果,又何必等待因緣條件具足呢?

 

  2.因中無果論:主張果是由許多不具果性的「因」和合產生。然而我們仔細想想,其中不無破綻之處。因為既是因中無果,因果二者毫無關聯,何能生果?這就好比泥中並無瓶盆瓦缽之法,按「因中無果」之說,不應生起瓶盆瓦缽,但是事實上,卻非如此。

 

  這兩種理論都將因果視為具有實在自性的物質,所以也禁不起邏輯推理的考驗。

 

參‧佛教的因果觀

 

  綜觀古今中外有關因果的各種理論學說,唯有佛教的因果觀才能洞徹宇宙萬有的實相。

 

  佛教的因果觀,源自「緣起性空」的道理,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因,待緣聚又生他果,如是展轉相攝,乃成森羅萬象。所以,大至一個世界,小如一個微塵,都沒有實存的自性可言,而因緣不同,果報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因果的道理,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因果的相狀,有如蛛網,錯綜複雜。欲瞭解因果的脈絡,我們必須從因緣的四個方面來著手:

 

1.有因緣與無因緣:

因緣不是知識上的問題,不是靠研究討論就能知道的,因緣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證悟,才能體會出來的。這種經由真實的修行、了悟而體會的因緣,是「有因緣」,在這種因緣法裡,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這就是懂得因緣。如果只是滯留在抽象的理論上,表現在空洞的言語中,那就是「無因緣」,是緣木求魚了。

 

2.白因緣與黑因緣:

因緣,有善有惡,白因緣就是善的因緣,黑因緣就是惡的因緣。

「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一個人若不能明白生滅的終極究竟道理,對因緣只是膚淺的認知,就很容易隨外界環境的變遷而隨波逐流,陷溺在黑暗的、惡性的因緣裡無法自拔;反過來說,如果道心堅定,信念不變,那麼,所成就的因緣就會是光明的,所得的果報就是良善的。

 

3.內因緣與外因緣:

因緣,有外在和內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緣是一般因緣,內在的因緣是價值因緣。外在的因緣就好像在同一塊田地,播下不同的種子,收成就不一樣,這個種子就是價值因緣。又如:一樣的父母,養出不一樣的兒女;一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程度也各有不同。外在的一般因緣,如父母、老師,可能相同,但內在的價值因緣,如資質、心力,卻是各有千秋。所以說:因緣有內外,外緣雖然具足,而內因不同,果報自然有異。

 

4.正因緣和邪因緣:

因緣有正、邪,有的人生病了,知道是身心失調,接受對症下藥的醫療,病自然痊癒,這是「正因緣」;有的人生病了,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為是神明的懲罰,到處求神問卜,畫符、吃香灰,結果病情反而加重,這就是「邪因緣」。很多事情的順利或不順利,障礙困難的多或少,有時導因於對因緣的認識不夠正確。所以,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因緣,才能趨正避邪,才有好的果報。

 

肆‧對於因果應有的正確認識

 

  佛教所說的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實相,不僅僅是勸人行善的說辭,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觀點來解釋因果,使一些不解佛法的人,一聽到因果,便斥為迷信,殊為遺憾!我們對因果應有如下的正確認識:

 

一、因果非宿命論

 

  因果觀並不是宿命論,宿命論認為:一切得失成敗,由命運之神掌握,努力是沒有用的。而因果的觀念則認為:所有的果報,不管善惡,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譬如有人一出生就住在繁華的都市裡,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荒山野地、窮鄉僻壤營生,日月窮勞,這不是命運不公平,而是因緣果報不同。經上說:「有衣有食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採花供佛前。」

 

  「因果十來偈」說:

 

  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

  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

  瘖瘂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

  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

  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

 

  從這些偈語中,可以知道,人間的貧富貴賤、生命的長壽夭亡、容貌的端正醜陋,都是有因有果,並非憑空碰運氣而來,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縱,而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由於行為能決定自己的幸與不幸,因此對於過去的不幸,也可以靠不斷的努力,使它轉變為幸福。所以,因果觀是肯定努力、上進、修行,是充滿樂觀進取的道理。

 

二、凡事各有因果

 

  因果,不僅僅是一門理論學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處、信仰、道德、健康、經濟等,都各有其因果關係。譬如肚子餓了,吃飯就能解飢,吃飯是因,腹飽就是果;又如一個人勤勉不懈的工作,因此賺了很多錢,努力是因,賺錢就是果。

 

  然而,有人對因果的認識錯誤,因此對信仰就有很多不正當的要求,比如吃素為求身體健康,拜佛為求佛祖保祐他升官發財,這都是錯亂因果的謬見。其實,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財富有財富的因果。因此,若要身體健康,就必須調心行善,多作運動,注意保健,心安自然體泰;若要財源廣進,就必須多結善緣,勤苦耐勞,信守承諾,有智慧能力,自助而後天助。

 

  吃素、拜佛,是信仰、道德上的因果,如果以信仰的因,妄求健康、財富上的果,那就錯亂了因果,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果。

 

  經上說:佛的境界不可思議,眾生的因果業報也是不可思議,了解因果的複雜關係,也就體證了佛法的真諦。

 

三、果報自作自受

 

  世間上雖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然而法律卻有漏洞,有時還會受到人情左右,因此法律未必能做到絕對的公平。惟有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業報如影隨形,誰也逃不了。

 

  因果報應在時間上雖有現報、生報、後報等「三時報」之分,但是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為善者必獲福,作惡者必遭殃,造了善惡業因,不管時間久暫,只要因緣成熟,必定要受果報。譬如一粒種子埋在泥土裡,一旦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聚合,時機成熟,便能發芽抽枝,開花結果。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又說:「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一切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了解果報自作自受的道理,我們就應該行善積德,切莫造下惡因,一旦嚐到惡果,也就追悔莫及了!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任何思想行為,必然導致相應的結果,「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業因,也就不會得到相應的結果。

 

  因果報應不是權勢所能左右,鬼神也無法操縱,上天更無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惡行為的測試依據。經上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因果法則,廣植善因,必能為此生、來世帶來福慧圓滿的生活。



本文出處:星雲大師  佛教叢書1-教理

■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第三篇 因果

by 趙永祥 2016-05-01 11:26:36, 回應(0), 人氣(1479)

星雲大師

《生涯的規劃》【全集】1~2.- 揚州講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3AbxlXUaFA

by 趙永祥 2016-05-01 08:16:22, 回應(0), 人氣(1307)


星雲大師廈門南普陀寺佛學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7YwlRvola8

by 趙永祥 2016-04-26 20:40:59, 回應(0), 人氣(1620)

星雲大師  中國大陸演講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WEfFXP0ig

發佈日期:2014年7月17日

(1)北京大學:禪文化與人生.

(2)江西宜春:禪與人生.

(3)揚州大學:人生幸福

(4)廣州中山大學:人生財富知多少.(5)澳門大學:世間財富知多少.(6)廈門大­學:空有之關係.(7)江西心之聲像湖講壇:生命的發展與昇華.(8)廈門南普陀寺.­(9)江西真如禪寺.

by 趙永祥 2016-04-26 06:16:54, 回應(0), 人氣(1407)


星雲大師: 江西真如禪寺佛學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zJclzXfg8

by 趙永祥 2016-04-13 05:16:46, 回應(0), 人氣(1311)

星雲大師《空有之關係》

地點:廈門大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rBaM1u76wk&nohtml5=False

by 趙永祥 2016-04-04 17:26:54, 回應(0), 人氣(2261)


星雲大師《佛教的生死學》【全集】1~2


講演主要內容

各位嘉賓、各位佛教的護法信徙們,大家晚安!阿彌陀佛!

  我繼講「佛教的生命學」之後,今天講「佛教的生死學」。過去有一些人,忌諱談生死,其實,你忌諱也沒有用,生死是一個很現實、很真實的事情,你面對它,生也好,死也好,都很可愛。中國有一句古話「視死如歸」,把死亡看成似回家一樣,回家不是很歡喜的事嗎?人喜歡生,不喜歡死,主要原因是:生我能感受到、我知道;死了以後,我不知道了,我畏懼我不知道的未來。假如當您了解到生之可愛,死了以後也能可以了解。所以,生也好,死也好,都沒有什麼介意了。

  有一個人家,老年得子,歡喜慶祝之時,來了一個禪師,站在門口,一直流淚,這家人就問:「我們老年得子,這麼歡喜,你在這裏哭什麼呢?」他說:「我哭你們家裏又多了一個死人」。其實,生,就已經知道要死;死,也不必悲傷,知道又要去生了。像大家用的汽車,老舊了,要淘汰、報廢了,就好像人老了要死;假如把汽車報廢淘汰,換一部新的汽車,不是很歡喜嗎?同樣的,我們身體老了、腐朽了,換一個新的身體,不是也應該要歡喜嗎?楊柳枯了有再發青的時候,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為什麼我們人不能再來呢?

  大家要深深的相信、深深的知道:「人是死不了的!」我曾講過:一個茶杯掉到地上碎了,你要再把它複原,就不可能了,因為它破碎了;可是茶杯裏面的水,雖然流到地上、桌子上,如果用麻布、拖把,把它再拖回來,水一點都不少。人生生命之水,在人生長河裏流淌着,是無止無盡的,是無限的未來。人類沒有瓦斯、電器之前,我們都用木柴來燒火,一個木柴燒完之後,接續着再添加一根木柴、再添加一根木柴......,就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人生,生命之火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不會熄滅。所以生死呀,生了要死,死了又要生,它是輪回的。所以生也不必太歡喜,生也很辛苦;死也不必悲傷,可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人,生了要死,就好像要換衣服,這一件衣服破舊了,換一件新衣服,換一個新的身體給我們居住,這個也是很好的事呀!

  因此,對於生和死,不要把它看成是不相幹的兩回事,其實生和死是一件事,就好像是手有正面和背面,一紙兩面。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我們不要妄自分別。在世間上,有的人要生,但也有少數的人,他好像為了點什麼事情想不開要死。其實貪生也不是很好,怕死也不是很好。我還是用香港剛剛過世的名人--黃霑的一句話:「用平常心來看無常的生死」,生是好、是不好,這不一定的,不過你可以把它做的很好。孔老夫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可見,我們要能懂得生,你去推而想像,也會知道死。

  過去有一位道吾禪師,他說:「我既不說生,也不說死,為什麼?因為生死是很自然的,不需要給它說什麼。」生和死之間好像有一個區隔,這個區隔用佛教的專有名詞,叫「隔陰之迷」。「陰」就是身體,陰陽的「陰」。五陰、五蘊,就是有五個東西結合,色即物質、受、想、行、心識的識,色受想行識這五個積聚的東西成為人。死了意識,色、受、想都沒有了,只有一個叫「中陰身」,「中陰身」就是生和死之間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在還沒有投胎以前,它會縹縹緲緲的,好像在哪個空曠的地方,它要找一個受生的地方,這個時候他叫「中陰身」。就是我們隔了這個陰,忽然前生後世我們就不知道了。你告訴他,說死後怎麼好怎麼好,他不知道,他就很顧忌,這是人大概怕死的最大原因。可是你怕死,也不是就沒有死亡的。佛教裏面把死叫作涅槃,涅槃是死嗎?不是的,涅槃是不生不滅。我們是有生死、有生滅的,可是,你修行到一個階段的時候,會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的,那叫涅槃。

  在經典裏面記載這樣的一段事:一個婦女,死了兒子,哎呀!青少年的孩子正是可愛的時候,死了,她怎麼也想不開,就傷心呀,啼哭呀,甚至於去找佛陀,「佛陀!您有辦法能讓我的孩子活起來嗎?」佛陀說:「只有一個辦法,你去找一棵草,叫吉祥草,這個草你找到了,就可以救你的兒子再活起來。」「噢,這個草在哪裏?」佛陀說:「你去問,哪一家沒有死過人,他家裏一定有吉祥草。」這個婦女就挨家問:「你家裏死過人嗎?你家裏死過人嗎?」當然一般人都不喜歡,認為她神精兮兮的。後來她才悟到:「噢,原來沒有一個人家不死人的,死、生,這是一個很真實的人間實相啊!」所以,你如果要違背自然實相,這就叫不懂得生死了。

  有一位做大官的信徒,與他很有感情的父親過世了,年紀也很老了,但是他看不開,家裏幾十個兒孫一直在哭、一直在哭,甚至找我去替他做告別儀式,他們一家還是在哭,我說:「哭什麼呀?這個老人移民到外國,到佛國,到阿彌陀佛淨土的國家去了,你們應該很歡喜呀!」移民我們不是都要弄一些什麼菜呀,請他吃,恭賀呀,替他歡喜送行了,你們應該歡喜替老人家送行呀,他移民去了,你不這樣想,想什麼?人類最愚癡的,父母死了,趕快找人念經、超度,為什麼?可能做鬼了,可能墮到地獄了,真是最大的不孝。為什麼想父母做鬼,墮到地獄呢?為什麼不想父母是到佛國往生去了呢?

  我今天跟你們講的佛教生死學,主要的就是要讓我們認識生死,會處理生死,甚至一定要達到解脫生死,就是了生脫死了。跟昨天一樣,用問題提出來問答,就比較容易了解。現在請覺梵法師提出第一個問題:

  覺梵法師:「請教大師,以您在宗教界見多識廣,為我們介紹一下瀕臨生死邊緣的經驗或者例子。」

  星雲大師:在我近八十年的人生歲月裏,看到別人死了,哎,過了幾天又活過來了,這樣的例子看過幾次。有一位幫我看門、煮飯的人,他忽然死了,大家都念佛,祝福他上升佛國。但是他身上的熱度一直都沒有退,雖然沒有氣,究竟是生、是死也不知道?大概過了三天,他忽然又坐起來,他看到我們在念經,就說:「你們在幹什麼?」把我們嚇一跳。你剛才問我:有什麼在死亡邊緣的經驗?有,在我這一生當中,算一算在死亡邊緣的時候,甚至從死門關又再回來,這一生當中約有十次左右。我曾說過,在我年輕的時候,從佛學院剛出來,就遭遇到不幸。因為我住的地方,白天是國民黨的政權,晚上是共產黨的政權,國民黨有時候把我抓起來,說我是共產黨的匪諜,要槍斃我;有的時候,共產黨也把我抓起來,說我是國民黨的國特,也要槍斃我。其實我通通都不是,我只是一個年輕的出家和尚。記得有一次,把我五花大綁,從這個房子帶出去,我想這是槍斃了,因為好多人常常都是這樣被槍斃的。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傷他人,看看輪到我。我記得那天下午,天氣很好,陽光普照,但是,當我在路上走的時候,我覺得面臨死亡,好像太陽沒有顏色,很昏暗。我並沒有很害怕,只是想:「哎!我今年才21歲,就這麼死了,父母也不知道,師父也不知道。哎!人生等於水泡一樣,就這麼破滅了。」當然後來不是槍斃,是把我帶到另一個地方去審問,假如是槍斃的話,當然沒有今天我在這裏跟你們講話了。

  青少年的時候,有一段時期,我們住的寺廟距離街上大概有十幾華裏,要去街上買東西,由我負責。路很遠,就騎着腳踏車,又好玩,又快,真喜歡騎腳踏車。有一次騎在一個小路上,對面來了兩個小學生,糟糕!路這麼窄,怎麼能和他們錯過去呢?心念一動,就從很高的路上摔到路旁的深溝裏,大約有現在的三層樓高,人和車子一起掉到下面的深溝裏,下面都是石頭。當時在空中就想:「哎呀!這下完了,這次一定會死。」頭先到地,撞到石頭,噢!好像世界粉碎了,滿天金星,我失去了知覺,應該有好幾分鍾,我等於死過去一樣。等到醒了,以為自己已經在陰間,坐起來,看看周圍,哎!陰間怎麼跟世間一樣嘛,有黃土、有青草、有樹木,怎麼死跟不死都是一樣的。這樣想一想,我究竟死了還是沒有死?摸摸頭,這是我嘛;看看手,這是我嘛,我沒有死呀!我再注意一看,我的腳踏車,摔的粉碎,散在四周。但我找自己的身上,一點傷痕也沒有,也沒有感到疼痛,就去把腳踏車一塊一塊的再撿起來,用繩子捆綁好,想到這些廢鐵還可以賣一塊、兩塊錢,於是就把這些廢鐵背起來,背回到寺院去。在路上就想,哎,腳踏車原來我騎它,現在它又騎我。因為多次在死亡的邊緣,慢慢的訓練了自己,也感覺到生也好,死也罷,都是這麼一回事。

  在七、八年前,因為心髒繞道手術,當時醫生就問我:「您怕死嗎?」以前他也這樣問過我。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說怕死,他會笑話我:「這個沒有用的出家人」。說不怕死,小螞蟻、小蜜蜂都貪生,怎麼能說不怕死呢?不過因為我長期與人交往,對這些問題我也懂得怎麼回答,我說:「死不怕,痛很怕」。為什麼?因為痛有個極限,萬一超過極限了,我自覺得自己是英雄,忍不住這個痛,就變成狗熊了。在佛教裏面,過去的古德們,對生死好像遊戲一樣。

  例如有一位登穩峰飛石禪師,他有一天就跟大家說:「喂,人死了,都是睡下來,頭北腳南,手東西,這個你們都看過的,不過我問你們:坐着死,你們看過嗎?」大家都說:「看過,過去在哪裏哪裏看過的。」「坐着死你們看過,站着死你們看過嗎?」大家又說:「在某某地方也看過。」「那頭在下面,腳在上面你們看過沒有?」大家說:「沒有看過」。飛石禪師說:「好!我死給你們看。」他頭朝下,腳朝上,倒立着死去。大家要幫他處理後事,動也動不了他,像個鐵柱子一樣站在那裏。後來,大家沒有辦法,就通知他在另外一個庵堂出家的妹妹,說你哥哥什麼時候死了,現在倒立着在那個地方,動也動不了。他妹妹來了,說:「哥哥,你活着時候常常做怪迷惑別人,難道你死了還要做怪嗎?」一推他,就倒下了。我從《高僧傳》裏,或者從自己個人瀕臨死亡的經驗裏,對死亡有一些了解。

第二個問題:佛教對生與死的關係是怎麼看的呢?

  身體上的死亡,大家都看了很多,也常遇到,甚至自己也免不了的。除了身體上的生死以外,我們思想上也有生死。比如思想上的矛盾呀,好像生死糾纏,如果思想上豁然開朗了,噢!我懂了,這就是所謂「了生死了」。像有一些修行悟道的人,在他一生悟道的過程當中,經曆了千生萬死,覺悟了多少的生死,才蛻換了人生。像在我們精神上、心靈上的世界,好像一天一天的不同,就像是一期一期的生死,不一樣的。總之一句話,無論是身體上、精神上、心靈上、煩惱上、道德上,人都是不斷的在生死裏面兜圈子、打轉。

  世間上,什麼東西最平等?要找平等的東西好難啊!生死最平等,帝王將相、家財萬貫、貧窮乞丐,不管誰,生死都是一樣的。生了以後要死,這是很平等的,大家都一樣,這是很必然的,沒有不同的;這個是很普遍的,沒有什麼特權。在這個很公平的、很平等的生死裏,當然也不是受神明來控制、來擺布,也不是受任何外來的力量來擺布我們。實際上這個生死,有好的生死,有壞的生死,主要的,還是在於我們自己的行為,也就是我們的業力來決斷生死如何的情況。

  在佛經裏面有說,眾生的生死叫作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好像念珠一粒一粒不同,好像我們今天做人,來生做什麼,後世做什麼,這前生後世、六道輪回,做什麼不一定的,這叫分段生死。如果是有修行的人,如證羅漢果的,他就不像我們一定要死了以後再生,生了以後再死,一段一段的,他是「變異生死」。所謂「變異生死」,就是在精神上不斷升華,不斷進步,慢慢的,煩惱去除了;慢慢的,束縛解脫了;慢慢的,感到自在了,所以,了生脫死了。法國文藝複興時期有位人士,他說了一句話:「人生永遠不會謝幕的」。就等於基督教有一句很好的話:「信者可以得永生」。但是我現在可以再進一步的說:「信者固然得永生,不信他也不會死」。人本來就不死嘛,就像我剛才講的,身體可以死亡,我的生命、精神還會再來的。

  第三個問題,生和死有多少的種類?我們能選擇要最好的那一種嗎?

  生有很多的種類,死也有很多的不同,主要的是緣分、業力,它會讓我們的生死有好、有壞。世間上的生命,在佛教裏說,一切眾生都是眾緣和合而生。不一定是人,空中飛的鳥,山林裏的虎豹,水裏的遊魚,土裏的蚯蚓、昆蟲。在宇宙間,眾生各種的類型很多。像佛教裏說的,有的是寄生的,有的是胎生的,有的是卵蛋生的,有的水草裏面濕生的,還有化生的,神鬼是屬於化生的。生命怎麼樣生存,實在是種種型、種種色、種種類,很多。

  至於死的種類,也有各種不同。我們看到,有的人死的很好,有的人死的實在很可憐、很淒慘,也有種種的不同。有的人很安祥而死,甚至睡夢中死去,那真是很好啊!有的有修行的人,他能可以要生有生,要死也很自然就死了,因為那種人他已經把生死看成是一個。當然也有的人福報用完了,死了;甚至天上的人,福報完了,他墮落到人間來了。壽命完了,壽盡了,他自然就死了。有的人看起來應該死,有的人看起來不應該死、冤枉死了,其實,這個世間,在因果上沒有冤枉的,它當然有一些錯綜複雜的因緣,我們沒有辦法了解。 有的人要去坐飛機,到了飛機場了,忽然覺得身體哪裏不舒服,不能上飛機,退票了,哪裏知道空難!他撿回來了一條命;有的時候,本來不是這一班飛機,他到飛機場去的很早,哎!有這一班飛機提早,好!換個票。糟糕!遇上劫難。所謂「黃巢殺人八百萬,在數在劫命難逃。」這是他的業力、果報,等於是「閻王叫你三更死,不會讓你到五更。」

  我們面對生死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所做的業,對生死的影響重大,我們要留心,就是不要留下污點,壞了我們的清白。另一方面,要訓練自己,不但要有智慧,更要有堅強的力量!有的時候意志力、精神力,也能與死亡搏鬥,延長你的生命。盡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不過能可以把死亡做得很安然、很自在,看的透、放的下,這也是很幸福。

  在原始佛教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尼,叫優波先那,她被毒蛇咬了,毒液馬上散布全身,她一點也不慌張,見到舍利弗說道:「尊者大德,我剛才被毒蛇咬了,我快要死了。」舍利弗說:「哪裏會呢?你精神飽滿,眼神很好,哪裏像是被毒蛇咬了呢?」她說:「是真的,尊者舍利弗,我正在觀空(虛空的空),毒蛇能咬我的身體,但它能咬空嗎?」好比用拳頭打虛空,打的到嗎?

  「空」是真理,它能咬到我所證悟的真理嗎?我覺得把死視作滅亡、消滅,不好聽。現在社會有些名詞也在改變,像人死了,不叫作「死」,而叫「往生」了。死了又往那邊去生了,那死有什麼可怕呢?像佛陀,釋迦牟尼佛有十個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善逝」,就是我們講的逝世了,「善逝」就是會得死,就是「涅槃」。人會的生,也會的死,這是很奇妙的事。說到死亡,當然有的人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甘願把仁義看得比死亡重要。但也有的人,因為想不通、煩惱,為了金錢而死、為了愛情而死。所以,還是有很多人對生死不了解,不過總之一句話,用世間上稍微有一點修養的看法,「死亡」等於放下重擔,做個休息。

  有一個大富翁,到了臨死,律師問他哪一筆財產要給誰?要他做個遺囑,他看看大家好久、好久,說了一句話:「我好累呀!」就這樣死了。確實在世間上活的好累呀!總之,生死問題,我們了解,生重於死啊!因為生是很現實嘛,在佛教裏面常常超度呀,度亡、度死呀,在我的感覺,我們出家人的責任是:「度生,重於度死!」度死可以,但度生更重要。比如,父母活着的時候,應該好好的盡孝,等到父母不在了,想要孝順沒有了。所以,在生的時候,你不好好度生,等到死了以後,再讓其得度,這也很為難。現在社會的進步,人死了好像都不太計較,知道這是免不了的,不過死亡時候的尊嚴也很重要。

第四個問題,佛教是怎麼來維護死亡的尊嚴呢?

  中國自古以來也很重視死亡的尊嚴,比方說:死了以後,一定要為亡者換上很好的衣服,甚至在他的面孔上、身上還要用布蓋起來,不要讓人家看到他的樣子,留下人們對他過去美好的印象。最近撰寫《南京大屠殺》的作者自殺了,因為她有腦神精衰弱,非常痛苦,她想自殺來解脫,就跟家人說:「請你們記住我幾年前健康時候的笑容,那是我永遠的面貌。」或者是人死了,用一個布幔圍起來,不能讓不相幹的人,隨便看到他的遺體。

  現在的人因為怕死,要求生,到生命最後,要求醫生急救、插管子、打針,其實,有的時候增加痛苦,也劃不來。我們的親人,看到他臨終的時候,身上都是插管子、針,那個印象讓人難以忘懷。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最好是死的很泰然、很自然、很安祥。

  你說我們的愛人、眷屬、家人,在生的時候好好相愛,好好的相互尊重、幫助,到了死的時候,比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分飛。所以,在生的時候,好好的做些彼此敬愛、幫助的事情,不要到了他死亡的時候,你在那裏不停的哭,讓他掛念、不放心。從佛教的角度講,在人死亡的時候,連哭泣也不應該。

  據說,孔子有一個很窮的弟子叫顏回,他死的時候,應該有一塊布蓋起來,但他窮的沒有這塊布,勉強的找到一塊布,又太短了,蓋到頭,就蓋不到腳,蓋到腳又蓋不到頭。後來有人說,哎!這樣好了,把它斜過來,這樣頭和腳都能蓋起來了,他了不起的太太說:「不可以。顏回一向都很正派、很正直,寧可正而不周,也不要斜而有余。讓他露出來好了,露出來就露出來吧。」還是正比斜重要!我本來想在這裏告訴大家,一般凡夫死的情況;一般二乘人,或者菩薩(的生死問題),即有余涅槃、無余涅槃,「涅槃」也有好多的種類,不過太專業了,我也不去講了。剛才講到自殺的問題,好像自殺呀,我們這個社會不應該讓它蔓延,這是一個錯誤的行為。就等於我昨天講放生,有很多是錯誤的,自殺也是錯誤的。

  第五個問題,自殺真的可以獲得解脫嗎?還是會導致更悲慘的後果?

  現在的社會,自殺的人不一定是老年人,也不是貧窮,現在的青少年,甚至家世也很好,他是想不開,活得不耐煩。自殺是錯誤的,是弱者的表現,應該說是懦夫。有的人說厭世,討厭這個世間,凡事看不慣、聽不慣,「唉,算了,死了幹淨。」其實,死了不幹淨,為什麼?因為你死了,是在逃避責任。你說我負債、情感不如意......,這應該有另外的方法可以解決,你想不開自殺,自殺,也是殺人一樣,生命是自然的,你怎麼可以殘忍的把它結束呢?這也是犯罪。

  人想不開是很愚癡的,我記得還沒有出家以前,大概十歲左右,就很喜歡養鴿子。有一次我的鴿子跟隨別人家的鴿子一起跑了,飛到人家去了,我就非常的舍不得,就讓媽媽再替我買回來,媽媽不肯,說:「隨它去吧。」但是我不行,就用自殺來威脅母親。我家附近剛好有一條河,我就跳河自殺。其實,這只是一時之氣,哪裏會真的自殺,因為我會遊泳,從這邊跳下去,從那邊又出來了,只是嚇嚇母親而已。

  不過現在的夫妻吵架,有的時候弄假成真。這個自殺,不能隨便玩這一套遊戲。人生,等於是一個框框,你自己把它框起來,自己束縛起來,解脫不了,就想不開。我是在想:「死你都不怕,要自殺,其它還有什麼可怕的呢?你應該面對現實來解決問題。即使是負責呀,沒關係,跟債主說,我去擺地攤、做小工,慢慢的再還你的錢,比自殺好呀?你說感情上問題,他不愛我了。不愛我有什麼了不起?天上的星星千萬顆,地上的人兒比星多,為什麼自殺只為他一個呢?這劃不來的呀!」自殺的人總想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我也解決不了,就選擇自殺,以死了之。真的死了就了了嗎?不能了!在罪業上、因果上,甚至造成家人、親戚朋友的痛苦。你就這麼殘忍,不顧別人的感受嗎?

  我們佛光山在日本富士山下本棲湖附近,建了一個本棲寺,本棲寺旁邊有一個自殺森林,森林裏經常有人在那裏自殺,一年都有幾百人進去自殺。森林裏樹木參天,沒有陽光、暗暗的,在裏面死了,沒有人進去收屍,也沒有人敢去。只有到十月、十一月,冬天樹葉落盡了,警察才用繩子係着,慢慢的進去找死人的骨頭。你為什麼想不開呢?我看到樹林的外面牌子上寫了字:「你可以再想一想,要再往前走嗎?你的家人、還有很多可愛的東西、還有許多事情未了,你仔細想一想,再等一等好嗎?」雖然是簡單的幾句話,對自殺者也應該算是個警鍾!自殺、一時想不開,你幫助他、救他一下,他過一會,想法就不一樣了,他不會輕易的迷糊,走上絕路自殺。當今這個社會,愚昧的人士很多,我們大家要提高愛心,給這許多一時迷惑的人士,幫助一下,助他一臂之力,不要自殺,好死不如賴活。我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想自殺,我們大家應該提高愛心,對社會、許多的人,要給予一些愛,這是義務,也是責任。

第六個問題,剛才講過「隔陰之迷」,那麼死亡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希望大師能為我們詳細介紹,死亡之後會遇到什麼?

  星雲大師:死亡以後的真相,我在想,死了以後的人,比我們活着的人要好一些。像我們現在活着,有這個身體,這也等於是一個屍體,我們每天背着這個屍體在做活動,負擔也很重。假如說人死了,沒有這個身體了,這個身體又成了另外的物質,那個不死的精神,比我們現在人還好。他可以穿牆入壁,沒有阻礙。甚至於他

  現在想要到北京、到日本的東京,即刻就到了,因為他是精神的作用,就沒有什麼阻礙。我覺得那不是很自由嗎?

  我記得幾十年前,在《讀者文摘》上有一篇文章提到:有一個地方發生了車禍,車子上的四個人全部死亡了,這時候警察、村民都圍着觀看,大家都覺得奇怪,這個車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車禍呢?這個人怎麼會這樣死呢?大家就在討論,警察還用科學儀器在測定、鑒定。死者當中的一個人,竟然就站在旁邊說:剛才的車禍是怎麼樣、怎麼樣發生的,我們是怎麼樣死的。因為是他精神作用在講話,旁邊的人都不知道。講話的死者就很生氣說:「喂!我是權威,我是親自參與的,我現在告訴你們,你們不聽,你們在那妄自爭論,是什麼意思?」他講話別人不知道,因為他沒有肉體、沒有身體。所以死亡了以後,假如是我們的親人,他不應該說是一下子就離開了,應該他還是與我們常相左右。所以死亡後的情況,第一個是,肉體死亡後,他全身的痛苦都沒有了。所以,一死,就好像解脫自在了。

  因此,死亡呀,他不會一下就離開,是我們看不到而已。佛教不講靈魂,我們用通俗的話說,他的神識還會和我們同在一起的。死了以後,人到哪裏去,據記載,假如是生到善道,它有一個隧道,是白色的光,通過它,可能就升到天上了,或者再來人間了;假如隧道是很黑暗的,你進去了,那就不是很好了。在經典裏面記載,人死的時候,從他身上最後的熱度,也可以測知他到哪個地方去了。比方說:「頭頂上最後有熱度,這個人一定會生天;如果說最後腹部還是熱的,那就墮落了;如果人死了以後,膝蓋、腳板底熱度最後才沒有的,那必定墮地獄、畜生」。有的大善、大惡的人,他此處死,彼處即刻就生了。如果說一般的人,不能即刻生,一個禮拜,這七天,會轉世的。在佛法裏面,「七」這個數字是很奇妙的,如果七天不能往生,七七四十九天,所謂的「中陰身」,他一定會找到一個歸宿,就是到哪裏去生了;四十九天不能往生,後面就難以預定了。「往生」就是死了以後到哪裏投生,有的是憑業力--好的、不好的,很強的業力把他引導到什麼地方去;有的是憑着意念,平時記住什麼,對哪裏的印象很深刻,比如淨土宗念佛、念佛,主要的就是在往生的那一刻,哎呀!「阿彌陀佛!」能夠記住一念,可能就往生淨土了。大家可能會說,那我們平常就不必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念一句就好了,就怕你到了那個時候沒有習慣,記不得念這麼一句「阿彌陀佛!」

  第七個問題,對親人臨終時的關懷與幫助。

  現在社會進步,人類都會互相關懷,不一定親友,就是不相識的人,到了人生要緊的時刻,也講究關懷、幫助,所以問到臨終的關懷,還有生前的契約。假如萬一我在死下來的時候,有人幫助嗎?找個地方訂下生前契約,所以這樣的問題,我想現在的人應該要多一些了解。臨終的關懷,最重要的,我們和他接觸的人,要有會善說好的語言,比方說:「你要很歡喜啊!你一生好有成就啊!你放心吧,如果世緣還沒有了,你會再健康起來的;如果世緣了了,要放下,到佛國去也很好啊!你看,你的面前不是有一尊佛像嗎?好莊嚴啊!你有看到他嗎?」說一些給他安慰的、歡喜的話,雖然他自知大限已到,可能會要死了,你也要說一些安慰吉祥的話。但是有的人不會說話,人家才一點感冒住院,他就說:「哎呀!感冒很危險的,會轉為肺炎呀!我的朋友前天就去世了。」除了說一些好的語言之外,一定要讓他住的地方通風、冷暖適中,他喜歡的人,在他的左右旁邊照顧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一個臨終的人,要讓他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他容易顛倒,胡思亂想,舍不得,對死亡痛恨,不接受,他好像覺得我不應該死。在掙紮以後,會慢慢的接受,這個時候要讓他的身體感到舒服,不要讓他痛苦,生嗔恨心。當然方便的話,有一些佛教梵唄、音樂、偈語、念佛的音聲,在他身邊慢慢地讓他聽慣了,熟悉這許多莊嚴、清淨、美好的聲音,現在錄音機很方便。他平時歡喜的什麼事、什麼人、什麼東西,當然不要引起他的貪心,不過偶爾在他的耳邊、眼前示現一下,他會微微的感到接受、安心,這也很好。有的老人家,怕他的百年之後,子女不孝順,不按照他需要的意思去做,他就與另外的社團或什麼機構訂立「生前契約」,在人間,這個契約究竟效力有多大?當然我們不否認在法律上的效力,可是在他死亡的時候,那許多契約都很有效力嗎?付托的人、最信賴的人,可能比契約重要。現在有預立遺囑,我覺得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可以及早預備遺囑,世緣沒了,你可以常常換嘛,所以我覺得立遺囑還是很好的。

  第八個問題,生死是有痛苦的,用什麼方法可以了生脫死呢?

  了生脫死,了脫生死,你們有看過什麼人了生脫死的嗎?不過你把了生脫死局限的看成是成仙、升天或者是奇異的瑞相,那是比較不容易的。我們不要把了生脫死的範圍局限的很小,其實,照我的想法,世間上了生脫死的人很多了。我舉些例子說,第一點,對生存的滿足,對死亡的不畏懼,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就是了生脫死了。第二點,在生的時候,能有一些力量幫助別人,給別人得到歡喜、安樂,這也是在了生呀!如果說,自己死亡了,還有一些好的語言給人引用,還有一些好的道德給人懷念,還有一些功勞讓人讚美,所謂「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可以留在這個世間,這也是了生脫死了。第三點,可以在很自然的狀況下死亡,也沒有什麼貪戀、留戀、顛倒;或者他也能夠想到乘願再來。我自己就許願:「我來生再做和尚」。假如我真的能再來做和尚,我也了生脫死了!第四點,感到自己在生命結束時,以我身口意的行為,不至於墮到地獄、惡鬼、畜生等惡趣;我多少善的行為的力量,會助長我能可以往生佛國,那就了生脫死了!第五點,覺得我能可以生到善趣,好的地方,心中充滿着善念、光明啦,不會淪落惡趣,不會輪回了,不至於墮落了,這就是了生脫死了。照我這樣講,我們能可以了解生死、安排生死,或者是了生脫死,生死不就是平常事嗎?我們講了生命、講了生死,明天我們用另外的角度,不同於社會一般的生活,我們談生活學,明天再見! 

http://bodhi.takungpao.com.hk/sspt/zhiyanzhiyu/2013-08/1855416_4.html




by 趙永祥 2016-04-03 09:30:40, 回應(0), 人氣(1306)

星雲大師對話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
- 暢談成功與修養之道


發佈日期:2013年8月26日

主持人:彭詩婷

嘉賓:星雲大師,劉長樂

簡介: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先生2013年6­月4日在南臺灣高雄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就成功與修養之道再次舉行對話。世間人都追求­成功,星雲大師認為,成功並不是有錢、有地位,成功最重要是正派、有道德,能夠在思想­上、學術教化上和行為示範上影響別人,做社會大眾的表率。身為一個領導者,劉長樂總裁­認為,成功一般指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逐漸向目標努力的過程。佛家的角度來講­,確定一個很好的目標,發心很重要。他認為成功主要是三個立:立誌、立德和立身。立誌­是確立目標,立德是品德的塑造,最後才能夠立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37ns54bQlo














by 趙永祥 2016-02-19 22:05:32, 回應(0), 人氣(1498)


by 趙永祥 2016-01-15 09:09:37, 回應(0), 人氣(1417)


我遇惡知識,造作三世罪;
今於佛前悔,願後莫更造。

~《大般涅槃經》


人生活在世間上總要與人往來,有時候遇到好人,有時候會遇到壞人,佛教裡稱他們為「善知識」和「惡知識」。如果福德因緣好,交到好的朋友,就是善知識,善知識會給人啟發、鼓勵、指導,跟隨這樣的人學習,就能有所進步、有所成就。

如果福德因緣不好,遇到一些惡知識,比如喜歡挑撥離間、瞋恨心重、愛撒謊欺騙的惡友,他們有很多錯誤的見解:不信三世因果、不信善惡有報、不信生死輪迴、不信無常真理,這都會引導我們走入歧途。現今社會上這種惡知識很多,如果遇到了,要懂得及早回頭,否則造作了三世罪,未來受報就悔之已晚。

所謂「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我遇惡知識,造作三世罪」,遇到了惡知識,因此而造作罪業,由於因果通於三世,會影響我們三世的果報。不但現世個人受影響,連家庭、親友、祖先,都可能因為自己不當的所作所為,而受人議論、指點,讓他們跟著蒙羞。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誤交惡友而丟了工作,甚至家庭破碎,故而交友不能不謹慎。

「今於佛前悔,願後莫更造」,假如不幸遇到惡知識,趕快自我檢討,在佛前懺悔自己的過失,發願今後不再與惡友往來,不再造罪業。犯了過失,只要肯得懺悔改過,生命就可以得到重生。

奉勸青少年,不可感情用事,不可一意孤行,若交到壞朋友,更不可一錯再錯,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回頭是岸,能夠懂得及時轉身,抽身而退,還是一個聰明的人。這首偈語提醒大家,交友要有所注意、有所選擇,萬一做錯了事,更要及早懺悔、改過。

星雲大師【星雲說偈】的相片。
by 趙永祥 2016-01-12 11:51:27, 回應(0), 人氣(2031)


若見貧人令得財,若見破戒起悲救;
以悲愍心為開曉,如是勝法如來教。

~《月燈三昧經》

當看到貧窮、困苦的人,應該如何對待?不幫助他嗎?嫌棄他嗎?不和他來往嗎?這樣有失做人之德。一個學佛的人,見到貧困者,心中要歡喜祝願他能發財,甚至幫助對方。人有一種不好的心理,不歡喜別人富有,嫉妒別人比自己擁有更多。

學佛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佛法教導做人要心存善念、不嫉妒,對貧富都平等視之。

「若見破戒起悲救」,假如有人犯了法,不守規矩,或者破戒、捨棄梵行,又應該怎麼看待呢?一般人見到別人做了壞事、造了惡業,就鄙視他,看不起他,甚至與之斷絕往來,這不是一個學佛人應有的行為。

對於這種破戒犯法的人,更應該心生慈悲,拉他一把,給他一個得救的機會,幫助他導入正途。

凡是人都會犯錯,不能因為一時的錯誤,就眼看著對方毀壞一生,而不給一個悔改重生的機會,這是不可以的。

「以悲愍心為開曉,如是勝法如來教」,因此,對於這一類的人,要以慈悲心、悲憫心來開導,讓他知道取捨,明白善惡好壞,懂得權衡輕重,並引導他持戒守法,有是非觀念,這比給對方錢財更寶貴。尤其犯戒的人,能夠給予如來的慈心教示,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協助貧困、犯錯的人,讓他們有機會向上提升,不再沉淪,這是如來的勝法教導,學佛者應該奉行實踐。

星雲大師【星雲說偈】的相片。
by 趙永祥 2016-01-11 23:06:08, 回應(0), 人氣(1343)


佛光山星雲大師

《看見夢想的力量- 從禅门公案说起》


地點:廣西人民大会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B1P_9CTGk

by 趙永祥 2016-01-11 22:38:51, 回應(0), 人氣(2867)

星雲大師佛學講座

八識講話【全集】1~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LZop-CC_Y

by 趙永祥 2016-01-06 08:41:35, 回應(0), 人氣(1370)


智者居世間,常習吉祥行;
自致成慧見,是為最吉祥。
~《法句經》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是一半一半的世間。

善人一半,惡人一半;智人一半,愚人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連佛和魔都各擁有一半的世界。在這「一半一半」的世間裡,想求得百分之百的圓滿,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我們能努力以好的一半來影響壞的一半。


「智者居世間」,有智慧的善人,他居住在世間,經常帶給人幸福、安樂、吉祥,讓社會更溫暖、更美好。相反地,愚癡的惡人,卻經常製造暴力、衝突、紛亂,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黑暗恐怖。

每一個人都應當學習做智者、做善人,要「常習吉祥行」,常行好事。做什麼樣的好事呢?比方說,處世有道德,待人有慈悲,出言善美寬厚,歡喜廣結善緣,時時給人方便,給人入道因緣,助人奉獻。凡有利於他人的好事,都樂意為之。


「自致成慧見」,做好事,不需要人家鼓勵,也不用別人帶動,更不必希冀對方回報,自動自發的去做好事,把做好事當成是自我的見解,內化到心裡。在服務奉獻中,自我成長、自我覺悟、自我成就,則自他都能受益。


「是為最吉祥」,社會的每一個人,通通都做好人、做好事,那麼人人是智者,則社會風氣必能改善。社會的良善與否,都在於人心。一念善,社會風氣淨化提升;一念惡,社會風氣敗壞沉淪。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發願做個好人,那麼社會必能祥和無諍,這就是最吉祥的事了!

星雲大師【星雲說偈】的相片。
by 趙永祥 2016-01-05 10:06:02, 回應(0), 人氣(1265)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香港紅磡【全集】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WRHOksL2o

by 趙永祥 2016-01-05 09:12:34, 回應(0), 人氣(2173)




by 趙永祥 2016-01-01 07:06:23, 回應(0), 人氣(1334)

2016年星雲大師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吉祥!

  送走乙未羊年,迎來丙申猴年,佛光山走過半世紀,春風依舊百花香。新的一年,祈願每個人都能聰敏靈巧,增福增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教育是百年樹人大計,所以我一向重視。去年元月,我飛往菲律賓關心光明大學的購地、開學等情況,並和當地信眾、藝術學院、佛教學院的學生們接心座談,我雖然看不到他們年輕的臉龐,但從他們開朗歡喜的音聲,我深信,教育可以改變未來。
  三月,不惜老邁之軀,到澳洲雪梨出席國際佛光會大洋洲聯誼會及南天大學啟用典禮,有澳洲總理Tony Abbott、臥龍崗市長Gordon Bradbery等四千餘人出席。澳洲是個美麗和善的地方,我以「南天廣開聖賢路,大學廣展狀元門」期勉學子。此次,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菲律賓光明大學校長Helen Correa等人齊聚,為此也召開「佛光山系統大學五校合一會議」。
  辦大學不容易,佛光山在四個國家創辦了五所大學,一路走來的艱辛,真是點滴在心頭,只有對所有功德主、護持者萬分致意。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五校發揮犧牲奉獻的精神,互相支持,積極合作,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教育方面,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也於三月在南華大學正式揭牌成立。由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和南華大學副董事長慈惠法師主持,有全國學者、教師共襄盛舉,一同為生命教育的推廣開啟新的里程碑。
  三月,由於慈濟功德會在內湖園區開發之事,引來媒體的撻伐,掀起軒然大波,甚至波及到佛光山和整個佛教界。我不得已出來,以「貧僧有話要說」為題,在《人間福報》上發表文章。原本是為了釐清真相、說明事實而寫,預計寫一說、二說就可以結束,沒想到文章發表後,支持佛教的海內外信徒、各界人士非常熱烈的回響,希望我能繼續說下去,我在感動之餘,藉此把佛光山為社會興辦的文化、教育、慈善事業等,一切攤在陽光下,對社會和信徒做個整體性、回饋性的報告。也為了讓佛光弟子在修行上能有所依循,我將自己九十年的體驗,例如要有慈悲、勤勞、平等的性格,要有「佛教靠我」、「與病為友」等等觀念提供出來。
  文章在報上刊登時,各方湧來的回響有將近一萬篇,我出家七十七年來,從未見過佛教徒對弘法護教如此熱絡,因此將發表的四十說輯成《貧僧有話要說》,從回響中選出具有思想性、建設性的內容,編輯成《貧僧說話的回響》,兩本書一併贈送給社會大眾,期盼讀者能對人間佛教有正確的認識。此書簡體字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十月底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
  提到出版,去年八月,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把我幾十年來,對國家、社會,對佛教、大眾,乃至兩岸等相關問題的撰文論述,選了一百篇,編輯成《星雲智慧》一書。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智慧,但如高教授所言,我對國家、眾生念茲在茲,提出紀錄、想法與建言,確實是我經常自勉的。
  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在即。每到選舉,由於少部分人強烈的意識形態,讓台灣族群分裂,人民與政府相互抗爭,對立衝突,選民與政黨交相指責;社會彌漫著叫囂謾罵的硝煙,失去了和諧的禮讓友好。我生長於戰亂中,深知戰爭的可怕,極不願同文同種的中國人再點燃戰火,同室操戈。因此,以趙無任之名,在《人間福報》上寫了七十篇的「台灣選舉系列評論」文章,希望對台灣的未來、兩岸的和平能有所助益。後來,也由天下文化出版,書名為《慈悲思路.兩岸出路》。
  大陸和台灣分治相隔六、七十年,兩岸領導人終於在十一月七日見面、握手、會談。「馬習會」不只讓海內外十幾億的中華兒女欣喜感動,也令全球矚目。我有感而發寫了三篇文章,讚歎這歷史性的珍貴時刻,期待兩岸能重新向前開步,共同創造和平興盛的未來。
  佛陀成道以後,仍然關心國事,有不少國王常向他請教治國之道,他還以智慧化解了兩國的戰爭。我想我也只是盡一分僧人的心力,秉持「問政不干治」的原則,關心國家社會的安危,關心百姓的幸福吧!
  四月在佛陀紀念館舉辦「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來自佛光山各別分院及海內外五十餘個國家地區、超過一萬個老中青的愛樂人齊聚菩提廣場,以佛教聖歌來讚歎佛陀,以妙音來展現人間淨土的美好。
  去年,我四度飛往大陸。春暖三月,我受邀出席「二○一五年博鰲亞洲論壇」。這次增加了「宗教分論壇」,讓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共同發表對世界、社會、人民的看法,非常有意義。我提出了四點意見:一、佛教希望人我和諧,不希望彼此對立。二、佛教希望同中存異,不需要異中求同。三、佛教希望家國和諧,不希望國家分裂。四、佛教希望世界和平,不希望戰爭殘殺。
  不同的宗教,能在一起討論人心的淨化、宗教的發揚、善行的傳播等,實在是可喜之事!
  四月,適逢揚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紀念,應揚州市政府之邀,在鑑真圖書館揚州講壇,連續三天講說「般若心經的宇宙觀與人生觀」。有來自廣東、河南、河北、陝西、江西、山東、內蒙、四川等萬人以上聆聽,反應相當熱烈。
  接著前往北京,受邀出席人民出版社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簡體版《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與佛教寶典》新書出版座談會。首刷公益贈書有一百一十萬冊,並且接受《人民日報》的採訪。在各國弟子的努力下,如今《365日》不僅簡體版在大陸出版,中英文版、法文版、韓文版也已在歐、美、韓國等國家印行。
  隨後應邀出席湖州市博物館「一筆字書法展開幕式」,並於湖州大劇院主持「禪與生活」講座,計有一千三百人聽講。二十日,應湖州市政府、湖州法華寺住持印可法師邀請,主持「白雀山法華寺道迹總持比丘尼真身殿重建奠基典禮」,開示並為說偈:「總持比丘尼,觀世音化身;重建真身殿,普蔭世間人。」
  於大陸地區主辦的「素食博覽會」,到今年,揚州第三屆,宜興已第四屆,一年比一年更見熱鬧盛況。此次也應邀出席於宜興市體育館舉辦的「茶禪四月到宜興」文化講壇,以「茶禪閒話」為題講演,有三千多人參加。
  八月,出席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首度的供僧法會,特別是,歷時十年重建的宜興大覺寺,十月十八日舉行大雄寶殿暨多寶白塔開光典禮,禮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和尚等十一位大師主法,各地區諸山長老齊來祝賀。現場湧入了美洲、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等逾八十餘國、近三萬名的佛光人與會見證。
  同日下午,舉行「二○一五國際佛光會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議開幕典禮」。佛光會自一九九二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以來,年年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大會、理事會,此次在大陸舉辦,可說是寫下新歷史。感謝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宗局局長王作安、宜興市委書記、市長等人的大力護持,讓大會得以圓滿成功。
  十一月三日,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學術會堂,與北師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一起談「教育的智慧」。有五百多名師生聆聽,且回響和提問不斷。最後我告訴大家:佛陀的教育是自覺的教育,教育非依靠老師,而是老師點亮燈光,讓學生朝目標、朝自覺與自悟的方向去努力。
  中國四大名山是佛教徒嚮往的聖地。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我都曾去參訪禮拜。唯獨安徽九華山一直沒有因緣,此行也撥空前往參拜,圓滿佛弟子朝禮四大聖地的心願。
  世間的天災人禍,見證成住壞空的無常,實令人慨嘆唏噓!四月,尼泊爾大地震,災情慘重。國際佛光會與中華搜救總會、高雄長庚醫院等民間團體,組成「四合一救援總隊」前往賑濟,發揮了「人間有愛.同體共生」的救難精神。
  另外,去年有幾件特殊、具重要意義的事情:
  前年,有兩位信徒送給我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佛首。經過多方查證,知道是河北省幽居寺供奉的三尊佛像之一,敬造於北齊天保七年(西元五五六),於一九九六年被盜。
  我認為佛教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應該讓佛首回歸原處。後來大陸國家文物局也接受我的建議,將佛身運來佛光山,讓身首合一,並留在台灣一段時間,供民眾瞻仰禮拜,等過完年春暖花開再請回去。
  因此,於五月二十三日,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勵小捷共同主持「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儀式」。希望藉由佛的關係來往,讓兩岸人民在同一個信仰之下,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家親。尤其捐贈儀式在全球媒體直播下,傳送到世界各地,不僅促進兩岸間中華文化的交流,也讓國際人士認識佛教藝術與文化,共同建立保護文化遺產的理念。
  佛的身體是法身,法身如虛空。虛空不能砍斷,佛的法身一直如如不動。但是有相的身體,則由於人的自私、缺德、圖利,而令身首分離。如今,「佛身和合」這件事,在兩岸和平來往中,應該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好事。
  另外,佛陀紀念館於二○一一年落成後,不斷有許多神明來參拜。於是訂定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為「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各地上千尊的神明在眾多信徒護擁下,相聚佛陀紀念館,令人讚歎宗教界的團結和諧!
  由此因緣,在六月成立了「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第一屆總會長由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擔任,副總會長有宗委會主席心保和尚、立法委員許添財、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新港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等人,高雄市市長陳菊則擔任首席顧問,由佛光會中區協會督導陳嘉隆做秘書長。目前有一百家宮廟入會,四百一十二位個人入會。
  我一向主張所有宗教只要「同中存異」,不必「異中求同」,不同的信仰之間要能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希望藉著總會組織,和正信宮廟及信徒友好往來,達到宗教融和、社會和諧的功能。
  人間佛教就是佛教,就是佛陀的教法;不管傳統或現代,所弘揚的都是人間佛教。不過,所謂「法久則生弊」,佛法流傳久了難免有些毛病,因此,前年出席由大陸國家宗教局主辦的「首屆兩岸中青年佛教聯誼交流會」,那時我以「談傳承」進行專題講演。
  欣見兩岸中生代為了復興佛教而聚會交流,我提議成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高舉「人間佛教」的旗幟。經過幾次開會討論,於八月隆重成立。教團會員有法鼓山、靈鷲山、圓光佛學院、香光山寺、福智佛教基金會、中華佛教青年會、中華佛教居士會等近二百所寺院、佛教團體。會中推舉明光法師、慧傳法師、淨耀法師、如證法師、慈容法師、黃書瑋等六人為輪值主席,首愚法師為監事長,覺培法師為秘書長。
  有「會」就有力量,有「會」就有團結,祈願藉由這個組織,大家能凝聚共識,共發菩提心,振興佛教,為人間注入真誠善美的力量,在人間締造歡喜和諧的淨土。
  去年四月,接受上海副市長趙雯女士的建議,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行揭牌儀式,加上北京光中文教館的啟用,往後以「星雲文化教育基金會」來推展各種文教的弘法事業,相信當能利益更多眾生。
  從二○○九年開始,我的「一筆字」到世界各地展出已有七年;這幾年,以大陸地區的展覽最密集、最熱烈。去年展出的地點有:蘇州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州博物館、河南博物館、寧波博物館、宜興市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等。日復一日,我就著僅存的微弱狹小的視線,在桌前奮勉的寫了一張又一張。字寫得好看不好看,不知道,但是心香一瓣,字字句句是我衷心為大眾的祝福。
佛陀紀念館落成四年,在館長如常法師領導的團隊共同努力下,已將佛館推向國際,成為台灣的地標之一。除了瞻禮,所舉辦的論壇、講座、書展暨蔬食博覽會等文化活動,都更豐富多元、更具深度。如:洪易地景裝置展、上海民間繪畫展、閩台木偶藝術展、畫說紅樓──紅樓夢畫冊展、以法相會──明清水陸畫展等,以及山東雜技團、河南〈玄奘〉大型原創歷史豫劇、〈傳燈〉大型禪宗人物黃梅劇等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水陸畫展、水陸法會及學術研討會,體相用三者一體,於十一月,在佛光山同時舉行,可說是難得的、歷史性的一刻。佛館也分別與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締結「友好博物館」,並簽署五年合作協議,成為兩岸博物館的佳話。
  年初來自山東的孔子像和來自山西的關公像,同步在佛陀紀念館舉行安座典禮。從此,本館兩旁、大佛座下,有了至聖殿和伽藍殿。中華文化講究文武全才,文有文思,武有武德,現在文武二聖和佛陀在一起,也象徵著儒釋道三教的融和。同年九月,岳飛的青銅造像也來到佛光山。令人歡喜的,佛光山不僅有諸佛、菩薩、諸上善人海會雲集,也成為古聖先賢安住之處。
  在建設上,去年比利時天空寺開光;巴黎佛光山、台南福國寺也重建開光;潮州講堂新建工程上梁;日本法水寺朝山會舘興建完成並開放使用。值得一提的,今年,代表「法寶」的藏經樓將完成。如此,和代表「僧寶」的佛光山教團、代表「佛寶」的佛陀紀念館,由佛光大道連結成一體,整個佛光山是「佛法僧」三寶俱全了。
  老病死生,是世間的實相,是宇宙顛撲不破的真理。今年我九十歲了,雖然身軀老邁,但我依然如孔子言「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寫字、寫文章、開示、錄影、會客、課徒等等,仍是我精勤不懈的工作。
  我在台灣弘法近七十年,而剛滿五十歲的佛光山,正值蓬勃興盛、成熟穩健的壯年。期勉所有佛光弟子能繼續以熱忱、以活力為大眾服務,也祝福各位朋友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福慧圓滿!

二○一六年元旦
於佛光山開山寮



https://www.fgs.org.tw/events/2016ny/letter/

Prev1234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