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老莊哲學》研究
by 趙永祥 2022-06-08 16:40:07, 回應(0), 人氣(382)


by 趙永祥 2022-06-05 05:25:25, 回應(0), 人氣(606)


曾仕强教授: 易经《百家讲坛》

易经之奥秘(十)如何解读坤卦?



by 趙永祥 2022-06-05 04:52:04, 回應(0), 人氣(300)


曾仕强教授: 易经《百家讲坛》

易经之奥秘(15) 如何趨吉避凶?


易经的奥秘(十五)超越吉凶 

人生的過程不外就是"吉凶悔吝"的循環






如何超越吉凶 






by 趙永祥 2022-06-04 00:51:40, 回應(0), 人氣(457)

曾仕强教授: 易经《百家讲坛》

易经之奥秘(12) 破解命運


by 趙永祥 2022-06-01 21:02:38, 回應(0), 人氣(281)


易經的人生智慧 

易经的人生智慧06

自然律加上倫理道德01


曾仕強 教授 


by 趙永祥 2022-05-26 06:51:43, 回應(0), 人氣(306)


曾仕強: 易经的人生智慧(09)

廿一世纪易学的使命(02)


by 趙永祥 2022-05-26 06:33:09, 回應(0), 人氣(311)


曾仕强教授 :人生只做三件事(上)

Only three things to do in life







by 趙永祥 2022-05-02 07:16:39, 回應(0), 人氣(438)

道德經01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日期: 2014-08-29


主講者: 郭明義 教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by 趙永祥 2022-04-22 21:41:25, 回應(1), 人氣(1277)

蔣勳《莊子,你好:齊物論》

演講完整版



你說的朝三暮四,原來不是你以為的朝三暮四? 舉世皆知的「莊周夢蝶」故事,其實是一部劇情超展開的科幻片? 所有你以為的,不以為的,都能在《莊子,你好:齊物論》逐一來回辯證。 最溫暖的聲音,最詩意的經典人文哲學, 蔣勳x莊子,聽見〈齊物論〉向宇宙發出的動人呼喚。
by 趙永祥 2022-02-09 05:59:20, 回應(2), 人氣(820)


           老子清靜經白話翻譯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天與地之間,看起來,好像就是空的,本來就沒什麼形體可言;可是天與地間,雖然是沒有形體,卻能生出天地之間的一切有生命的動物及植物,與無生命的沙土、石頭,及許許多多的物體。〕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天與地的運轉,本來就沒有什麼感情存在可言;雖然沒有什麼感情的存在,但是天與地之間,卻好像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們不斷的運轉。〕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天與地的空間,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本來就沒什麼名字可以去稱呼它;可是雖然沒有名字,但是它卻能養育萬物,滋潤萬物,使它們的生命能夠繼續成長。〕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的確是一個很玄妙的問題,連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原因,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樣去稱呼它,那麼幹脆勉強給它取一個名字,叫做「道」吧!〕

夫道者。〔這個「道」的確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廣闊了,為什麼呢?〕

有清有濁。〔因為這個「道」;有時候,有些地方是清清淨淨的;有時候,有些地方就顯得非常污濁。〕

有動有靜。〔有時候,有些地方就活動著;有時候,有些地方就靜悄悄的。〕

天清地濁。〔像天空是一片清淨的,大地就顯得一片混濁。〕

天動地靜。〔像天體的運轉是屬於流動之形,大地的本體是屬於靜止之物。〕

男清女濁。〔男人是屬於清陽之體,女人是屬於濁陰之身。〕

男動女靜。〔男人是表現外在的、活動的;女人就表現內在的、靜止的。〕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因此,清陽之氣是上升的,陰濁之氣是下降的。如果萬物清陽之氣不能保守,那麼萬物的本來靈性便容易下降;萬物本來的靈性如果下降,便失去了本性的主宰;萬物如果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便容易起了情慾之念,思想與行為便自然而然流於下體之末端;萬物的思想與行為如果流於下體之末端,便有陰陽之交合;萬物如果有了陰陽之交合,便自然而然生長出種種輪迴之萬物來。〕

清者濁之源。

〔清淨是污濁的源頭,如水源在上游是清淨的,在下游就顯得污濁。〕

動者靜之基。

〔活動的事物只是清靜的基礎,如一切的建築物,都是由活動而來的,這就表示出——活動的力量只是靜止的基礎,只有清靜才是萬物的根本之道。〕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所以,人如果能夠經常保持清清靜靜,一切天地萬物,就全部歸納在人的本性之中了,這就是學道的根本,可是學道的根本,每個人都忽視了。〕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比如說,人的元神本來是喜好清靜的,可是都被後天的識神給擾亂了。〕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人的心性也是一樣,本來也喜歡清靜的,但是都被貪念的慾望牽引去了。〕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

〔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夠遣除這些貪念的慾望,人的心性,自然就能夠清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澄濾這個心性之後,我們的元神,自然能夠清醒。〕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這樣的話,六種「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所接觸的慾望,自然不會帶來干擾,三種「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之毒素也自然而然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這就是這個人的心性,還沒有澄清的關係,所以尚有一些慾望還沒遣除。〕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如果人能夠遣除這些慾望,達到清淨的話,你去觀察你自己的心,連你自己的心,都會感覺沒有了。〕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你再往外看一切形體,這些形體也不是形體了。〕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就是瞭望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也不是什麼物體了。〕

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這三種「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虛幻的話,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曠,毫無一物了。〕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能夠這樣的話,看到虛無的天空也是虛幻的,連這個虛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話;〕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就是一切都沒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沒有了,心性之中還有什麼可以存在呢?本來都是一切假相而已。〕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們就要連這些假相都不要執著,連假相都不執著了,就是一片靜止的狀態。〕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心性的靜止達到連想要靜止的心,都沒有的時候,慾望怎麼能夠生出來呢?〕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能夠達到貪念的慾望,完全不生出來的時候,就是達到真靜的工夫了。〕

真常應物。

〔心性達到真靜的狀態,然後去應用實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在自如了。〕

真常得性。

〔能夠自在自如的人,就是能夠守住真正——常清常靜的人,能夠守住真正常清常靜的人,也就是已經得到——明自本心,識自本性的人。〕

常應常靜。

〔能夠達到明自本心,識自本性的人,無論在紛擾的場所或是在清靜的場所,他都能時時保持清靜的心。〕

常清靜矣。

〔能夠經常保持清靜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靜之人。〕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達到真正清靜之人,就是已經漸漸邁入真正的大道了;〕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既然邁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稱的「得道」這個名詞。〕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可是雖然稱為「得道」,實在是沒有得到什麼。〕為化眾生。名為得道。〔但是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蒼生,所以才舉個「得道」的名稱,作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詞。〕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現在我(老子)講到這裡,如果你們能夠領悟的人,就可以普傳這個至真至貴的聖賢大道了。〕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所以,吾(太上道祖)說:最上等有智慧的人,是沒有爭奪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沒有智慧的人,才一天到晚產生貪妄的爭奪心。〕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最上等有道德的人,是不說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說自己有德行,因為他是一位頑固執迷的人呀!〕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所以,一個頑固執迷的人,會常常說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來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麼叫做道德的人。〕

眾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為有妄心。〔為什麼眾生不能邁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為他常常有一顆虛幻的妄想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然有一顆虛幻的妄想心,就已經驚擾了他本身的元神了;〕。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然已經驚擾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貪著一切有形的萬物了;〕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然貪著一切有形的萬物,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既然心性中產生不必要的貪求,心靈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既然心靈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煩惱,就會帶來憂愁的痛苦,既然帶來了憂愁的痛苦,就會擾亂到自己的身心;擾亂自己的身心,自然就會犯下錯誤的行為;〕

便遭濁辱。〔既然犯下錯誤的行為,就會污辱自己的靈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靈性;〕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便要沉淪於茫茫苦海;〕

永失真道。〔既然沉淪於茫茫苦海,就要永遠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長久的大道,是領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別人能夠送給你的;〕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所以,能夠真正領悟大道的人,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經常身心保持清靜的人了!〕

 

轉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308826.htm


趙永祥 博士  整理



by 趙永祥 2022-02-09 05:40:17, 回應(1), 人氣(727)

《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8]。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9],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222095036/http://www.lixin.com.tw/religion01/religion01A/religion01A_10/0476.htm





by 趙永祥 2022-01-19 06:25:57, 回應(0), 人氣(409)


太上清靜經


清 者 濁 之 源 , 動 者 靜 之 基 。

人 能 常 清 靜 , 天 地 悉 皆 歸 。

夫 人 神 好 清 , 而 心 擾 之 。

人 心 好 靜 , 而 慾 牽 之 。

常 能 遣 其 慾 而 心 自 靜 , 澄 其 心 而 神 自 清 。

自 然 六 欲 不 生 三 毒 消 滅 。

所 以 不 能 者 , 惟 心 未 澄 , 欲 未 遣 也 。

能 遣 之 者 , 內 觀 其 心 。 心 無 其 心 。

外 觀 其 形 , 形 無 其 形 。

遠 觀 其 物 , 物 無 其 物 。

三 者 既 悟 , 惟 見 於 空 。

觀 空 亦 空 , 空 無 所 空 。

所 空 既 無 , 無 無 亦 無 。

無 無 既 無 , 湛 然 常 寂 。

寂 無 所 寂 , 欲 豈 能 生 。

欲 既 不 生 , 即 是 真 靜 。

真 常 應 物 , 真 常 得 性 。

常 應 常 靜 , 常 清 靜 矣 。

如 此 清 靜 , 漸 入 真 道 。

既 入 真 道 , 名 謂 得 道 。

雖 名 得 道 , 實 無 所 得 。

為 化 眾 生 , 名 謂 得 道 。

能 悟 之 者 , 可 傳 聖 道 。

老 君 曰 :

上 士 無 爭 , 下 士 好 爭 。

上 德 不 德 , 下 德 執 德 。

執 著 之 者 , 不 名 道 德 。

眾 生 所 以 不 得 真 道 者 惟 有 妄 心 。

既 有 妄 心 , 即 驚 其 神 。

既 驚 其 神 , 即 著 萬 物 。

既 著 萬 物 , 即 生 貪 求 。

既 生 貪 求 , 即 是 煩 惱 。

煩 惱 妄 想 , 憂 苦 身 心 , 便 遭 毒 欲 。

流 浪 生 死 , 常 沉 苦 海 , 永 失 真 道 。

真 常 之 道 , 悟 者 自 得 ,

得 悟 道 者 , 常 清 靜 矣 。


Prev1234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