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最新文章
by 趙永祥 2015-06-12 06:52:31, 回應(0), 人氣(2969)

未來十年成功之道靠什麼?

未來十年靠什麼?

四個字: 整 ~借 ~學 ~變


一:整;資源整合

你能整合多少資源,多少管道,你將來就會得到多少財富!


二:借;造船過河不如借船過河

趨勢,無法阻擋;
抉擇,要有智慧!


三:學;今天的企業家,贏在學習,勝在改變

柯達、諾基亞、李寧、索尼都輸在了不學習、不改變。
古人云:富不學富不長,窮不學窮不盡!


四:變;要想改變口袋先要改變腦袋

這個社會一直在淘汰有學歷的人,但是不會淘汰有學習力願意改變的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重疊成功人的腳步!

by 趙永祥 2015-06-10 10:04:43, 回應(0), 人氣(1251)



阿里巴巴創辦人 馬雲 談青年創業

馬雲來台與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共同對談關於青年創業創新議題,以下為對談Q&A整理。

Q:您提到失敗經驗只有那幾種,有哪些就屬於失敗經驗?

A:養企業就像養小孩,小孩初期有抵抗力,但慢慢6個月後容易感冒,而企業20-40人最不容易犯錯,沒有錢就不怕出錯,錢一多後反而容易開始礙手礙腳。而企業人數也是問題,當企業200人以上可能開始忙亂,到800人又是新挑戰,再到10,000人以上更難管理。

所以創業初期找合夥人很重要,初期找5個都是MBA畢業的不會成功,職稱越大越難低下身去幹活,所以要找最合適的人,例如年輕人願意跟企業一起成長,這些人有共同目標。另外,阿里巴巴是在家創業,我們初期在全球招聘人才時,反而故意選在破爛辦公室招聘,所以年輕人在求職時不要只看公司硬體是否華麗,外觀不一定代表公司體質是好的。企業每一階段在用人、用設備的想法都又不斷變化,犯錯誤很正常,不承認錯誤才比較危險。

Q很多青年做小型創業是迎合個人需求,但可能不符合市場,如何測試水溫?

1.不要用MBA角度去創業,而是用狼性的性格去闖行業,即使再好的產業你投入也可能失敗,所以創業要選擇自己非常非常喜歡、有興趣的內容,因為我太想做這件事情,所以就不怕挑戰。2.從最簡單、最快的事情開始著手,先生存下來再開始茁壯,即使互聯網看似有發展性產業,失敗創業者也死了一堆,所以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項目,從最簡單一步步慢慢走。

剛開始創業遇到很多挑戰容易不開心,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最熱愛的項目,痛苦感才能相對減少。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闆,所以不當老闆的人要會挑老闆,挑選有發展性,找到比自己厲害、有胸懷的老闆,而老闆找員工要找有才幹的人,就像我當初找到蔡崇信,他比我聰明能幹,所以創業時,好的合作夥伴比錢還重要。

Q我未來想去美國發展,但家人希望自己待在台灣,創業發現理念不同該怎麼辦?

我家人從沒支持我創業,你現在大學一年級聽父母的話,投入讀書多開拓學習經驗,就像我有六年教書經驗,才有今天創業的定性。與父親多溝通交流,完全聽父親不會有出息,但完全不聽又不是好兒子,所以把握大學這幾年時間好好思考。

Q我曾在阿里巴巴實習,兩岸三地人才特質有何差異?

台灣年輕人彬彬有禮、相處起來很舒服,就像客服追求體驗,感受到自己回到熟悉環境的感覺,體驗與文化有關係,台灣年輕人很理性、有修養,溝通方式很值得學習。所以這次除了100億基金,還提供每年200位台灣人到阿里巴巴實習,在這邊學習如何組織、如何創業,所以我很期待台灣大學生的發展,我是創業者對年輕人永遠感興趣,台灣青年應該扎根台灣、放眼世界。

Q想到阿里巴巴工作,有哪些條件?怎麼挑選人才?

我們選才開始與傳統方式不同,1.我們現在不看履歷,而是看學習能力。在大數據時代沒有人是專家,所以年輕人有本錢就有機會,2.願意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別人為中心的能力。另一個注重開放,3.有開放的心胸去做就非常歡迎,所以希望幫台灣企業放眼全球。

Q為何會選台灣投資?台灣企業如何拿到創業基金?

100億基金不會希望解決台灣經濟問題,而是一種心意,領頭羊概念讓更多企業願意加入這個基金,一年後再來回顧如何做的更好,每個時代地區最受期待就是年輕人。

所以我們會成立專業團隊進行評估計畫,團隊會在台灣做本地服務,第一年,主要支持台灣本地年輕人,知道如何把有創意產品通過阿里巴巴,賣到中國跟全世界,這是重要核心,這是我們能幫上忙的方法之一。未來賺錢後會再投資回來到這個基金,例如台灣年輕人願意在淘寶上販賣台灣產品,這對淘寶、台灣都是雙贏局面。

 

by 趙永祥 2015-06-07 22:47:01, 回應(11), 人氣(1930)



                                      如何面對口舌是非? 

                  當聽到旁人講是非、說冷嘲熱諷的話,我們會覺得格外心寒、難過。
                        我們應以何心境面對?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對許多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當無法以體諒包容的心去看待時,便容易產生磨擦、互相批評,種種是非於焉產生。報紙經常報導父子、夫妻、朋友因為口角衝突而互相傷害,甚至殺害;言語傷人的力量可見一斑。古人說:「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佛法也強調身、口、意三業清淨,方得建立圓滿的人格--可見慎守口業之重要。

  所謂口業清淨,便是去除四種不好的語言習慣:一、惡口──粗惡、誹謗、令人煩惱的話;例如髒話或尖酸刻薄的言語。二、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等破壞他人和合的話;例如用不當言語,挑起雙方的仇恨、猜忌。三、妄語──虛妄、欺騙、不實在的話;例如不肖商人將劣貨謊稱為上等商品賣出。四、綺語──華而不實,令人心生邪想的話;例如黃色笑話或言不及義、賣弄口才的話。

  說上述四種不清淨的語言,未來必定招感惡報:惡口者常聞惡聲,並多諍訟。兩舌者易眷屬乖離、親族弊惡。妄語者多招誹謗、口氣臭、常為他人所騙,縱說實語人不信受。綺語者語無人信、表達無法清晰、令人明瞭。

  明白這些道理後,應當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斷除口業的根源。一句話、一個行為,其實都是心念的呈現。當念頭充滿貪、瞋、癡時,所說的語言便不清淨。所以生活中,要時時刻刻保持覺性,經常思索、檢討自己的言語是否恰當。避免說明事情時,妄加感受或情緒,而引起不必要的傷害,甚或破壞了和諧的關係。

  當我們面臨各種口舌是非時,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念?讓心不隨境起舞,從而造作惡業,讓自己也落入口舌是非中,是生活中重要的課題。我們可以從四個不同的方向來思惟;當觀行成就,面對種種境界自能忍心不動,從而感化他人。

一、 對境不起心

  煩惱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心念作不了主,心隨境轉,讓外境控制了我們的喜怒哀樂。只要常常訓練這念心,保持清淨,不隨便起心動念,提升覺察、覺照力,定力日久功深,面對是非、順逆境界自然能忍心不動。即使起心動念,也能很快返照,不至於念念相續。

二、 對一切惡口的眾生發起慈悲心

  眾生出於無知而造口業,日後自受惡報。今日我們得聞正法,明白因果的道理,更該起一份慈悲心看待,學習諸佛菩薩不忍眾生苦,一次又一次教化眾生,身語意業永無疲厭的精神。

三、 深念世間無常幻化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本是生滅法,沒有一件事永恆存在;有形有相、無形無相的事物皆不免無常。惡念、惡口也終究是無常。回想我們從小到大經歷過的順、逆境界,當時那念快樂、哀傷、氣憤的心如今早已了不可得;反觀現在所處的是非逆境,本質亦虛妄不實,也終將煙消雲散。

四、 反省檢討,虛心接受

  他人所言是真實的,便要真心改過;如果是不實的,心也要放下,莫要耿耿於懷,一味地責怪或排斥。唯有平心靜氣看待自己,虛心接受,人格才能真正提升、進步。世間萬事皆有其因緣,苦樂順逆境界都是業力的呈現。《達磨二入四行觀》中的報冤行提到:「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若能如此思惟,便能甘心承受,當下自在;即使受到冤枉,也不會怨天尤人。

by 趙永祥 2015-06-07 16:55:23, 回應(0), 人氣(2072)


人生二十最(星雲大師)

Date: 2015-06-06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恨。

8.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9.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0.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1.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2.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3.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4.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5.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6.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7.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18.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19.人生最大的富有是滿足。

20.人生最大的收穫是圓滿。

圖說: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圖/人間通訊社提供

圖說: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圖/人間通訊社提供

by 趙永祥 2015-06-05 07:42:45, 回應(1), 人氣(2444)


by 趙永祥 2015-06-01 08:11:39, 回應(0), 人氣(1409)


激勵性影片

當你想放棄及失敗絕望時,請你記得打開來看看

鼓勵自己我們都好手好腳有什麼你做不到的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EyNjg3NQ%3D%3D&mid=204467279&idx=1&sn=82746b3434ef3a7cd8b08a22114aa60f&scene=4#rd

 

by 趙永祥 2015-05-26 21:04:13, 回應(0), 人氣(1897)


「放下」不等於「放棄」

「放下」是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心不執著;

「放棄」是什麼都不相信,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氣。
by 趙永祥 2015-05-26 15:52:55, 回應(0), 人氣(2248)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三十二說我對生死的看法

                                  

             作者:趙永祥(嘉義大林 南華大學現任教師)

    我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講/座談會應是在二○○八年當時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主持這一場座談會,星雲大師(以下簡稱大師)出席單國璽樞機主教「生命告別之旅」新書發表會。當時大師在這一場座談會中有一段談話至今讓我仍印象深刻,大師提到有關對死亡的看法:

「人之所以畏懼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後要到哪裡去;因為沒有目標,所以感到畏懼。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後,還會再來人間,就不怕了。像我,一再認為我還會再來做和尚,甚至,大師也曾經勸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說:來生,你還是去做主教,我也再來做和尚。因為有這樣的認知,就不覺得死亡有什麼可怕。單國璽樞機主教在癌症末期時,還做了一趟「生命告別之旅」,真正表現了一種樂觀的態度。」

  個人曾在2007年全國教師生命研習營活動中聽聞大師開示,大師提到:「死亡就等於現在的移民一樣,從這一個縣城搬遷到那一個縣城,從這一個國家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家。當然,你要移民,也要知道自己的資本如何,假如你的資本很多,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就可以購買華屋大廈,一樣地享受榮華富貴;假如你的資本不足,移民到另外一個區域,窮愁潦倒也就在所難免。」

此一段談話至今仍言猶在耳。這一段話讓個人體會到生命是生生不息,將往生視同猶如移民之概念。

以下是個人在貧僧有話要說》三十二說我對生死的看法本文中的一些感想,提出與諸位分享。

一、人之所以畏懼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後要到哪裡去;因為沒有目標,所以感到畏懼。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後,還會再來人間,就無所畏懼。人之生命就等於木柴燒火,一根木柴燒完又再燒另外一根木柴,一根一根的木柴雖然不同,就好比人生的階段不同,但生命之火是一直燃燒不熄的。

二、生命猶如我們手上掛的念珠,一顆念珠、二顆念珠……,當你撥數到一○八顆時,它又會再回過頭來。生命也是如此,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就像是一顆顆的念珠。所謂「六道輪迴」就是這個意義。

三、一般人常會想到一個問題:「我的未來會到哪裡去?」,此一問題,我在本文中找到答案了,大師提到:「同樣是人,有富貴、窮苦、卑賤之不同,就等於一般說有福報、沒有福報。換句話說,天堂、地獄都在人間,不過,同樣是人,有的人好像活在天堂裡,也有的人好像活在地獄裡。既然天堂、地獄在人間,所以我說人還是會再來到人間的。」此一道理等同樹木、花草、豆子在哪裡種下,未來就在哪裡生長。天堂在哪裡?就在人間;地獄在哪裡?也是在人間;常寂光淨土、虛空在哪裡?其實,都是在人間,因為虛空無限,其大無比!

四、在面對死亡問題之時應該要看得很平淡。有些老人覺得自己本身「機械」已經老朽必須要更新,而希望早日解脫想背著一個臭皮曩。衣服舊了當然要換新的;房子壞了當然要重建,其實,人之死亡就如同換衣服,就如同重建房屋,是人生的必然旅程,勿需過度恐慌。

五、佛教講「因緣」、「緣起」,大家都生存在「緣起」裡面,緣聚則生,緣滅則散,緣起緣滅;「緣起必有緣滅」的道理是生死關鍵與生死中心觀念。也因此,在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中,「廣結善緣」是每一位佛光人的中心思想。善緣結得多,人際關係就會往善的循環發展;少與人廣結善緣,將來必定到處不便。所以,「行善、行惡,結緣、不結緣」,對自己的未來是非常重要的。

六、想留什麼在人間?人的一生活歲數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若從佛教的三世觀說明生命的延續性:「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說明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的生命觀點而不單就是「一世生命觀」。「死亡」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一期生命」中帶有「相對意義」的「分段終點」,並非隔絕今世與來生的關卡,相反的應該是銜接今世與來生的樞紐。若是從三世生命觀的時空架構與宏觀視野來看,就不再是天人永隔的無解難題,而可以有生生世世「感應道交」的精神共鳴以及「天地何處不相逢」的因緣契機。

七、我想引用佛光山副主持,也是南華大學副校長 慧開法師在「生命是一連串的連續函數」一書中所提到的一段話:「人當然可以選擇自己的來生,不僅是來生,就是我們現在這一生,也是當初大家隨自己的意願選擇而來的,然而這最為關鍵的是,在個人生命的「使用年限」與「賞味期」屆滿之前,切記!務必要保留精神及體力,意識清醒,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預知時至」,到了最後臨終之際,才能「正念現前,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瀟灑走一回,如願往生,死亡是一切眾生跨越無限生命的關卡,就像學生的期末考,要從現在開始規畫!可見得,來生是能夠由自己選擇的,生了必定要死,死亡並不是等到要死了的時候才知道,從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會死亡。同樣,死了以後又會再生,既然會再生,人又何必要悲傷?

八、對於生死問題要重新評估它在人生裡的價值。心有生、住、異、滅,一個念頭生起,還沒能停留,它就變化消滅,緊接著又是另外一個念頭的生起,念念不停。生死也是如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不停的運轉。又如,季節有春、夏、秋、冬,冬天將近,春天不遠矣。人有生老病死、物質有成、住、壞、空,礦物有生住異滅,舉一例說明,比如有一塊空地就可以建一棟大樓;然而這一棟大樓壞了,又有了空地,又可以再重建大樓;多少人起高樓,也有多少高樓倒塌又再起,反觀「生與死」,看得出生死與生滅就是這樣一個循環之原理。再舉佛門中幾則公案分享:「歷代大師們往生事蹟,歷代高僧大德,有的預知時至,有的自我祭悼,有的先行向各方告假,訴說自己於何時要跟大家別離;也有的以死亡做遊戲,如飛錫禪師倒立而亡、普化禪師遊化四城門後示寂。」大師在幼小時候,出生於戰亂時代,有時會跟死屍睡在一起,大師也曾經目睹陣亡將士們的遍地屍骨,雖不如山也到處皆是,因此,大師對於死亡就沒有那麼可怕的想法。

九、生死等同移民之觀念,因此,在生死之前,就等於在移民之前要先作好準備,了解自己未來的資糧豐富、不豐富。若在死亡之時沒有目標,沒有資糧,就好像犯了刑法要充軍或被判重刑,究竟要充軍到什麼地方、會有什麼樣遭遇都不知道,那當然是一件讓人恐懼之事。大師在本文中提到:「其實,人生不會是所謂「一場空」的,在你本性裡面擁有的功德財富比留在世間上的家業財富更重要,都是你可以帶走的。」

    在本文中,個人受益最深的一則觀念是大師所提到如何對父母、長輩死亡表達孝思之最好方法,大師在文中提到:「現在追悼父母、長輩死亡的最好方法是開辦紀念會,講述他的功德好事;為他造福結緣,做一些或獎學、或救貧的善事,讓他獲得你的善緣祝福。這麼做,就好像你寄款給歐洲、澳洲的親戚朋友,幫助他,可能他就會得到你的助緣。所以,在佛門裡,紀念亡者不重視形式。例如慈航法師他死亡的時候就叫人說:不必為我放燄口、不必為我超度,大家就念觀世音菩薩,培養你們各自的因緣吧,我究竟會到哪裡去,我自有我的因緣關係。」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從佛教的三世觀說明生命的延續性:「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您在這一生中若不斷累積功德,所謂「立功立德」,則會讓人懷念,如日月長存;若你在這一生中沒有累積功德,如同草木腐朽,死亡也顯得不那麼重要。死亡的意義就是休息後再出發,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的深入探索生命意義,同時努力實踐你找到的意義與價值。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因此,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可以留下什麼在人間呢?

http://www.fgsbmc.org.tw/NewsImage/201505109/wx1cuxkq.jpg

圖說:慈航法師遺囑。

資料來源:佛光山提供

by 趙永祥 2015-05-26 07:54:13, 回應(0), 人氣(2965)


美國科學家實證:誦念佛菩薩名號正能量驚人

2015-05-19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說:“很多人生病因為沒有愛,只有痛苦和沮喪,振動頻率低於200易得病。具備大慈悲的佛菩薩名號正能量是非常驚人,信心精純,足以治病。在美國的大衛霍金斯博士,是一位醫生在美國很有名,他醫療了很多病人,來自世界各地。

 

http://mmbiz.qpic.cn/mmbiz/rQCu3EetJw99Y9hibn5CA0C9jn2t9XmRyKWib4oWicQrkiboAMBMnIC1tAYx2H951tNLYUa9vqtjXZ29CbIz3fD72A/640?wxfrom=5

 

  他每天接觸到一千多個病人,有時人數太多他就請他的這些助理們幫忙,他說他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這個人為什麼生病,因為從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個愛字,只有痛苦、沮喪整個包附著他全身。後來他發現,凡是生病的人都是用負面的意念。



http://mmbiz.qpic.cn/mmbiz/rQCu3EetJw99Y9hibn5CA0C9jn2t9XmRym84qicBrL2swmKyXgsWlrgnXIGfL6bG5ESiaJOHX3UV7hbpEhCwbGYPg/640?wxfrom=5

生病的人都是在用負面的意念

 

  人的振動頻率如果是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通常這些人的振動頻率低於200,低於200是哪些意念?喜歡指責別人,大概只有三四十,不斷指責別人過程當中就消減自己很大能量,所以振動頻率低於200。這些人得到很多不同病。

 

  最高的指數是1000,最低的指數是111000是以101次方到101000次方這樣來算,所以11000之間的等級是相差了很多的。不是說它是101次方,到101000次方。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振動頻率最高的他看到是有700,這700以上的是開悟、覺悟的人,他的能量特別足,這些人出現的時候,能夠影響一個地方的磁場。

 

http://mmbiz.qpic.cn/mmbiz/rQCu3EetJw99Y9hibn5CA0C9jn2t9XmRy50yW6NYAgNRk3nKrXAYAfJBKaIs4Ap6nPNAkL69pxAooDFhPicXc6AQ/640?wxfrom=5

 

  他看到天主教一位諾貝爾和平得獎得主特瑞薩修女出現在頒獎會上的時候,全場氣氛相當好,全場振動頻率非常的高,沒有一個人起一個惡念,為什麼?因為她的振動頻率讓全場的人都感受到她能量,不起惡念。這其實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當正報能量很高整個依報能量也會特別高。當很高能量的人出現的時候,就帶動整個萬事萬物,所以他也說當一個人有很負面意念的時候,不僅是傷害他自己,也讓整個周圍環境磁場整個就變不好。

  他說他做過這百萬次案例,全球調查過不同的人種,答案都是一致的。只要振動頻率低於200,這個人就生病。他發現有病的通常在200以下。200以上的就沒有病,200以上的意念有哪些?喜歡關懷別人,慈悲、愛心這些都是高的振動頻率,達到400多到500,喜歡慈悲喜舍,幫助別人關懷別人,淨定安樂,這些都是很高的振動頻率。相反的,喜歡嗔恨,喜歡指責別人、怨恨人,這些都相當的低,這些低的振動頻率就是導致癌症、心臟病種種病的原因。所以他從醫學角度告訴我們,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議。

by 趙永祥 2015-05-25 14:41:23, 回應(54), 人氣(47281)
 
 

人格特質分析測驗(DISC適性分析)


Date: 2015/05/25


自我人格特質檢測

This test is very practical and useful, you can try it.
 
簡單性向測驗–測出你是甚麼樣的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有趣的話題 : 你是甚麼樣的人

這可不是少女雜誌的心理測驗。本篇提供的四型人格分析,都是有心理學依據並被各大企業廣泛採納的。

透過此測驗,你可以更加了解你是怎樣的人,並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個性,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

一般公司都會讓你做,但那時多少會有所顧忌而選填比較優勢的答案吧 ?

在這裡您完全不用擔心,試試誠實回答並了解自己。

這一種測驗可以看出了你的人格與行事的風格,稱為D.I.S.C。

請回答以上問題並計算得分。
 
四型人格測試        

在每行中挑選一個與您最相近的形容詞(每題必須選一個並且只能選一個)若您在某一題上實在無法判斷,請考慮3年前的自己的特徵作答。

*****************************************************

老虎 (支配型) : 外向 行動者 樂觀

特點:喜歡做主 行動力強 行動速度 思考力稍弱 喜歡做目標 不達目的不罷休 充滿自信 意志堅定 有活力 做事主動 不易氣餒 是推動別人行動的人 粗線條 不容易適應環境 (不過由於行動力很強 所以往往做事會有很大成就 )

缺點:不易看到別人的需求,只看到自己的需求 做錯事後很容易原諒自己 固執 易爭吵 好鬥 說話極易傷害別人 具有強迫性 很容易支配別人 無耐性 專橫 經常人際關係差 (這類人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不太需要朋友,並且這類人天生行動力強 但是即使是正確的事情 也因為性格問題 說話傷害到別人 而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認同)

注意點:這類型嚴重者會很獨斷 霸道 容易讓別人感到壓力 相處很累

自我規劃:

1、減輕對別人的壓力 學會放鬆 要緩和

2、嘗試接受別人的號召和意見 嘗試耐心和低調

3、停止爭吵讓別人也感覺到放鬆

4、學習包容 學會道歉 學會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 放開胸懷(當一個老虎學會承認錯誤 那麼他便成功了

*****************************************************

孔雀 (影響型):外向 多言 樂觀

特點:一群人裡面說話最多的 天生希望成為注意力的中心,具有很強的好奇心 熱情 熱心具有表達能力 精力充沛 具有幹勁(但是卻缺乏毅力 所以常常這幹幹 那乾幹) 好表現 粗線條 輕許諾(因為熱心所以常常答應別人 但是由於記憶差 所以常常答應後就忘記了) 以自己的快樂為主

缺點:以自己為中心 獨霸主題 愛打斷別人的談話 不注意記憶 變化無常 這類人易交朋友 但深切的朋友卻不多 喜好多卻不精 缺乏毅力

切入點:如果跟這類型的人交往 一定要多誇獎他 多鼓勵他 多給他說話的機會

自我規劃

1、管住自己的嘴

2、控制自己的表現慾望

3、對自己的評價不要過高 關心自己的同時也要關心別人

4、培養記憶力

5,不要太善變,要腳踏實地 要做就要把一件事作完整

*****************************************************

貓頭鷹 (分析型):內向 思考者 對事物看法較為負面

特點:以思考為主 深思熟慮 嚴肅 有目標 並且目標感很強 追求完美 有藝術天分 沉悶 關注細節 完美主義 高標準 想得多但做得少 做事前一定要先想個計劃 有條理 有組織 交友慎重(但一旦交往 就會很忠誠的對待朋友) 關心別人 為別人犧牲是自己的意願 (所以這類型的人一生一定有幾個特別好的朋友

一輩子的朋友那種)情感豐富容易感動 也容易受傷 高標準–對自己要求高對​​別人要求也高 希望一切都作的很好 很對 、理想主義 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缺點:行動力弱 優柔寡斷 容易抑鬱(常常是因為要求過高了 當達不到時候就會很失望)容易自慚自愧 悲觀 天生消極 易受環境影響 情緒化 注意點:這類型的人太容易思考 過分時會情緒低落

切入點:如果想和著類型的人合作 一定要先打動他 但是不要急功近利 要一點一點的建立信任和感情 這類型的人 一旦認同你後 會很忠誠 忠心

自我規劃:

1、要快樂起來(沒人喜歡鬱悶的人)

2、不要太容易受傷害 不要太敏感

3、 不要把時間都用來規劃上面 而不去實際行動

4,不要那麼高標準的要求別人 他不是你 要放鬆下來 要去發現別人的優點

*****************************************************

無尾熊(穩健型):內向 執行者 追隨者

特點:性格低調 易相處 很輕鬆 平和 無異議 耐心 適應力強 無攻擊性 很好的聆聽者 人際關係好(和事老) 所以朋友很多 不愛生氣,一但答應下的工作會默默做完

缺點:不容易興奮 拒絕改變 喜歡一成不變 目標感不強 看似懶惰 不願承擔責任 迴避壓力 沉默、馬虎 無主見(需要力量型的人 給於指導,但不要施加壓力) 不善於做決定

切入點:和這類型的人交往 一定要鼓勵他 促進他

注意點:這類型過分時會毫無主見 做事漫不經心

自我規劃:

1、讓自己快樂起來 給自己嘗試新鮮的事物和思想

2、明確生活的責任 不要得過且過

3、有意識接受督促(找隻老虎或貓頭鷹做朋友吧)

4、多表達 溝通

 

據調查 很多成功人士的性格 主要是老虎+貓頭鷹(支配型+分析型)(分數都很高 並且比較平均)但是很多成功人士並不是天生就是這兩種性格的 而是經過了後天很多的性格改變和培養~~

這種轉變,我們稱為變色龍。我曾認識不折不扣的無尾熊,在一年的專案訓練跟與孔雀、老虎交友後,成為擁有此兩種副特質的人,也會主導活動,也可以演說得琅琅上口。

這跟環境、交友跟有沒有心很有關係,這不是不能改變的,只要你有心,在什麼環境下,你就可以表現出那樣的人格,這就是我所期許大家的”變色龍

社會狀況百百種,請保留你的”自我”。但如果有上進的心,自然也要練就出”社會我”,不管能力跟性格都一樣。工程師是無尾熊很完美,但如果牽扯到要與其他部門溝通設計與資源,孔雀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你天生是只孔雀,但卻被要求主持一個專案,老虎性格是不能缺少的。 

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並了解自己該補強之處,在變化萬千的社會,訓練你的”變色龍”力量,永遠不吃虧。且通常一個公司或團隊,會找其這四種個性的人,互相平衡,會撞出最棒的火花。

你了解自己的目標嗎 ? 那麼,請在工作以外的時間保留自我,並培養適合迎向目標的社會我吧。

 做完測驗者可以看看這篇喲 DISC性向測驗 – 應用篇


請同學逐一回答以下問題

DISC適性分析報告繳交方式

DISC適性分析測試報告結果以1頁方式呈現


1. 您的人格類型屬於那一類型?


2. 您的人格特質之優點有哪些?


3. 您的人格特質之缺點有哪些?


4. 您的人格特質需要注意/留意之處有哪些?


5. 您會如何規劃去改善?



Dr. Chao

2015/05/25


by 趙永祥 2015-05-25 10:10:05, 回應(0), 人氣(1420)


心門最難開;因為不肯接納

心門最難開;因為不肯接納


心燈最難點;因為不肯付出


心路最難走;因為不肯包容

 
心鎖最難解;因為不肯寬恕


Buddhist Life Mission 佛教生命协会的相片。
by 趙永祥 2015-05-23 18:06:44, 回應(0), 人氣(1813)



《貧僧有話要說》三十二說─我對生死的看法
     Date: 2015-05-20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死亡,你怕嗎?

同樣的,我再問你:回家,你歡喜嗎?

古人說「視死如歸」,死亡就等於回家,回家是應該歡喜呢?還是可怕呢?這是值得我們去省思和辨別了。

在佛教裡,對於「死亡」的看法,認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圓形的,生死是循環的,所謂「老病死生」,生了要老,老了要病,病了要死,死了又要再生。等於空間有東西南北,你依循著東西南北轉,轉了一圈之後,還是會再轉回來的。就例如,現在我要向東去,從桃園機場搭機前往紐約,飛行十八小時,就可以到達,如果再繼續飛行,也一樣經過十八個小時,一定又是回到桃園;環球旅行,到最後就是回到原點。

老病死生 重新認識生命

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這是必然的,只是我們人往往愚癡不懂,當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全家大小都是給予祝賀:「喔!生了兒、生了女,弄璋、弄瓦了!」其實,生了必定要死,死亡並不是等到要死了的時候才知道,從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會死亡。同樣的,死了以後又會再生,既然會再生,人又何必要悲傷呢?所以,對於生死問題的看法,我們要重新估定它在人生裡的價值。

就好像我們的心,有生、住、異、滅,一個念頭生起,還沒能停留,它就變化了、消滅了,緊接著又是另外一個念頭的生起,念念不停。生死也是如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不停的。又例如,季節有春、夏、秋、冬,冬天來了,還怕春天會很遠嗎?物質有成、住、壞、空,有了一個空地,就可以建一棟大樓;大樓壞了,有了空地,又可以再重建啊!地球上,多少人起高樓,也有多少高樓倒塌了又再起,不都能看得出生死、生滅就是這樣一個循環嗎?

我從小出家,經常聽說歷代大師們往生的事蹟,他們有的預知時至,有的自我祭悼,有的先行向各方告假,訴說自己於何時要跟大家別離;也有的以死亡做遊戲,如飛錫禪師倒立而亡、普化禪師遊化四城門後示寂。或許這許多佛門的故事聽得太多,同時,我幼小的時候出生於戰亂,跟死屍可以睡在一起,也曾經目睹陣亡將士們的遍地屍骨,雖不如山,也到處皆是,所以,對於死亡,就沒有那麼樣可怕的想法了。

死亡不可怕,只是死亡的那一個剎那、那一個時刻,死法是值得計較的。死亡的苦樂不同,就像過去的刑法,有的人是千刀萬剮,有的人是五馬分屍,有的人是亂棍打死,有的人是請君入甕,有的人是砍頭斬腰,非常殘酷。現代的刑法就比較人道,或者吃安眠藥、打麻醉針,再給予一槍斃命,讓死亡不致那麼痛苦,甚至死亡也可以如同睡覺一般的平常。

生生不息 往生猶如移民

人是死不了的,就等於木柴燒火,一根木柴燒完了,又再燒另外一根木柴。一根一根的木柴雖然不同,就好比人生的階段不同,但生命之火是一直燃燒不熄的。又好像我們手上掛的念珠,一念珠、二念珠……,當你撥數到一○八個的時候,它又會再回過頭來。生命也是如此,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就像是一的念珠。所謂「六道輪迴」,就是這個意義。所以,面對死亡,我們應該要看得很平淡。再說,也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本身的「機械」老朽了,必須要更新,而希望死亡。就像衣服舊了,當然要換新的;房子壞了,當然要重建,人的死亡就如同換衣服,就如同重建房屋,這是不值得什麼大驚小怪的。

圖說:二○○八年大師應邀出席單國璽樞機主教「生命告別之旅」新書發表會,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右)主持座談會。佛光山提供

人之所以畏懼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後要到哪裡去;因為沒有目標,所以感到畏懼。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後,還會再來人間,就不怕了。像我,一再認為我還會再來做和尚,甚至,我也曾經勸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說:「來生,你還是去做主教,我也再來做和尚。」因為我們有這樣的目標,就不覺得死亡有什麼可怕。單國璽樞機主教在癌症末期時,還做了一趟「生命告別之旅」,真正表現了一種樂觀的態度。

總之,死亡就等於現在的移民一樣,從這一個縣城搬遷到那一個縣城,從這一個國家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家。當然,你要移民,也要知道自己的資本如何,假如你的資本很多,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就可以購買華屋大廈,一樣地享受榮華富貴;假如你的資本不足,移民到另外一個區域,窮愁潦倒也就在所難免。

所以,我們在生死之前,就等於在移民之前,要先作好準備,了解自己未來的資糧豐富、不豐富。假如說,你在死亡的時候沒有目標,或者也沒有資糧,就好像犯了刑法要充軍,究竟要充到什麼地方、會有什麼樣的遭遇,你都不知道,那當然是會感到很可怕的了。

參悟因緣 透徹宇宙萬有

另外,人對死亡會覺得可怕的原因,就是對「生」的不捨,因為他在生的時候,一定有很多的親人、很多熟悉的地方、很多知道的事物,甚至已經擁有了很多的財富。他覺得,這樣一死,什麼都不是我的了,所以就捨不得。其實,人生不會是所謂「一場空」的,在你本性裡面擁有的功德財富,比留在世間上的家業財富更重要,都是你可以帶走的。

也有的人害怕死亡,是擔心死了以後,現生所有的關係都沒有了,到了一個完全生疏的地方,這在佛門裡叫做「隔陰之迷」。因為換了一個身體,就等於換了一個國家、城市,所有的街道、商店、人事都不同了。但是這也不足悲哀,因為人生就是這樣,這邊去了、那邊來了,你可以重新建立新的因緣、新的關係。

圖說:六道輪迴。佛光山提供

所以,從佛門來看,我們在六道裡輪迴,假如千千萬萬億億年地追算起來,所有世人、一切眾生,誰沒有做過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呢?誰沒有做過我們的妻子兒女呢?如果這樣一想,其實普天下之人,不管你是哪個種族,不管你是哪個國家,不管你是哪個區域,都是有緣人,都是曾經與我有過關係的。所以,佛教講「因緣」、講「緣起」,大家都生存在「緣起」裡面,緣聚則生,緣滅則散,緣起緣滅;這個「緣」的道理,才是生死的關鍵、生死的中心。

也因此,佛教有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在人間,都叫你要「廣結善緣」。緣結得多了,未來關係就良好;少與人結緣,將來必定到處不便。所以,你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不是重要,不過,你行善、行惡,你結緣、不結緣,對自己的未來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世間上的人對自己的過往也有某一些了解。例如,見到某人了,就說:「我們有緣來相會。」可見得他知道有過去的關係。或者說:「我們共結一個來生緣吧!」像夫妻希望來生還能再做夫妻、師徒希望來生還能再做師徒,這就要靠願力了。比方有人說:「我願意移民到歐洲!」「我願意移民到澳洲!」有時候,願力也能左右人生的趣向。但是在佛教裡,有所謂「信、願、行」,你有了「願」,能不能如願,後面的行為、行動也是關係重大。

總之一句,宇宙間所謂「真理」,都在一個「因緣」裡面,能參悟「因緣」,就能透徹這個宇宙萬有的種種一切。

往生善處 廣造福結善緣

說到人死了以後,要怎麼做呢?現在的兒女都會為父母、長輩舉行超度法會,為什麼?怕父母墮入到地獄裡受苦,所以要給他們超度。這是錯誤的,是不孝的想法。你為什麼不想你的父母可以升到天堂?可以再生到人間?為什麼你要讓他墮到地獄裡呢?我覺得,佛教在中國,誦經超度的儀式,固然適應了社會人間的一種訴求,但不一定是合理。

所謂「佛法如舟航」,一個人有了罪業,要沉淪了,能有慈航普度,就不墮落,超度也有這個作用;但是,現在說要念經超度,你如法不如法,你相應不相應,這也是一個問題。

我認為,現在追悼父母、長輩死亡的最好方法,是開辦紀念會,講述他的功德好事;為他造福結緣,做一些或獎學、或救貧的善事,讓他獲得你的善緣祝福。這麼做,就好像你寄款給歐洲、澳洲的親戚朋友,幫助他,可能他就會得到你的助緣。

所以,在佛門裡,紀念亡者不重視形式。例如慈航法師他死亡的時候,就叫人說:「不必為我放燄口、不必為我超度,大家就念觀世音菩薩,培養你們各自的因緣吧,我究竟會到哪裡去,我自有我的因緣關係。」

說實在話,在慈航法師的意思是,如果他應該下地獄,你們也救不了他;如果他應該上天堂,你們也不一定是助緣,不能幫忙多少。所謂「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在佛教講,各人的行業還是要自己負責的。

圖說:慈航法師遺囑。佛光山提供

佛教裡,也有一個測量亡者投生何處的方法。究竟是生到善道呢?生到人間呢?還是生到惡道呢?有一首四句偈這樣說明:「頂望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

至於說人死了做鬼,這是投生到另外的世界,也不是不可能,但不是必然的;投生到驢腹馬胎,也不是不可能,但那也還是業報,可以流轉,並不是說人生的未來就完全沒有了希望。等於牢獄的刑期滿了,出獄後,還是可以過一個正常的人生。不過,人生還是不要犯罪的好,生生世世都做善人、好人、正常的人,那是最重要的啊!

預知時至 生死逍遙自在

前幾年,英國黛安娜王妃逝世十周年,兒子、親友、大眾以唱歌、奏樂來紀念她,那又未嘗不是一個最好的懷念祭悼。所以,我旅行世界各地,看到許多國家的人民,他們對親友的死亡,似乎看得都不是那麼樣嚴重,尤其在生的時候,大家好好相處,死亡了以後,就好好地告別。不像中國人,在生的時候為了利益鬥爭、為了不同對立,甚至於夫妻之間視如仇人,父母兒女之間嫌隙怨恨,到了死亡的時候,才呼天搶地,哭鬧得天翻地覆,不能自己。兩個極端的表現,就好像戲劇一樣,實在讓人感到人生很虛假

事實上,你何必等到人死亡的時候再來傷心呢?平常相處,彼此相親相愛一點,不是很好嗎?就算是死亡了,也不必太過悲傷,祝福他,彼此還是會有一個未來的因緣。

圖說:位於佛陀紀念館風雨長廊之佛陀行化圖 ─ 吉祥草,講述一名孤寡婦人喪子,佛陀慈悲度化的故事。如輝攝

在佛教裡,我也親眼看過,多少念佛的人預知時至。例如,台北念佛團的團長李濟華居士,民國五十年左右,在佛堂裡跟大家告別後,就往生去了;香港東蓮覺苑的苑長林楞真,今天跟大家說:「我明天要跟你們告別了。」隔天早上大家一到,看她還在吃早飯,都想:「怎麼可能告別呢?」但是吃過早飯後,她說:「我們大家來念佛吧。」就這樣,她在念佛聲中往生了。我想,死亡能夠這樣的逍遙自在,生死不就都是一樣了嗎?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

我十歲的時候,不知道父親的死亡;我七十歲的時候,九十五歲的母親在美國去世,我從台灣連夜搭機趕到美國為她處理後事,但沒有感到悲傷,反而覺得母親能夠活到九十五歲,這麼高齡,也是很值得祝賀欣喜的事情。不過,我也自問:是我不孝嗎?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還是說,因為我身在佛門裡面,通達了解生死的關係了呢?

生死無懼 相信因緣果報

現在貧僧也老矣,老病死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降臨到我這裡來?不過,我在過去年輕的時候,最顧忌的,就是怕自己在死亡的時候非常痛苦,讓人家笑話:「一個出家人,怎麼在生死關頭還這麼痛苦、不捨?」因此,我一直在訓練自己,應該怎麼死亡才是最好。

現在,我也不知道對自我的磨練是到什麼程度了,但是我相信我不計較死亡,只要不痛苦,當它睡覺、安眠就好了;雖然「油盡燈乾」是人生必經之路,我也不至於有很多意外的疑難雜症,沒有恐懼了。至於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它本來就不是我的,是大家的,所以一切還是歸於大家。

不過,說我沒有帶來,也不會帶走,那也不見得。我這一生的各種緣分,你給我的、我給你的,它們不都會隨著我嗎?所以,我有一篇〈真誠的告白〉,那就是我最後要說的話了。

圖說:佛陀紀念館玉佛殿極樂世界玉雕。如輝攝  

在佛教裡,念佛人嚮往的極樂世界究竟在哪裡?佛教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我覺得,念佛的人會再回到人間來,因為人間也有極樂淨土啊!就是參禪的人悟道了,死亡以後,他的聰敏、知識、知見,也會幫助他未來再到人間轉世。這不就是他們今生念佛、參禪所得到的好的結果嗎?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要這樣修、要那樣修,必定都有所得。如慈航法師說:「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少,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就是這個道理了。

一般人常問:「我的未來要到哪裡去?」我認為多數的人是再回到人間來。但是,同樣是人,也有富貴的、窮苦的、卑賤的不同,就等於一般說的有福、沒有福。換句話說,天堂、地獄都在人間,不過,同樣是人,有的人好像活在天堂裡,也有的人好像活在地獄裡。既然天堂、地獄在人間,所以我說人還是會再來人間的。就等於樹木、花草、豆子在哪裡種下了,它未來就在哪裡生長。

天堂在哪裡?就在人間;地獄在哪裡?也是在人間;常寂光淨土、虛空在哪裡?都是在人間。那麼現在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一個問題:究竟其他的星球有沒有人?我在想是有的。或者也有人問:其他的星球上有沒有水?有沒有生命?這不用研究,其他世界必定也有同樣的情況,因為虛空無限,其大無比呀!就好像我們都聽說過的,早在幾百萬年前,就有中國人了。不過,歷史文化要進步很難,從石器時代、銅器時代,慢慢地到了農業時代、工業時代,這是歷經多少時間的周折啊!

生命意義 功德留存人間

話再說來,很多人都在講說「前世今生」,有的沒有根據,道聽塗說,也等於八卦新聞一樣;有的人講「前世今生」,也合乎人生的邏輯,不是完全沒有規律,這就不用去否定它,但也不用去執著它。如果夫妻真的投緣的話,共同發願,是會有來生緣的;如果真的是冤家的話,也必定是要分開,各奔東西的了。

目前還有一個問題尚待研究,古今人事,究竟唐堯虞舜活了多少歲?彭祖真的八百歲嗎?現在也有資料顯示,真有彭祖其人,也真的活到八百歲,但是在那個時代,是以小花甲方法記歲,也就是一年相當於現在的六十天,如果用現在的算法,實際上彭祖是活到一百四十歲左右。這麼一說,唐朝時期的僧人菩提流志一百五十六歲,就更為高壽了。

死亡,古今以來,都是非常神祕的。因為人死亡了以後,不知道會到哪裡去?其實,佛教的〈因果偈〉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如果你要知道未來,看看今朝就知道了。

人之一生,過生日要慶祝,結婚要慶賀,死亡也要送葬以示哀榮,甚至於一個人死了,還要做頭七、二七……,七七不夠,還要做百日、做周年等種種紀念。這就要看你的功德了,你有功德,所謂「立功立德」,則讓人懷念,如日月長存;你沒有功德,如草木同腐朽,死亡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你想留什麼在人間呢?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歲數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

圖說: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會「天堂在前面」。如輝攝


《貧僧有話要說》三十二說─我對生死的看法 迴響文請參閱附件


by 趙永祥 2015-05-22 20:03:09, 回應(0), 人氣(1391)


Modern Talking MegaMix 2015..gemixt von

DJ : Trancemann



by 趙永祥 2015-05-22 19:14:54, 回應(0), 人氣(1702)



「貧僧有話要說六說-人間因緣的重要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Date: 2015-04-08

  •                      圖說: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來自五大洲信徒共襄盛舉。 
  • 圖/人間通訊社提供

  • 圖說:佛光山全景鳥瞰圖。 圖/人間通訊社提供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向錢看。」但是,錢有那麼重要嗎?
除了「向錢看」,世間上可看的東西太多了,有的人喜歡看山,有的人喜歡看水,有的人喜歡看書,有的人喜歡看人;也有人喜歡看各種表演、喜歡看各種奇人妙事,喜歡看電視、看報紙、看網路……喜歡看的很多,為什麼不喜歡看「因緣」呢?

貧僧有一雙眼睛,過去也有看的功能,我從小立志就想看世界,看社會的苦難,也可以說,我真正喜歡看的是──看「道」。道是什麼?道就是因緣,道就是佛法,道就是佛教。

貧僧初出家的十年中,因為貧窮,沒有錢可看,也看不到錢,錢在哪裡?我也不知道,也不太覺得錢有什麼了不起。出家後,每天都是看佛像、看菩薩像、看羅漢像、看莊嚴的殿堂、看佛經、看老師、看同學等等。

後來在此中覺得,「看」的東西很快忘記。比方說,太遠的東西看不到,隔了一道牆也看不見,乃至現前看到的一段人事因緣,過了一段時間也就過去,都不一樣了。發現「聽」比「看」好,老師們談古說今、談佛論道,聽得我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之後,貧僧又慢慢感覺到,感官的看、聽,所謂「眼耳鼻舌身」對應的「色聲香味觸」都不究竟,看來看去、聽東聽西,都與自己無關。有一次,在挨了一個老師的耳光之後,他說:「你看什麼?世間什麼東西是你的?」我心裡想,確實,這個世間沒有東西是我的,因此有過幾個月不看的經驗。後來老師叫我說:「你要看心。」心是什麼樣子,我也看不到。老師雖打我、罵我,但也很慈悲的教導我說:「你心裡有什麼?自己不能審查一下嗎?」

我這一審查才發現,貧僧業障深重、貪恚無明、瞋恨嫉妒,實在內心不能一看,甚至比喜歡看財、看色還要更醜陋。我有嫉妒心,我有貪欲心,我有瞋恨心,我有無明愚痴心……那時候,我的身高已經快近一八○公分,忽然感覺自己比別人矮了一截,別人都比我好、都比我高,我實在是見不得人。原來,我不但是貧窮,而且是醜陋。

後來又得到老師慈悲的開示:「你可以用尊重包容對治你的嫉妒,你可以用慈悲喜捨對治你的貪欲,你可以用溫和體貼去除你的瞋心,你可以用因緣明理去除無明愚痴。」從此,在佛門裡,我覺得自己翻了身,有了目標增長我的高度、我的廣度。

在參學的歲月裡,對社會、對人生、對五欲六塵的看法又有所不同。這時候,貧僧雖不愛財但「好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健全的人、我比別人優秀。但在佛教法海成長期中,年近三十,觀念又全然不同了。

原來,個人是渺小的,個人是不能太自私的,做一名出家人,要為佛教,要為眾生,所謂「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儒家說「三十而立」,我雖不知道自己有立沒有立,但知道靠因緣才能成長自己。我把自己「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予龍天」,也就不計較個人有無,只想為佛教的前途去奮鬥了。

禮拜、禪坐、念佛,我覺得這個時候物質上很貧乏,內心裡卻很富有,我覺得有了方向,我要跟大眾結緣;也感到自己有了目標,好像擁有了世界。記得我在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知道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悟道,悟的是什麼?緣起,就是因緣生起。

所謂因緣,看起來好像很容易懂,比方,人和人之間彼此要好,就會說「我們好有緣啊!」如果不好,就說「他們沒有緣」;我們有緣千里來相會……其實,因緣不是這麼簡單。因緣就是條件,世界的成立、人生的生存,哪裡能少了很多條件(因緣)呢?

原來,佛陀證悟的「緣起性空」,它的基本意義是:「空依有立」、「事待理成」、「果由因生」,佛陀是人成的,能夠成佛,是多少的因緣才能從人到佛啊。

我十幾歲才看到汽車,二十六歲才有電燈照明,到三十歲,連一個皮箱都沒有,到哪裡,都是一塊布包著兩件衣服;事實上,貧窮還是跟著我,但貧僧心裡並不覺得窮有什麼苦?感謝佛門,在初學受教時期,養成我淡泊無求的性格,所以外界的什麼誘惑,都不能動搖我。安貧樂道,是我這個時候已經有了的重要肯定。

像我出家以後,師父不給我錢用,不給我新衣服穿,他讓我貧窮,實際上,他給了我很多的因緣。因為,他養成我沒有購買的習慣,養成我清貧的觀念,感謝師父給我這樣的好因好緣,讓我能夠安住於佛教的僧團,實在感謝恩師給我的因緣的苦心。

師長的打罵教育,多少的委屈、多少的難堪,打手心、罰跪,都是經常有的事情。原來,老師們都是給我成長的因緣。他和我無怨無仇,為什麼要打我罵我呢?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他只是希望我成為佛門的人才,成為佛門的龍象,不惜辛苦給我打罵。原來,這是他布施給我的肥料、布施給我的水土,讓我能可以成長,讓我能可以在人生裡、在世間上,開花要芬芳,結果要甜蜜。確實,是到了三十歲以後,才慢慢覺得「因緣」的重要。

本來我不來台灣留在大陸,就要承受十年浩劫的苦難,感謝智勇法師給我的因緣,讓我來到台灣,避開了文革時期的苦迫,我能不感謝這一段因緣嗎?

越南的華僑褚柏思夫婦,我只是對他們資助少數的錢財,他們送給我佛光山這塊土地,竟然可以建立道場,安僧度眾,讓佛光普照、法水長流,能說這不是好因好緣嗎?

記得閻錫山在台灣做行政院長的時候,講了幾句話,一個人的完成,要做到金錢買不動,愛情誘惑不動,威脅恐嚇不動;不能這樣,人就會給金錢壓扁、給愛情拖累、受恐怖威脅。貧僧認為,假如一個人能把因緣看清,明白一切緣起緣滅,就能夠不被動搖。不要光是看錢,要看因緣,因緣裡面有大眾,因緣裡面有世界,因緣裡面有人我關係;真正的金銀財寶、法身慧命,都在因緣裡。

貧僧歡喜看書,沒有錢買書,喜歡參學,沒有旅費,一心想要為佛教做什麼,例如辦學、護教、度眾、安僧,可是我都沒有錢。這時候,才感覺到金錢對我們還是很重要,但這也不能怪誰,因為我沒有因緣獲得財富,也無可奈何。不過,人事因緣很奇妙,當你因緣不具備的時候,煮熟的鴨子都會飛了,當你具備因緣,你不去找錢,都有人自動的送給你,給你助緣。

我記得三十年前,有一次,我在台北普門寺停留的時候,一個老太太拿了十萬元,硬是朝我長衫的袋子放,並且很嚴厲的跟我說:「這個錢,是給你的,不是給佛光山的。」感謝她賜給我這份好因緣,但是,連貧僧個人一切都是佛光山的,我怎麼能私自的接受這一份厚賜?在佛光山,職位高的人不可以管錢,管錢的都是小職事,錢和權是分開的;因此,我還是把它交給常住,讓常住做一些建設功用。這才明白,原來,因緣不是個人的,是大家共有的;我們生活在大眾中,原來我們就生活在因緣裡。

記得有一次在香港機場過境,因為兩個小時後才有飛機可轉,實在無聊,就在免稅店旁觀看。我在文具店裡看到一樣東西(現已記不清是什麼了),當時覺得非常有用,想要買它,可是身上一塊錢也沒有。忽然看到慈惠法師從遠處走來,我就跟他說:「請你借我五十塊港幣。」他問我做什麼?我指一指要買的文具,他竟決然的說:「哦,這個我們台灣多的是。」大概他還有另外緊要的事,就揚長而去了。

我茫然若失,覺得不要錢也不好,以後還是身邊要有兩個錢,就不致受這樣的冷落。但貧僧生性如此,年近九十,不蓄金錢、不愛金錢,早已經養成習慣。

說貧僧沒有錢,也非事實。當我四十歲的時候,要建設佛光山,當初立志不建寺院道場的我,為了一群年輕的學子,不得不建一個叢林學院,讓他們安身讀書。這時候,說也奇怪,當我這樣發心以後,很多的因緣就集中而來,接受了佛光山這塊貧瘠的山坡地。

佛光山初建,最重要的先要有水,一個丘陵的山上,哪裡有水呢?素不相識的嘉義吳大海先生,他說要來替我把高屏溪旁深井的地下水抽上來給大家使用。感謝他給我的因緣,我也感謝他的因緣,因為他的名字叫「吳大海」,我就將水塔讚美為「大海之水」了。

我沒有水泥,當時價錢很貴,台南統一企業的吳修齊先生說,我環球的水泥可以供給你使用。房子建好了,沒有錢油漆,高雄有名的「虹牌油漆」張雲罔雀說,以後你需要多少,我全部免費供應給你。甚至,南豐鋼鐵公司的潘孝銳給我一顆圖章,並且說他可以擔保,帶這顆印章到銀行就能夠拿到錢,但是那顆印章在我這裡存放多年,我從來沒用過。就是說有好因好緣,我也不能隨意濫用啊!

後來,貧僧辦了叢林學院海內外各級佛學院,數百名師生,光是他們的衣食住行,我哪裡有能力?這要多少的因緣來幫助。我籌辦了五所大學,還有中學、小學,我哪有能力?也需要百萬人興學的因緣來共成。甚至於文化、慈善的事業,我哪裡有能力?那也是一切因緣所成就啊。

就這樣,貧僧不窮了,好像心想事成似的,我要什麼就有什麼。甚至於佛光山這塊地都是深渠溝壑,有的也是窮得只有鐵牛車的平民,他也來表示說,我替你拉一百部砂石給你、我替你拉兩百部砂石送你。在五十年前,我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環保思想,就在這裡植樹、造林、做護坡、水土保持,愛護了這一塊原本是深溝巨壑的土地。

台灣省林務局局長沈家銘,因為我曾經幫助過他的家庭人事的因緣,他對我感念,就藉局長之便,鼓勵我承租一塊土地,可以建大寺院給人禮拜。後來,他派了幾位處長帶我去查看像現今的台北榮民總醫院、陽明山中山樓、新北市烏來台灣銀行宿舍等地,他說可以向林務局承租。我一看那許多地方,大多是山林,那時候,連一棵樹,我都沒有錢買斧頭、鋸子來砍,所以就拒絕了他給我的好因好緣。

過幾年後,我在佛光山開山了,他跑來跟我生氣的說,我們林務局好好的土地租借給你建寺,你不要,你要在這塊醜陋的地方建寺,這要花費多少成本啊?我說,局長,你的好心,給我好的緣分,只是那些土地是國有的,我何德何能?就是租借,我連租金也付不起啊!你說這是醜陋的地方,只要我們有心,又何怕它將來不能完成所願?我慢慢的建設,何患它將來不能成功呢?淨土總要發心建設才能擁有啊。

他聽了以後,很無奈的說,那好,你可以建寺院,樹木讓我來結緣吧!因此,佛光山至今沒有一塊土地是國有,沒有土地糾紛。後來就有吳修齊捐獻菩提樹,沈家銘捐獻印度紫檀、桃花心木等,讓佛光山滿山成蔭了。

佛光山逐漸發展,感謝許多有緣人,就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給予諸多因緣的幫助。像美洲的張姚宏影、賴維正、李美秀、陳正男、王家培,澳洲的游象卿、劉招明,亞洲的嚴寬祜、余聲清、蔡蝴蝶、陳永年、胡楊新慧、蔡其瑞,以及陳曾四欣、江陳喜美、洪江烏為、白清棟、陳林雲嬌、戰淑芬等等,他們經常聞聲而至,數十年如一日。

還有像吳伯雄、趙麗雲、潘維剛、曹仲植、辜振甫、余陳月瑛、楊朝祥、林聰明、柴松林、田雨霖、田青、劉長樂、張靜之等等,他們在各行各業裡,為人間佛教的教育、文化、共修、慈善等各方面增添許多助緣。其他,還有許許多多人士的善因善緣,有的甚至已將信仰傳承至第二代、第三代繼續接棒護持,貧僧實在無法在此一一細說,只有化作心香深深致意祝福了。

而貧僧個人的一粥一飯,也都是別人的因緣,我才能有米飯充饑;貧僧春夏秋冬的衣單,雖然就是那幾件替換,但是每穿一件,都是滿心感謝諸多因緣,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沒有這許多因緣,我又怎麼能活下去呢?沒有很多的因緣,怎麼會有今日的佛光山呢?

所以,支助佛光山的人,我們把它看成順的因緣;批評我們的人,我們也把它看成逆增上緣。不管是好因好緣,或者是惡因惡緣,對我們還是總有幫助和勉勵的,這些因緣都是給我們助力。我們在因緣裡,明白宇宙人我的關係,具有智慧、明理、分析,而不至於糊塗、陷於不義,那就不懂因緣了。能對因緣具有正知正見,就不致犯錯。

貧僧至此自覺構不成貧,也不能稱貧了。但想想,佛光山的一切一切都是十方有緣而來,不是我個人所有,我仍然過著簡單、淡泊、空無的生活。雖不認為是真正的「貧僧」,貧而無有,實際上我還有人間的因緣。貧僧認為,擁有因緣,就是擁有真理;擁有真理,就擁有世界的一切。所以,貧僧要告訴世人,你們不一定要看錢,你們要看因緣哦。
貧僧有話要說六說-人間因緣的重要,2015.3.17口述完稿)
《貧僧有話要說》六說-人間因緣的重要 迴響文請參閱附件

by 趙永祥 2015-05-19 09:58:06, 回應(0), 人氣(1667)


決定你壽命長短的不是飲食和運動而是熱心助人

Date: 2015-05-10 
智慧教育文化


一、前言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總結出的長壽之道是: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只有愉悅的心情,才是人生終極的追求。記得把這篇文章給最愛的人看!

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與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菸酒,喜肥肉,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長壽者都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為人隨和。

“壓力激素”會損傷身體

心理學發現: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二、“目標”能激發生命活力

醫學早就發現,人退休後,因人生目標突然消失,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均會急劇下降。為何會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沒有目標,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那麼隱藏在你潛意識裡的自毀機制就會悄然啟動,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

如果有目標呢?

就會有積極的心態,努力去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就會勤於用腦。

科學家發現,勤於思考的人的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過早衰老。

再則,“目標”可以激發生命活力,戰勝疾病。

目標實現了,會讓人非常快樂。

諾貝爾獎得主們之所以長壽,有個原因就是,功成名就、獲得社會認可,帶來了身心的巨大愉悅。



三、助人為何會產生醫療作用?

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因為,與人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平,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四、“付出友善”會“收穫友善”

因為,“付出友善”,哪怕是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加,這種抗體能增強人的免疫系統。
by 趙永祥 2015-05-05 22:40:22, 回應(1), 人氣(2075)


■                             生氣是慢性自殺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對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殺一樣,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

然而,勉強控制瞋恨心的結果,反而會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為你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每當瞋恨心生起時,你就會怨恨自己:「怎麼搞的?連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實在太不應該了!」

情緒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的,必須要採取疏導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對的,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增長慈悲心,瞋心自然就會減少了。所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轉變自己的情緒,以更積極的慈悲心、愛心來看待世界,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例如你正在忙,孩子們又在你身旁吵鬧,心裡當然會覺得很討厭、煩亂。但是,如果你能將念頭一轉,想到:「孩子們不知道我在忙,只是因為玩得很高興,才吵吵鬧鬧!」那麼你就會感覺到他們的可愛,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瞋火。但是孩子們的吵鬧畢竟還是會影響你做事,如果仍在吵,不妨就陪他們一起玩,順便休息一下,再回到工作上,這樣說不定效率更高。

 

其實,當某個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氣時,你應該要感謝他,因為對方用他負面的行為來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你,讓你能夠戒瞋;而且你也要慈悲、憐憫他,因為他不知道他的行為是錯的。

 

但是,如果已成為習慣性的瞋恨,想要在瞬間轉變念頭,實在很困難。所以,我常勸人念「阿彌陀佛」,因為當瞋恨心生起時,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是其他的佛號、咒語,就能把瞋恨的情緒轉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薩聖號的清淨心念上。能夠這樣做,久而久之,瞋恨心自然而然就會轉為清淨心了。

 

因此,下一次當你想要罵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癢癢的時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緒,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或是「觀世音菩薩」;即使一時忍不住還是開口罵人,罵出來的那句話也是「阿彌陀佛」。這樣不但憤怒、瞋恨的情緒會漸漸地減少,而且還養成了經常念佛、念菩薩聖號的習慣。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常常問一問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裡產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瞋恨心?瞋恨心有沒有顯露出來?或是心中有瞋恨,但是沒有顯露出來?」就像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語言、心裡的念頭,有了這個自我檢討的工夫,瞋恨心也會愈來愈少。

 

---本文摘自《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L0001/277903/web/index.html#02

by 趙永祥 2015-05-05 08:45:59, 回應(0), 人氣(2162)

   《貧僧有話要說》三說:我究竟用了多少「錢」?
       Date: 2015-04-03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貧僧這一生的歲月究竟是有錢呢?還是沒有錢呢?自己也搞不清楚。

不談內心的財富,就是談世間的金錢吧,貧僧口袋裡一向沒有放過錢財,銀行裡也沒有存款,也沒有私產,所以佛光山只有傳法、傳位給弟子,歷任住持從心平、心定、心培,到現任的心保和尚已經是第九任了,沒有錢財的傳承。這一生真正追究起來,就算是過路財神,也有一些錢財經過我的名下。不幸的是,貧僧不好財富,卻在名義上有很多財富上的關係。仔細一算,應該也不只在百千億以上。

海內外辦大學 動輒數10億元

現在社會都叫人要公開帳目,貧僧個人的私帳沒有,但公有的財富卻有不少。為了向社會大眾報告,將它列表如下:

第一先說慈惠法師幫我辦的教育事業。

一、南華大學,二十年來,在教育部登錄有案的花費就有四十多億。

二、佛光大學,在教育部登錄已使用的也有六十多億。

三、西來大學,雖然在國外,大多由國外的信徒分擔,若把美金換成台幣,二十五年來,也約在二十二億左右。

四、南天大學,土地由政府以一塊錢贈送,佔地一百Acres(英畝)以上。澳洲的信徒,光是建一棟大樓和一座南天大橋,包括南天寺,開支也在三十六億多。台灣的建築費高於大陸一倍,澳洲又高於台灣三倍以上,在澳洲的建設之難,建築經費之昂貴,說來實在讓人膽戰心驚。


五、光明大學,二十年前,由菲律賓的信徒,幫忙買下蘇聯位在馬尼拉的大使館,改建成十層樓的「萬年寺」。現在,又再為光明大學買了十五公頃的土地,應該價碼也在近十五億以上。

六、普門中學,至今已經超過四十年。別人辦學都是賺錢,但普門中學每年都要靠佛光山補助,再加上購買土地、遷建新校舍,四十年下來,總計也在新台幣二十多億左右。

五大洲逾30 30年來免學費

七、在南投埔里,承蒙靈巖山向台糖公司租賃土地,後來妙蓮長老轉讓給我接收,要我辦理「均頭國民中小學」。因為空間不敷使用,又買下學校左右的土地,預計開辦高中,總計也花了大約七億多元。

八、在台東建設的「均一國民中小學」,也是跟台糖公司租借土地辦學。但光建築費就花了三億多元。因為路途遙遠,照顧不周,剛好碰到嚴長壽先生對原住民教育有理想,我就把均一中小學交由他來接辦。這一個學校的財務深坑,除了我最初投入的三億多建築經費以外,今後只好委由嚴長壽先生來負擔了。

九、宜蘭的慈愛幼稚園、新營的小天星幼兒園、善化的慧慈幼稚園、台南的慈航托兒所,甚至包括佛光山普門幼稚園,以及當初在高雄開辦的普門幼稚園等,因為有學雜費收入,還可以維持經常開支,但土地和建築費,也將近花費了六、七億元。

十、由政府主辦、佛光山承辦的社區大學全省有近二十所,現在由慈容法師擔任總校長。雖然不買土地,不建校舍,利用各縣市分別院的道場殿堂,當作教室使用,每個學期給予教師的鐘點費,十年下來大概也花了五億元左右了。

十一、在世界五大洲,三十餘所的中華學校、幼稚園、托兒所等,甚至包括馬來西亞、澳洲、印度、香港、菲律賓、南非等各地的佛學院、孤兒院,三十年來,除了完全供應學生免費就讀,師資、三餐供應,應該也花了十五億以上。所幸,在印度新德里由慧顯法師領導的沙彌學園,有近百位來自印度各省的沙彌,非常用功勤學,將來印度佛教的復興,還怕沒有希望嗎?

十二、佛光山叢林學院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每年有數百人免費就讀,食宿、三餐,連衣單都供應。細帳已難以計算,如果男、女眾學部每年每人五萬元,加上教師的鐘點費,五十年下來,應該不只有十億以上。

億元善財辦報 15年補貼20

其它,也曾經辦過「西來獎學金」、「佛光獎學金」等,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地鼓勵青年學子的獎學金也就不去計算了。

總說上面的教育部門,貧僧自己雖然沒有錢,感謝十方,為了貧僧的因緣,大家護持的教育經費,也用了二百三十億以上了。我們沒有大功德主,但是「百萬人興學」每人每月新台幣一百元,為期三年,讓大家有辦教育的理念,增加自己的品德。

佛光山是一個教團,不是以慈善救濟為主,而是以文化教育為重。除了大量的經費用於教育之外,第二部分就談到文化了。

說起文化,貧僧從小雖不好錢財,但喜歡舞文弄墨,六十七年前在大陸時,就曾經辦過《怒濤》月刊,承蒙家師志開上人捐獻補助紙張、蔭雲和尚幫忙印刷費,一共辦了二十期。時逢法幣和金圓券不斷的貶值,也難以去算它有多少錢了。

到了台灣以後,貧僧除了供應過去的《自由青年》、《覺生》月刊、《菩提樹》雜誌稿件以外,自己也主編過《人生》雜誌、《今日佛教》。尤其發行四十年的《覺世》旬刊,到現在《人間福報》每天都有「覺世版」,至今十五年不輟。「覺世」這個名稱隨著我,應該也有五十五年的歷史了。

之所以會辦《人間福報》,是貧僧青少年時候的理想,一定要為佛教辦一所大學、辦一個電台、辦一份報紙。雖然面臨平面媒體發展不景氣的時代,但我特地選擇在二○○○年四月一日智人節創刊。我籌備了一億元給心定和尚做發行人、依空法師做社長,我和他們說,這一億元來路不易,你們要是把報紙辦到三年才倒閉,我就不怪你們;如果在三年內停刊,你們就辜負我的苦心了。

貧僧的話還算有力量,先後歷經依空、永芸、柴松林、妙開、符芝瑛、金蜀卿等社長,到現在已整整十五年了。十五年來,常住大約也有二十多億元的補貼。辦報紙到底有沒有賺進分文,歷任社長都可以見證,如實知道實際的情況。

編佛光大藏經 逾千套贈大學


另外,十五年來的人間衛星電視台,那更是一個無底深坑了。因為這是一個公益電視台,完全不收廣告費。最初,光是付給二十六個國家系統業者上衛星的費用,每個月就要數千萬元;還要做節目,每天二十四小時播出,從來沒有過一分鐘的空檔,每個月花費億元以上。後來,實在是經營不起,只有慢慢節省預算,將一百多名員工裁減到七十多名。十五年來,好在有幾位衛視的護法,如賴維正、李美秀、羅李阿昭、陳鄭秀子、薛政芳等人補貼,也應該花費三十億以上的新台幣。目前就由覺念法師承擔負責了。

為了編印《佛光大辭典》,日本龍谷大學博士出身的慈怡法師為我主持編務。花了十年的時間,在一九八八年完成,大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者,就希望我們能把大陸的出版權贈送給中國佛教協會去發行。這十年開支一億元以上的費用,也在自己歡喜捨得的性格下,就轉贈給他們在大陸出版了。

後來,聽說在亞洲其他國家如越南、韓國,把這十大冊、三萬二千多則詞條、約三千幀圖表、近千萬言的辭典,都翻譯成當地語言出版。為了佛法的流傳,我也就不去顧慮什麼版權的問題了。現在隨著電腦、網路的快速發展,也花了不少費用,由慈惠、永本法師將《佛光大辭典》重新增修,並且製作成電子佛學辭典發行,以利大眾使用。

《佛光大辭典》編輯完成的同時,三十多年來,佛光山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不斷進行《佛光大藏經》的編修工作,將經典重新分段、標點、校對。陸續完成的有:《阿含藏》十七冊、《禪藏》五十一冊、《般若藏》四十二冊、《淨土藏》三十三冊、《法華藏》五十五冊等。這許多大藏經,光是送教育部代為轉贈給各大學就有三百部,還有贈予聯合國圖書館,紐約大學、哈佛大學、俄國聖彼得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海內外各大學圖書館等,已不只千套以上了。

目前由依恆負責《聲聞藏》,依空負責《藝文藏》,永本、妙書負責《本緣藏》,滿紀負責《唯識藏》等,他們各自帶領無以計數的義工,同步進行編纂藏經的工作。集數十人的力量、三十餘年的時間,除了佛光山供應食宿之外,包括編輯義工的車馬費,印刷、出版、運費等,也應該在五億以上了。

佛教美術辭典 花費不只10


耗費十餘年編輯的《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之後,可以說,不但震動了佛教界,也震撼了藝文界、建築界。這套由如常法師主持編修的二十巨冊圖典,收錄有四百多萬字,一萬餘張圖片,九千多條詞目。甚至,沒有出版的圖片,在佛光山檔案裡還存有五萬多張。除了中文版之外,有恆法師負責的英文版也即將印行。這當中誰又知道,為了這套佛教美術圖典,包括資料的收集、專業人士的撰寫稿費、翻譯、印行、出版等,佛光山花了不只十億元以上。

從六十年前,慈莊法師負責的三重佛教文化服務處開始,到今日有滿濟等負責的佛光出版社;由永均、蔡孟樺、妙蘊前後負責的香海文化;在上海,有滿觀、符芝瑛前後負責的大覺文化等出版社,以及依潤、永均、覺念前後負責的如是我聞文化公司,雖然出版品也有訂價買賣,但佛教著作仍然以贈送為多,其他印贈的小叢書、各類書籍、《佛光學報》、《普門學報》等,也實在無法一一細算,這幾十年下來,開支應該也在三十億元以上了。

此外,依空、滿濟、永應、吉廣輿負責,邀請兩岸學者專家共同編撰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一百三十二冊;永明、永進、滿耕以及南京大學程恭讓教授,共同收錄編輯的兩岸碩博士論文《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百一十冊等,所投入的經費,也在一億元左右。加上貧僧個人的出版,著作二千萬字以上,以一本一本的書計算,應該有三百多本。這許多文化的經費,我們又要向誰去化緣呢?

以上的開支,總計新台幣一百多億以上。所幸,貧僧的書籍已上了大陸十大暢銷書排行榜,他們贈予的稿費、版稅人民幣,也給了我一些幫助。

建兩岸圖書館 復興中華文化


至於捐建的圖書館,像台灣八八風災後,在高雄市,我們協助捐建九曲國小圖書館、溪埔國小圖書館、水寮國小圖書館、普門中學圖書館;在屏東、台東,分別重建那瑪夏鄉圖書館、霧台鄉圖書館、桃源鄕圖書館、長治鄕向日葵圖書館等。除此,大陸揚州鑑真圖書館外,也贊助了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湖南嶽麓書院、中國書院博物館等,希望為中華文化的復興貢獻些許力量。

其實,光是佛光山系統下設立的圖書館,如:西來大學、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南天大學、光明大學等各級學校,加上新竹無量壽圖書館,以及設在各分別院大大小小規模不等的圖書室,就不只三十間以上了。

這許多圖書館的書籍,當然很多是善心人士的捐贈,除了向萬千護持文教的信徒們,深深的表達感謝以外,也沒有什麼別的表示了。可憐的貧僧,當初四、五十年前省吃儉用,甚至把午餐的錢省下來,就為了買一本書,誰又知道貧僧這種對文化教育愛好的性格呢?

除了文化、教育以外,慈善也是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之一,只是,在我們想,慈善救濟本來就是佛教徒的責任,社會固然需要熱鬧的慈悲,但更需要寂寞的慈悲;因此,數十年來,佛光人默默關懷被社會遺忘的苦難者,或窮鄉僻壤的災民,亦或不幸家庭、弱勢團體等,也就少予對外宣傳了。

救災助學扶弱 60年逾千百億

在急難救助方面,往例不說,光是近幾年來天災人禍,像台灣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八八風災等,除了初期的積極救災,物資捐獻、祈福超薦外,事後的家園、校園重建,持續的心靈加油站,用佛法紓解受難民眾恐懼等等,佛光會的慈容、慧傳、永富、覺培和慈善院的依來、妙僧等法師,以及吳伯雄、陳淼勝、趙麗雲總會長,也帶領所有佛光信眾無不全力以赴。


例如,九二一大地震災之後,佛光會為無家可歸的居民興建永平佛光村,提供臨時住所二百餘間,認養三所小學重建校園費用(東勢中科國小、中寮爽文國小、草屯平林國小)、提供十七所學校營養午餐、數十所學校設備、九所學校午餐炊具、臨時教室二十餘所等。

像大陸汶川大地震,我們協助重建木魚中學、彰明中學,捐建醫院,重建三昧禪林等佛教道場六十一間,捐贈救護車七十二輛、輪椅二千台。若要再加上與曹仲植基金會共同在全球贈送的輪椅,那就不只幾萬台了。

國際方面,南亞海嘯、伊朗大地震、紐西蘭大地震、日本東北亞大地震、菲律賓颱風、馬來西亞水災等,全球佛光人也本著四大菩薩慈悲的精神,及時出現在他們需要的地方,給予適當的救助捐贈。

慈善之外,教育是必須同時並進的。為了讓貧困失學的兒童,得到適當教育,佛光會與香港嚴寬祜長者、鄺美雲會長等,一起於大陸興建兩百多所佛光希望小學,助學、蓋校舍、建醫院三百多所、領養孤兒六百餘人等。

另外,啟動「雲水書車──行動圖書館」,讓圖書館能夠像行雲流水一樣,開往各地學校、偏鄉社區及部落,縮短城鄉差距,讓孩子們歡喜閱讀。目前,全台灣已有五十部雲水書車穿梭窮鄉僻壤、偏遠山區,設立了五百個服務點,加惠的兒童豈止上萬人。以上這些慈善救災捐贈的費用,也花了上百億元以上。


至於,五十年的大慈育幼院,也照顧近千名幼童,供應他們讀書、升學、成家立業;而數十年來,仁愛之家和佛光精舍近千名的老人,也都是照顧的常住眾了。

總結如上所述,教育、文化、慈善、各地建寺費用,還有五、六十年來的相關經費等,總合也應該有千百億元以上了。

監獄布教贈書 花費超過千萬

貧僧除了最初帶了師父給的十二塊銀元到台灣之外,以上千百億的銀錢未經過我的手,但總是經過我的因緣名下去發心、發展。假如有剩餘的錢,應該要向大家報告,但這種「日日難過日日過」,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貧僧不跑政府,不走信徒之家,不對外募緣,我們要向誰去報帳呢?又可以向誰去呼救?又要向誰去報告呢?在台灣居住的各位仁者們,貧僧有跟你們開口募捐嗎?

若不說以上情況,光是佛光山四十多年來,送給外交部帶來海外貴賓們的紀念品,國防部希望我們提供給前線官兵的念珠、護身佛像,全省各監獄布教時贈送書籍、結緣品等,也不知花了千萬元以上。我們也不要政府知道,也不要領獎,只希望佛光山的信徒,你們要知道你們的功德啊!


明年就是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了,此時,台灣社會宗教財務問題議論紛紛,我覺得也很好,趁此向我的信徒老闆們有一個報告的機會,讓徒眾們和所有的佛光人,在他們的辛苦、辛勞為大眾服務之後,也知道他們做了什麼、自己的成績在哪裡。

同時,也希望讓弟子們知道,貧僧並不完全沒有個人的錢財,但總是化私為公,奉獻全部。之所以能大、能多、能有,文化、教育以外,弘法、建寺,如此,才能把佛法弘揚五大洲,想來,多少也與貧僧的這種性格以及心量的大小有關吧!

現在貧僧更老了,沒有著作出版,漸漸不能寫一筆字,也不收紅包,社會和我彷彿更絕緣了。對於錢財問題,我生未帶來,死也不會帶走,社會再要如何批評,也只有向各位懺悔告罪了。

http://www.fgsbmc.org.tw/news_latestnews_c.aspx?News_Id=201504011

《貧僧有話要說》三說:我究竟用了多少「錢」? 迴響文 請參閱附件



by 趙永祥 2015-04-15 07:54:02, 回應(0), 人氣(1255)



BusinessDictionary.com
 
  

 
Term of the Day

Date: Tuesday, April 14, 2015

financial leverage

The use of borrowed mone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volume, and thus salesand earnings. It is measured as the ratio of total debt to total assets. The greater the amount of debt, the greater the financial leverage.

Since interest is a fixed cost (which can be written off against revenue) a loanallows an organization to generate more earnings without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equity

...
Learn more about this term
Usage Example
If you have strong financial leverage you will have the upper hand in a negotiation and be able to set the price.
by 趙永祥 2015-04-13 09:02:06, 回應(0), 人氣(1559)



by 趙永祥 2015-04-12 08:43:28, 回應(0), 人氣(1505)


Bryan Stevenson 破TED紀錄鼓掌最久的演說,

沒有用到任何圖表道具。他做了什麼?

2015-04-11 08:12 作者 卡曼.蓋洛


社群
分享

2874

2012年3月,人權律師布萊恩.史帝文森對出席TED年度大會的一千名聽眾演說。演說結束時,聽眾起立鼓掌的時間創下TED的新紀錄,他的演說在網路上點閱率接近兩百萬人次。史帝文森在這十八分鐘內完全吸引了聽眾的注意,抓住聽眾的心神。那次的演說非常有效,當天出席者總共捐了一百萬美元給他成立的非營利機構「公平正義組織」。等於他每演說一分鐘,價值超過五萬五千美元。

史帝文森的演講沒有圖片、沒有幻燈片、也沒有道具,只用口頭敘述就感動觀眾。有些受歡迎的TED講者偏好使用投影片加強口頭敘述的效果。

我分析超過500場TED演說(時間超過150個小時),並直接訪談多位成功的TED講者,發現最受歡迎的TED演說具備九個共同的要素。只要你學會這些祕訣,就能運用在下一次演說時,並且有出色的表現。

這些是我多年來訓練企業執行長、創業家和領導者的技巧,這些人發明的產品或經營的企業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許你永遠不會在TED大會上演說,但你時時刻刻要推銷自己!

◆要素2 掌握說故事的技巧

TED年度大會邀請講者來演說時,會同時發出一片石板,
上頭寫著TED十誡,第四誡是「必以精采故事穿針引線」。

說故事感動人的心和理智。

為什麼有效:史帝文森是TED有史以來聽眾起立鼓掌時間最長的講者,他的演說有65%的時間都在講故事。大腦掃描顯示,故事可以刺激和吸引大腦,幫助講者感動聽眾,也大大提升聽眾同意講者觀點的可能性。

史帝文森先講了五分鐘的故事才提出第一個數據,數據支持他的論點。他刻意講一個容易在情緒上感動聽眾、和他個人有關的故事。他說:「你必須讓這些人信任你,如果一開始講得太艱澀,距離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太遠,很難吸引聽眾的注意。我常講家人,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有親密的家人,我談小朋友和正處於困境或容易受傷害的人,這些故事全都是為了更了解問題。」

他經常面對許多在他開口之前就打定主意否決他的人,而說故事可以打破彼此之間的藩籬。他用故事吸引法官、陪審團和其他傾向不同意他的觀點的決策者。他發現,說故事是打破抗拒心理最有效的方式。

他的TED演說是說故事的絕佳範例,因為他說的每個故事都和「認同」的主軸有關。最後一個故事的主角是他某次出庭時遇到的清潔工,當時史帝文森和法官正在法庭上展開激烈的辯論。

我從眼角看到這名清潔工走過來又走過去,一直反覆踱步,最後這位黑人老先生終於一臉愁容走進法庭,在我後面坐下,很接近律師桌。大約十分鐘後,法官說休息一下,然後有名法警很不滿清潔工進法庭,跳起來衝向這位黑人老先生,法警說:「吉米,你在這裡做什麼?」

這位黑人清潔工起身看看法警,又看看我,他說:「我進來告訴這位年輕人,請把目光放在最後的勝利上,繼續加油。」

演員導演班艾佛列克將史帝文森的演說列為他最喜愛的TED演說之一,他聽過許多和社會公義有關的演說、課程和討論,可是史帝文森和觀眾的這段對話(比較像對話,而非正式的演說),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少像這樣誠實、深入、有說服力的提出來討論。」
演說最後,史蒂文森告訴TED聽眾,對人權和尊嚴缺乏基本尊重的人,不可能成為完全進化的人類。「我們對科技、設計、娛樂和創意的願景,必須結合人性、慈悲和正義。最重要的是,對於各位和我有相同看法的人,我來這裡是想告訴各位:請把目光放在最後的獎品上,繼續加油。」觀眾聽完史帝文森的演說後起立鼓掌,因為這些故事感動了他們,觸動了他們的心靈。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發現,大腦聽故事時比較活躍。塞滿文字和項目符號的投影片會啟動大腦的語言處理中心,轉化文字的意涵。故事啟動的大腦區塊更多,從語言、知覺、視覺到運動區,整個大腦都動起來了。

這項研究對有意透過演說影響他人行為的人極為重要,既然故事可以觸發腦對腦的「結合」,多說幾個故事也是說服其他人接受你的論點的一種方式。

許多專業商務人士不敢在簡報時講自己的故事,特別是簡報內容有數據和圖表時,但如果在最高法院的法官面前成功申辯案件的史帝文森都能從故事中找到力量,那他的經驗就值得我們參考。

啟發人心的溝通者和最出色的TED講者說的故事,都屬於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自己的故事,和對話或演說主題直接相關;第二種是別人的故事,故事中的教訓和聽眾有關;第三種是和產品或品牌的成敗有關的故事。

聽眾想要一個可以加油的對象,想要被激勵,請給他們一位英雄,請用和你、別人或成功品牌相關的故事,激發聽眾的想像力。

TED筆記

你可以在演說裡加些什麼故事?想想有什麼故事可以在和他人溝通或下次演說時分享(可以是你自己的故事、別人的故事,或是與品牌有關的故事)。如果你已經做到這一點,那麼你距離登上TED講台又更進一步。對商業簡報來說,說故事就像帶領觀眾實地參訪,深入體驗。

◆要素3 展開對話

要百分之百真誠。但真誠卻不會自然而然發生。你沒聽錯。

一個真誠的講者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摩根.瑞特在執法單位服務了十八年後退休,負責為中情局、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家安全局訓練探員,教導他們行為分析、面談和偵訊技術:「肢體語言會讓你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斷,它會讓你看出謊言和實話的差別。」

如果你不相信那個訊息,你不能強迫自己的身體表現出相信的樣子。

當然,演說和追捕嫌犯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畢竟在追捕嫌犯時,不適當的語調和肢體語言可能會害你喪命,後果可是比前者嚴重多了。可是這也再次證明,人們無時無刻不評判你,而最大的根據就是你走路、說話和打扮的樣子。

手勢的要點

手勢真的有必要嗎?我可以直截了當的告訴你:是的。研究顯示,想法越複雜的人使用的手勢也越複雜,而這些手勢會讓聽眾對講者更有信心。

大衛.麥克尼爾博士說:雙手決定一切。這位芝加哥大學教授是手勢研究領域的權威。麥克尼爾有關鍵證據證明,手勢、思想和語言全連結在一起。在和麥克尼爾討論過後,我非常相信大多數成功的TED講者都應證了他的理論:有紀律、思想縝密、聰明、自信的主講者都會使用手勢來為他們的思考過程開一扇窗。

根據我和麥克尼爾的討論,以及我指導全球領袖演說的經驗,你可以利用下列四點來強化你演說時的手勢:

使用手勢

首先,你要去除對使用雙手的恐懼。改善讓人覺得演說僵硬無聊的最快方式,就是把你的手從口袋裡拿出來,好好利用它們。演說時不要綁死你的雙手,它們也想要自由。

謹慎使用手勢

我剛才告訴你要使用手勢,可是千萬小心,別用過頭了,手勢要自然。如果你想模仿別人,看起來反而會像電視綜藝節目嘲諷的壞政客。避免使用刻板的手勢。不要去想你該用什麼手勢,應該讓你的故事主動引出它們。

在關鍵時刻使用手勢

將你最誇張的手勢留到關鍵時刻再用。只要不違反你的人格特質和品味,你就應該利用具有意義的手勢來強調你的關鍵資訊。

在勢力圈內使用手勢

想像你的「勢力圈」,就是從眼睛上方到你雙手大張,再到肚臍,再回到眼睛的一個圓圈。試著將你的手勢(以及眼神)控制在這個區域裡,比肚臍低的手勢不但缺乏動力,而且看起來沒有自信。在腰線以上使用複雜的手勢會給聽眾你是個領導者的信心,幫助你更容易傳遞你的思想,加強你整體的表現。

前密西根州長珍妮佛.葛蘭霍姆演說時一定將她大膽誇張的手勢限制在她的勢力圈內。葛蘭霍姆讓密西根州成為潔淨能源的先驅,並且曾在2011年的TED演說告訴大家為什麼各州應該使用替代能源。

葛蘭霍姆的雙手,不管是哪一隻,都沒有離開過勢力圈,一次都沒有。當然,她的背挺得筆直,頭抬得高高的,接觸聽眾的眼神堅定,在暗色背景中穿著反差的單色衣服等完美儀態也有幫助。葛蘭霍姆的儀表和手勢都為她的權威感加分不少。她的肢體語言是社會科學家發現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被稱為「熱烈非語言」類型。

演說搭配的手勢

假裝到你成功為止

愛米.柯迪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她對肢體語言的精闢研究不但讓《時代》雜誌和CNN爭相採訪,也讓她成了TED講者。柯迪主張,肢體語言會幫助定義自我,我們怎麼使用自己的身體(也就是非語言訊息),可以改變人們對我們的印象。

我們都明白,意識會改變我們的身體,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會自我封閉,雙手和手臂都往內縮,蜷曲在座位裡,視線看著地上。柯迪相信反之亦然:「我們的身體可以改變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意識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可以改變我們得到的成果。」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0585

Prev15161718192021222324Next Go: /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