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ePortfolio登入
位置: 趙永祥 > 最新文章
by 趙永祥 2016-07-31 14:40:29, 回應(0), 人氣(2380)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演講-《財會,零距離》系列講座 Part 10 

-【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因應策略】巡迴演講 (104/07/01)


地點: 經濟部中區聯合服務中心7 樓會議室
日期: 2015-07-01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演講-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因應策略(104/07/01) Part 10

演講題綱 《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因應策略》
壹、何謂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基本概念
貳、如何駕馭/處理風險?風險管理原則與處理步驟 
參、風險規劃與有效評估之架構與模型
肆、因應策略-風險管理與風險處理/如何擬定與執行 
伍、風險管理/企業危機管理與危機處理 
一、企業風險之種類 
二、風險管理常見問題與缺失 
三、企業危機管理過程三階段
陸、投資中國大陸的風險管理 
柒、風險管理實務
-案例研討
捌、結論與分組討論


《財會,零距離》系列講座【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因應策略】

地點:經濟部中區聯合服務中心7 樓會議室 
當日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當日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reqk4VAoU&list=PLPQKyB_IbJJPoyfTsuXnqYCrEQ7QsFddH&index=1




*************************************************************************************************
趙永祥博士基本簡歷
現職: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
國際金融情勢分析、兩岸經貿與投資、企業風險管理與投資策略

主要資歷:
青輔會青創貸款創業輔導顧問(2011/3~2012/1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輔導顧問(2012/12~2015/3)
行政院勞動部創業輔導顧問(2012/3~2014/3)
行政院勞委會桃竹苗區多元就業方案諮詢委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專案會議諮詢委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銀髮顧問團顧問」(現任)


說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演講《財會,零距離》系列講座【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因應策略】全省巡迴演講 共分北區、中區、南區與東區共計五個場次,參與者主要是以中小企業主與企業高階經理人為主, 與會者均很熱烈參與最後一單元的分組座談,在熱烈討論中劃下圓滿句點。

by 趙永祥 2016-07-18 21:36:17, 回應(0), 人氣(1214)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

         迷悟之間- 談「得 與 失」


                     

圖說:心保和尚。 圖/人間社提供


  • 圖說:覺乘法師。 人間社記者張彬彬攝

                   
  • 圖說:郭明傳。 人間社記者張彬彬攝

  • 圖說:趙永祥。 人間社記者張彬彬攝

  • 圖說:心保和尚。 圖/人間社提供

   圖說:郭明傳。 人間社記者張彬彬攝

  
   圖說:南華大學 趙永祥 博士。    人間社記者張彬彬攝



光山福慧家園4月10日共修會主題「得與失」,
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持,邀請妙法寺監寺覺乘法師、高雄教師分會督導郭
明傳及南華大學財經系教授趙永祥與談,藉由學佛因緣與生活經驗的分享,教導
大家學習如何以一份平常心、用智慧來面對生活中的得與失。


「知足第一樂。」
心保和尚表示,內心的法財、本自俱足,面對境界不要患得患失,在得與失之
間,可考驗個人的智慧,平常心是「道」,沒有分別是一種智慧,有平常心,才
會有平等心,要學習在得、失間找到一條智慧的出路,遇到考驗,只要心念往好
處想,所感受的就會是美好世界。 


覺乘法師表示
人與人相處,不要總是去爭輸贏與得失,與家人爭、親情就沒了;與朋友爭、朋
友就少了;與情人爭、感情就淡了。爭的只是一口氣,失去的卻是全部,若能明
白因果關係,就不會再與人爭。

覺乘法師除了感謝佛光山讓父親能安住身心、安享晚年之外,也說明佛教需要人
才,星雲大師以制度領航,培養許多佛門龍象加入弘法行列,出家後走入大家
庭,在大眾中是一種考驗,大師也教導大家,要以平常心與歡喜心來面對。


有錢就會快樂、就可以自在無憂嗎?
趙永祥提到,星雲大師曾說:「會賺錢是福報,懂得用錢才是智慧。」至於那些
行為會減損自己財物?趙永祥引用佛陀所開示智慧法語說明,沉迷賭博、不務正
業、沉於飲酒、結交惡友、沉溺妓樂與沉於怠惰等行為,都會減損自己的財物。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信仰。」趙永祥以之前帶領南華財經系學生參加全國投資模
擬競賽,由於師生都保持平常心、沒有患得患失,而榮獲全國第二名的實例,來
印證「平常心即是道」。並以星雲大師所說「人生有四苦,看不透、捨不得、輸
不起與放不下」來勉眾;最幸福的人,往往不是最完美的人;最快樂的人,往往
不是最富有的人,快樂其實很簡單,簡單就能很快樂。


郭明傳表示
人生有得有失,得到不用太高興,失去也不用太難過,得與失是人生的轉折點,
要好好地面對、成長與學習,認真吸取經驗,生命才會精彩。他並以「國王因斷
指而死裡逃生、宰相因被關而免難」的故事來說明人生不用太計較得失,因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校園為何會有霸凌?
兼具生命教育講師的郭明傳談到,校園霸凌的原因主要是得不到父母與師長的關
愛,及失去對主流價值的認同,所以藉由霸凌來解決問題、得到成就、引起別人
的重視。因此,每當到校園演講「生命教育的十堂課」時,總是會以調整霸凌者
的心態為優先,勉勵大家要能自覺、走出自己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眾中。」
心保和尚也以星雲大師的智慧法語勉眾,培養正知正見非常重要,把自己融入眾
中,對得失不計較、對錢財不慳貪,就不會有太多煩惱,要用平常心來面對生
活、用智慧來處理問題。

【人間社記者 張彬彬 高雄報導】 2016-04-17
http://www.lnanews.com/news/%E5%BE%97%20%E8%88%87%20%E5%A4%B1.html

佛光山福慧家園第25季主題-迷悟之間-談得與失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ejgpG_LQs

by 趙永祥 2016-07-11 17:23:45, 回應(0), 人氣(1339)


《普門品偈》背景音樂:

89年度國際供佛齋僧大會紀念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EqLM1QUZQ

by 趙永祥 2016-07-08 23:03:36, 回應(1), 人氣(1424)


《金剛經》「緣起性空」法則(III)



以佛的智慧來看世間,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環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質、自然等一切現象,全都是因緣所生。而緣起緣滅之間,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性,所以一切都是空的,這就是佛法所說的「緣起性空」法則。

「有生必有滅」,生滅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變化,其中並沒有一定不變的元素,到最後徹底瓦解時,就變成了「空」。實際上,不用等到壞滅,在變化的過程中,當下就可以看到空的事實。例如,某樣東西雖然現在很漂亮,但它不斷在變化,美麗不斷地消失,並不可能永遠保持漂亮的外觀,從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來著眼,它的本質就是空的。因此,「空」並不是指所有的現象都不存在,而是從不斷消長的變化中體現它的空性,這也是「色即是空」的意思。

例如,在美國東部,一到秋天,隨處可見一整片黃色、紅色的葉子,彷彿油畫般美麗。然而,一幅油畫完成以後,大概能夠保存幾十年、幾百年不變,可是真實的景色經過一、兩個星期,就全部改變了。花朵也是一樣,原本是紅色的花,當它枯萎之後,就會變黃、變黑,最後灰飛煙滅,這樣的過程顯現這朵花也沒有不變的自性,而是隨著因緣而產生各種不同而變化。由此可見,所有鮮豔美麗的花草都會逐漸失去它的色澤,直到最後完全乾枯、化為泥土,並不能永遠都維持美麗,所以它們並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

人類也是一樣,或許有人會以為,我們這一輩子是男性,就永遠都是男性;這輩子是女性,就永遠都是女性。但其實這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如果把時空範圍擴大來看,人死了以後,下輩子是男或女是說不定的。又例如,小孩雖然年紀小,但「小」並不是他的自性,當他隨著時間漸漸長大成人之後,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因此,人並沒有不變的性質。我們的身體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所構成,其中連我們生命的主體「識」,也是沒有自性的。

如果我們能夠時時刻刻以這種角度、觀點來看世間,這個世間就沒有什麼非追求不可的東西,也不會有什麼事情是值得我們討厭、煩惱和放不下的。因為因緣一直在改變,一切都是暫時的現象,當好的狀況出現時,要知道它會漸漸失去,所以不需要太興奮。從另一方面來說,好的現象可以使它變得更好,壞的現象也可能使它好轉,即使再壞的狀況發生,最後也不過是一無所有,但是一切本來就是空的,所以並不要緊。

當我們以無常的觀念為著力點,就會看到萬物的自性都是空的,並沒有任何真實不變的東西,因此佛教說「五蘊皆空」。既然五蘊皆空,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而因緣所生的東西又是沒有自性的,如此一來,還有什麼苦可言呢?

明白了「緣起性空」的智慧,我們就能夠接受苦而遠離苦,而離苦本身就是樂。這種快樂並不是吃飽喝足、接受感官刺激或麻醉後所感覺到的快樂,而是讓我們放下一切負擔,並且從這些刺激中得到解脫的快樂,我們稱之為「寂滅樂」。

寂滅樂是滅苦以後真正的快樂,在這種情形下,並沒有相對的苦與樂,而是超越了苦與樂以後的境界。這是智慧與精神層面的快樂,也是一種清澈的快樂。




趙永祥   博士

 

by 趙永祥 2016-07-01 11:27:26, 回應(0), 人氣(1298)

佛光山未來展望 三之三

文/星雲大師       圖/編輯部

一九八五年時,我五十八歲在佛光山退位之後,現在佛光山住持已經到了第九任,我們根據傳統佛教加以更新,佛光山要能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建立在「制度領導,集體創作」上。我在開山之初,即設立宗務委員會,由僧團大眾學士二級資格以上者選出九位宗務委員。宗長的選舉,必定要公開、民主,由宗務委員、長老、修士以上者,共同選舉宗長,各分別院的住持,由宗委會任命。不在宗委會的那許多修士、長老都有投票權來選舉宗長,這樣才能客觀,才能從各種方面發掘人才。所以,宗委會的宗長是由宗務委員、長老、修士推選出來的,不是只由宗務委員投票而已,但是人選要由宗務委員裡面產生。宗長是四年一任,得連任一次,經全體宗委、長老同意,可再連任第三次。

選宗長是選他的道德人格,是選賢與能,選人品高尚、不私置產業、不私蓄金錢、內修外弘者,要選有見解思想,領導團隊要公正、公平、公開,對大眾要有包容心,要有供養心,對後輩要提攜,對自己要不斷的刻苦修為,能為常住大公無私的人,才是佛光山的領導者。

誰能當選?是龍天推出,得人心者才能當選。

宗長的交替是法脈的傳承,要像流水一樣世代交替,才有一股清流。唯有讓人才不斷地發揮潛能,拔擢年輕後輩,才能與時俱進,讓教團生生不息。

佛光山僧團要鞏固宗務委員會的領導中心,以制度領導僧團,健全宗務委員會的各項職能。宗長和宗委們可以視社會各種的資源,要定期規劃擬定佛光山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計畫,讓四眾弟子皆能安心在道上修行,不在名利上計較,尤其大家要團結、和諧,有「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事業第一,自己第二」的共識。若有徒眾對於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計畫提出建議者,經宗務委員會通過,對佛光山發展有遠見及突破性的佛光弟子應給予獎勵、重視。

未來,本山大小事務,先由宗委會決定,如果遇到重大問題,則要全山大眾會議,再交由宗務堂和院會執行。每一任宗長可以對《佛光山清規》進行一次檢討,經三分之二宗務委員同意,可以修訂。它跟戒律一樣,可以修改。修改後由宗委會交給長老院簽署同意,再由宗務堂執行。

對於徒眾的外參,要開放、要重視、要訂立規章,大約幾年可以一次外參若干時日,讓他們能吸取其他善知識之長,補己之短。對於徒眾道業、事業、學業,傳燈會要積極協助關心。

叢林有謂「鐵打常住流水僧」,來的給他來,去的給他走,不要太重視人事的定性。但是不經過本山同意,私自外參者,不可回來,除非全山大眾全體通過,才可給予方便。常住門規之一「不私建道場」,若徒眾有緣擔任友寺住持,認同本山宗風者,將來可以成為本山的友寺或派下。凡在外面行事怪異,並與本山門風牴觸者,不予以承認,也不來往。

社會很多民間團體發展太大,彼此之間或有相互疑忌、相互打擊、相互排擠的問題,本山以清貧、簡樸為宗風,行事要低調、謙和,才能光大佛法,讓佛教長存。今後不要發展過大,祖庭、寺院、分別院派下等最好在百間之內。教團不要超過佛陀時代教團千二百五十人,人數最好在五百到一千人之間,以提高徒眾教育素質為要。凡發心不夠,與眾不和,信心不足者,可以輔導他們回到社會,不要在僧團裡濫竽充數,有辱門規。

對於徒眾的升級,每年要有一次會議檢討,以示公平。徒眾的獎懲就是在這一年檢討中,予以規定升級不升級,凡常住四眾弟子都可以參加。

凡是今後在本山受法的法子,也應以本山的家風為重,不可以私自募化,不可以合夥經營商業,這是販賣如來家業,皆屬不當,會失去信徒的信心。若不能奉行者,本山可以宣布解除法系關係。如果正派奉行佛法,推動佛教事業有重大發展建設的人,可以向本山申請,本山量力補助。

對於傳教的工作,各個鄉鎮縣市可以由佛光會信眾成立地區委員會,在一師一道的傳承下,讓這許多在家的檀講師、檀教師也來承擔,佛光山的教團偶爾可以去協助輔導、參與講座。其中優秀的在家信眾可以在本山或國內外道場擔任當家、知客、財務、總務等職,然而僧團人事必須採取僧事僧決,在家信眾不能參與干涉,彼此才能安住在佛道上。

人間佛教是服務的、奉獻的信仰,實踐弘法利生的菩薩道。佛光山、佛光會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在家眾與出家眾共同為常住發展效命,佛光山僧團弘揚佛法,國際佛光會護法為教。本山傳承太虛大師問政不干治,秉持非佛不做、四眾平等的原則,從事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為大眾服務,唯有如此,佛教才不會被社會邊緣化,才會給人接受,受人尊敬。

對於財務,也須嚴守清規,個人名義都不能登記分取常住的利益,即使用個人名義登記的常住利益也不能視為個人所有,佛光弟子要謹記於心,出家人憂道不憂貧,不要貪取十方信施,只要廣結善緣,為教為人,因果不會辜負我們。

本山的教育機構,如各個大學,如果我們沒有人才力量辦學,可以交給國家社會有力量的人繼續辦學,但不可以買賣。佛光山要養成一個習慣,不是只有信徒布施,僧伽只有接受,僧侶也是信徒之一,也應該要參與施捨。

凡是對佛教有功的長者、有緣人,將來可以在寺院所設立的居所頤養天年,但不可以居住在寺院,因為寺院是安僧辦道弘法的地方,不是養老院。

未來佛光山要重視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音樂、學術、資訊的發展,擴大佛教人事的參與。注重本土化、國際化、公益化、藝文化等發展。佛光山未來努力方向為:

傳統與現代結合,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

回憶開山,篳路藍縷,歷經多少艱難困苦,佛光山的弟子,要記住前人的辛勤耕耘,在道業、學業、事業上,要精進、要自覺、要反省,不要放逸,不可以傲慢,僧信四眾弟子都要能秉持「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盡形壽,獻身命,無私、無我,饒益一切有情,為人間佛教的傳播盡心盡力。人間佛教必能傳燈萬方,光照大千。

(法堂書記室整理供稿)

佛光山重視教育,行持與慧解並重,每年定期舉辦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

by 趙永祥 2016-06-23 07:28:10, 回應(0), 人氣(1194)



【2016年6月管理詞彙】

理想工作者(ideal worker)


理想工作者(ideal worker)

全心全力投入工作,隨時隨地接受指派。這樣的現象在專業領域和管理場域非常普遍,科技新創公司、投資銀行、醫療機構都曾留下深入的紀錄。在這些地方,員工只要流露出在工作之外認真的興趣,或是熱中的事務,都可能被視為不適任現有的工作。

文章出處:辦公室不是你家

順應式的願景(Adaptable Vision)

建立跨產業團隊時,創新專案是複雜、動態和不確定的,願景就必須刻意設計成能夠逐漸演變,理由有三:第一,團隊的能力一開始通常不明確。第二,讓背景迥異的參與者有空間及早形塑願景,然後隨著工作的推展而影響那個願景。最後,隨著這些嶄新的專案上路執行,最終使用者的需求可能改變。

文章出處:合力終結棘手問題

金字塔搜尋(pyramid search)

向與你所在產業相近的其他領域專家取經,他們會指引你找到他們所在領域中的佼佼者,而這些人又會引領你找到其他領域的專家,然後這些專家又再幫你找到該領域的頂尖專家,就這樣繼續擴散下去。

文章出處:成為視覺化溝通大師

顧客大使(Customer Ambassador)

泰姬飯店集團(Taj Group)堅持員工要做顧客大使,而不是公司的使節。員工代表的,當然是整個飯店連鎖集團,但如果他們因此只管飯店的利益,枉顧顧客的權益,這種想法就可能會損害公司,尤其在關鍵時刻時更是如此。公司會讓受訓學員徹底感受到他們由執行長以下的領導風格,都絕對支持員工的決定,只要他們把顧客放在第一位,並竭盡所能去取悅顧客。

文章出處:組織打造了平凡英雄


by 趙永祥 2016-06-14 14:05:37, 回應(0), 人氣(1459)


CCTV  專訪








一代高僧大德: 佛光山星雲大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NfOQSQssI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was born in Chiangsu Province, China in 1927 and entered a monastery near Nanjing at age twelve. He was fully ordained in 1941, and is the 48th patriarch of the Linchi (Rinzai) Ch'an school. In 1949, amid the turbulence of civil war, he went to Taiwan.

In Taiwan, he began fulfilling his long-held vow of promoting Humanistic Buddhism, which takes to heart spiritual practice in daily life. With an emphasis on not needing to "go some place else" to find enlightenment, we can realize our true nature in the here and now, within this precious human birth and this world. When we actualize altruism, joyfulness, and universality, we are practicing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When we give faith, hope, joy, and service, we are helping all beings, as well as ourselves. For nearly a half century,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has devoted his efforts to transforming this worl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Humanistic Buddhism.


He is the founder of the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Buddhist Order, which is headquartered in Taiwan and supports temples worldwide. The Order emphasizes education and service and maintains public universities, Buddhist colleges, libraries, publishing houses, Buddhist art galleries and tearooms, free mobile medical clinics, children's home, retirement home, high school, and television station.
The Order's lay service organization,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also has active chapters worldwid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is an outspoken proponent of equality among all people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The Order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female monastics of any Buddhist order today. By providing and supporting educational and leadership opportunities, he has worked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aiwan. He has held full ordination ceremonies for women of the Mahayana, Theravada, and Vajrayana traditions. In addition, Master Hsing Yun annually organizes conferences to bring together the various Buddhist schools and to promote dialogue between Buddhists and other major religious groups.
(read more : 
http://www.fgs.org.tw/english/founder...)






















 




by 趙永祥 2016-06-12 20:51:50, 回應(0), 人氣(1428)

     福慧家園第二十五季-共修會

        第25季,主題系列:迷悟之間

         6月12日講座主題: 生與死

         主持人:慧傳法師(佛光山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



  • 非常精彩的一場共修會!

    福慧家園新增了 8 張相片
    4小時

    福慧家園第二十五季-共修會
    第25季,主題系列:迷悟之間
    6月12日講座主題:生與死
    主持人:慧傳法師(佛光山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
    與談人:慧裴法師(佛光山都監院院長助理)、
    劉俊鵬居士(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
    戰淑芬居士(三好體育協會理事)、
    陳潤興居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學生)

    文/慧傳法師

    在出家的歲月過程當中,曾經為好多人做過告別式、為他們奉安,甚至於亡者往生了以後還要繼續撫慰家屬。這段期間,看到很多的生離死別,也看到很多家庭哀傷的苦痛,也有看到社會上一些不肖子孫的惡劣行為。因此,自己如何安心撒手人寰?家屬如何放心親愛的人離開人間?是我們的人生重要課題!

    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三十八說─我對生死的看法》說:「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歲數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大師在《佛光菜根譚》說:「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恆。」大師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佛陀的人間生活》說:「依佛教的觀點,生不是開始,死也不是結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斷生滅變異,能夠從生滅法中求證不滅的生命,才是一種智慧。」大師這三句話值得我們大家去認識、深思,因為此已將生命的意義及價值說透了。現在我們從《貧僧有話要說.三十八說─我對生死的看法》一文,相信您就可以明白了。

    一、老病死生是必然的

    大師說:「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這是必然的,只是我們人往往愚痴不懂,當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全家大小都是給予祝賀:『喔!生了兒、生了女,弄璋、弄瓦了!』其實,生了必定要死,死亡並不是等到要死了的時候才知道,從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會死亡。同樣的,死了以後又會再生,既然會再生,人又何必要悲傷呢?所以,對於生死問題的看法,我們要重新估定它在人生裡的價值。」老、病、死本來就是生命因果的必然秩序,因為生命是緣生,也是生命的真如本性,我們活著必然就是如此。

    二、死如搬家不必畏懼

    大師說:「人是死不了的,就等於木柴燒火,一根木柴燒完了,又再燒另外一根木柴。一根一根的木柴雖然不同,就好比人生的階段不同,但生命之火是一直燃燒不熄的。」大師也曾經開示,「往生」就如同移民到另一個地方。因此,我們無需畏懼死亡,因為這只是肉體的滅亡,精神仍然延續著,生命之火是源源不斷的。

    三、確定歸宿不畏死亡

    大師說:「人之所以畏懼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後要到哪裡去;因為沒有目標,所以感到畏懼。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後,還會再來人間,就不怕了。」二○○八年九月十一日單國璽樞機主教舉辦《生命告別之旅》新書發表會,星雲大師和單樞機相約,未來生生世世,一個仍做和尚,一個還是做神父,永遠一起為人間做義工。兩位宗教大師,已經了解生與死的奧祕,他們已經確定自己死亡的歸宿,因此不會畏懼死亡。

    四、具備資糧搬到好家

    大師說:「死亡就等於現在的移民一樣,從這一個縣城搬遷到那一個縣城,從這一個國家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家。當然,你要移民,也要知道自己的資本如何,假如你的資本很多,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就可以購買華屋大廈,一樣地享受榮華富貴;假如你的資本不足,移民到另外一個區域,窮塗潦倒也就在所難免。」這一段話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確定歸宿,下輩子是過著美好的生活,或是困頓的生活,取決於今生你具備了多少資糧。

    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今天能夠全球「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一切都是用自己的生命付出,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對於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從「老病死生是必然的」、「死如搬家不必畏懼」、「確定歸宿不畏死亡」、「具備資糧搬到好家」去學習從當下做起,從改變自己開始,從而改變家庭、國家與世界,因為「從改變自己的生命開始,才是對的人生」。萬丈高樓從地起,我們一起向星雲大師學習吧!

      https://www.facebook.com/fgspm/
by 趙永祥 2016-06-11 17:24:55, 回應(0), 人氣(2269)




http://www.tandfonline.com/action/showPublications


http://authorservices.taylorandfrancis.com/publishing-open-access-with-taylor-francis/#link3
by 趙永祥 2016-06-09 06:50:11, 回應(0), 人氣(1179)

「智者」與「愚者」之主要差異


1. 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


2. 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


3. 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


4. 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by 趙永祥 2016-06-06 08:09:37, 回應(0), 人氣(1306)

學佛感言


花開見佛的相片。

如何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


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屬於自己、完全隨著環境在團團轉,為了別人的錯誤而自我折磨。

我們不要把錯誤當作是一種罪惡,如果錯誤是一種罪惡,那麼一個成功者,就是一個累積滿身

污穢的人。


假如,你有心學佛,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找尋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寧靜」。

當你找回自己真實的內在,就可以體會到,其實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樂。



世界上種種的繁榮虛華,並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無法永恆?

運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來的快樂,通通都是暫時性的。好比看一場電影,聽一場

演奏,場散、曲終,終有結束的時候。而人們總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恆,奈何依然做不到。

因為世間的真相就是無常,有生必有滅,有合就有離,一切皆如夢、幻、泡、影。


因此,我們應當了解,念念觀照一切皆是無常。

這樣,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是懂得享受生命者

by 趙永祥 2016-06-04 06:47:19, 回應(0), 人氣(4641)


幫員工保團險 限額列費用

  • 2016-06-03 04:47 經濟日報 記者郭珈爾/台北報導

企業若為員工團體投保,應留意在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是否能列為費用。南區國稅局官員解釋,營利事業為員工投保的團體壽險,每人每月保險費在2,000元以內部分,不必視為被保險員工的薪資所得,超過部分才應列為薪資所得。

官員解釋,營利事業為員工投保的團體壽險,如果保險費確實由企業本身負擔,且以被保險員工、其家屬或營利事業作為受益人,即可在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列報費用。每位員工每月保險費若在2,000元內,可不必視作薪資所得;超過2,000元的部分,則要視作對員工的補助費用,應依規定併計各員工的薪資所得,列單申報。

值得注意的是,團體保險有其明確定義,並非企業員工團體規劃保險、以團體方式繳納保費,就可在申報營所稅時列為費用。根據目前稅法,團體壽險在兩千元以下免計入員工薪資所得,此項措施僅限於團體人壽保險、團體健康保險和團體傷害保險。

所謂團體壽險,被保險人必須屬於同一團體,且應符合最低參加人數或比例規定,保險費總額則是以平均保險費率乘上保險金額總額計算,簽發給要保人的保險單也只會有一張,和個人壽險依個別狀況考量費率的計算方式有別。

因此,企業若是為員工團體投保投資型保險,例如投資型人壽保險、投資型年金保險,由於每位員工都有一份保險單,性質仍屬個人保險的範疇,該筆保險費就不得認列費用。不符稅法規定而認列保險費者,會遭國稅局剔除補稅。

國稅局官員舉例,年初查核轄內甲公司營所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該公司列報的保險費支出高達500多萬,其中有300萬元為甲公司替特定員工投保的儲蓄型人壽保險費用,投保員工各自有單獨保單,不符團體保險定義,國稅局於是剔除該筆300萬元支出,要求補稅50萬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所列資料若有任何不明瞭之處,敬祈隨時與我聯繫。
祝您工作順心~


Kind regards,
Jason

==============================
22068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405-1號4樓

王建棟   Jason Wang  CPA/CIA
Cel :+86 188 7629 7466(China)
Skype/Line/Wechat:jasonwang1115
==============================
by 趙永祥 2016-05-26 23:36:22, 回應(0), 人氣(1913)


生老病死 之詳解(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MmAWT2RDI

by 趙永祥 2016-05-26 19:57:09, 回應(0), 人氣(1720)

        提升獨立董事獨立性 應從四方向下手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聯合電子報  2016/05/26 第395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台股重要指標:
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謝金河:近200退休官員曾經當過獨董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聯合報/105.05.26
到底有多少退休官員當獨立董事?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昨天說,據他統計,有190多名退休官員當過獨董,包括新閣揆林全,先前離開財政部後獲多家公司延攬當獨董。他指出,找退休官員當獨董,就是請門神,讓獨董制度染上政治色彩。

學弟說 「再兼一家 年賺千萬」

謝金河表示,現在在台灣,「有辦法做個大獨董」,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標。他透露,有個53歲的學弟兼任3家公司獨董,這個學弟跟他說,「我只要再兼一家,每年就可賺到上千萬」。謝金河統計,目前身兼3家公司獨董者高達159人,兼4家獨董的有78人,還有190幾名退休官員退休後當獨董。龔照勝 到去世前沒當過獨董。謝金河說,他曾問過首任金管會主委龔照勝,為何退下來不當獨董。龔照勝回他說,「很多人對我有所期待,我做哪一家公司獨董,都是在當門神」,龔照勝到去世前,都沒有當過任何一家公司獨董。他說,許多財經首長一退下來,都去做獨董,獨董位子都快被他們「坐滿了」。

曾銘宗 「獨董連帶賠償23億」

謝金河說,退休官員當獨董,讓獨董機制染上政治色彩,會讓外界產生不同聯想,大家多會認為,就是請官員來當門神;且市場其實「過度凸顯獨董的好處」,但當獨董其實風險很大,因為公司若被掏空,獨董也要負連帶責任。他說,前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告訴他,因為公司被掏空,獨董須負連帶賠償金額,加總高達23億元。

謝金河 自爆日勝生邀當獨董

謝金河自己還爆料,日勝生也曾邀他去當獨董,但他以「是媒體人,不適合」回應,好在沒去當,不然不知道如何面對柯P(目前謝金河是北市府市政顧問)。

昨天與謝金河參與同場座談會的,還有開發金控董事長張家祝及東吳法商講座教授陳冲,兩人都當過獨董。

張家祝:獨董也可能揮之不去

張家祝「回敬」謝金河說,獨董也可能「揮之不去」,他在經濟部時,曾有家國營機構想換不適格的獨董,但那名獨董揚言「走著瞧」,原來這名獨董正是媒體人,有媒體影響力,後來張家祝規定,經濟部所有國營事業,每屆董事都要換1/3,才換掉這名媒體人獨董。

 
非客觀遴選 獨董淪政治酬庸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獨立董事可以呼之?還是揮之?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張家祝昨(26)日強調,目前正值政黨輪替,公股公司的獨立董事將全面換血,這些人事尚未經過董事會同意,不是經過公正客觀遴選,是政黨提名,獨立性難免遭質疑。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則認為,政府官員退休後,經常出任上市櫃公司的獨立董事,如同「門神」 ,官員應自律。他以前金管會主委龔照勝為例說,龔照勝沒有當過任何一家公司的獨立董事,「如何抗拒高薪的誘惑是一門學問」。獨立董事可以呼之?還是揮之?昨日在東吳企管財經講堂引發熱烈討論,張家祝認為,「獨董或許可以呼之,但有時會遇到揮之不去」,他以自己擔任經濟部長時,有一位公股獨董並未發揮功能,公司原本有意撤換該名獨董,卻遭當事人嗆聲「走著瞧」,該公司只好打消原意,後來在他堅持下,找到每屆要更換三分之一的內規,才「請下」該名獨董。對於獨董成為政治酬庸工具,張家祝說,政黨輪替時,公股公司的獨董常是政治考量,政治酬庸最明顯,但在民營公司,大股東不會有政治考量,通常大企業自己可以直通「天廳」,不用找門神。

 
獨董3大爭議 政府未表態檢討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聯合報
明(2017)年起,台灣企業將全面實施「獨立董事」制度,目前上市櫃公司設立獨董比率已超過8成。很多人認為,獨董就是「大老闆的好朋友」,不然就是請退休官員當門神,更多人質疑,獨董遴選欠缺「獨立性」,有些獨董甚至沒有任期限制,是「萬年獨董」,已不具監督角色。東吳企管財經講座昨天舉辦研討會,討論「獨立董事」議題。東吳法商講座教授陳冲擔任主持人,與會學者專家多建議,金管會應重新檢討獨董制度。但代表金管會出席的政務副主委桂先農表示,已聆聽各方意見,對是否重新檢討獨董制度「並未表態」,也讓參與座談會的部分民眾頗為失望。會中聚焦三大議題,到底要找誰當獨董、獨董又如何選出?曾擔任過經濟部長的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張家祝指出,獨董不執行業務,不須找個「超級專家」當獨董,但須對該產業大方向能掌握。他認為,獨董的個人特質、尤其應具誠信,遠比條件重要。其次就是獨董酬勞,多少才合理?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將獨董酬勞分成4級,1年超過千萬是「超級大獨董」,7到800萬的是「大獨董」,「中獨董」酬勞3、400萬元,「小獨董」酬勞100萬元以下。他舉例,中華電信年賺428億、獨董一個月拿6萬、1年拿不到100萬,但和碩1年獲利僅中華電信一半,獨董每年酬勞卻有1500萬元。謝金河說,法規雖沒寫明,但公司獨董到底能否參與盈餘分配,金管會有檢討必要。張家祝表示,按照規定,所有公股國營公司的獨董,一個月就是6萬元,不能參與盈餘分配。陳冲則說,法律上雖沒說「不可以」,但他認為,獨董若參與薪酬委員會「自己還是酬勞分配的對象之一」,就不獨立了。

至於獨董任期,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陳麗宇說,任期太長「會威脅獨立性」,但台灣沒有規定獨董任期,讓一些公司獨董變成「萬年獨董」。陳冲建議,獨董任期應2到3任,張家祝也贊成,最多3任,任期太久 ,恐怕揮之不去。

 
提升獨董獨立性 四方向下手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光洋科技作了五年假帳,但獨立董事卻沒有發現?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陳麗宇昨(25)日表示,可從提名、選舉、任期和評鑑制度四大方向努力,提升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上市櫃公司明年全面推動獨立董事制度,但陳麗宇指出,目前獨立董事制度陷入兩大迷思。一是獨立董事多由大股東推薦,因此容易和大股東立場一致。二是獨立董事的職責如何有效發揮,例如光洋科技作了五年假帳,但獨立董事卻沒有發現。如何提升獨立董事的獨立性,陳麗宇提出從四大方向努力,在提名制度上,陳麗宇說,除原已有相關規定外,如由獨立董事提名委員會提名,應可放寬持股比例門檻值,目前為已發行股數1%以上股東可推薦。

在選舉制度上,陳麗宇說,應限制大股東投票權,如一千股以上「一人一票」,並可由公正第三方指派獨立董事。

在任期上,陳麗宇認為,雖然現有公司法195條第1項規定,董事任期一屆不得逾三年,得連選連任,但為避免因過於熟悉公司事務而難有獨立判斷,主張應搭配任期制度,以免任期太長,威脅獨立董事的獨立性。

 
陳沖:強化獨董功能應設任期制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主張公司獨立董事應有一定任期制度,限制連選得連任三次,以強化獨立性,避免久任之後,由「外部獨董」變為「內部董事」。並訂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吸引優秀人才出任。

陳冲強調,獨董限制任期和簽證會計師輪調、更換理由是一樣的,以免「日久玩生」。東吳企管財經講堂昨(25)日以「獨立董事可以呼之揮之?彰顯公司治理的關鍵角色」為主題,邀請金管會副主委桂先農、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劉連煜、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張家祝、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探討如何強化獨立董事的功能,及建立配套制度,講堂由陳冲主持,並由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劉麗宇擔任引言人。

陳冲表示,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已經存在,不可能廢除,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善獨董制度,以發揮公司治理的功能。

其中,獨董的任期限制很重要,以強化其獨立性。目前獨董任期一屆不得逾三年,連選得連任,但原本是「外部獨董」的獨董,卻可能因為任期太長、和內部關係太好,而變為實質上的「內部董事」。

「限制連選得連任三次是恰當的」陳冲說。

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張家祝也表示贊成,認為「限制連任三次是很好的選擇」。

至於獨董薪酬,陳冲認為,薪酬多少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訂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以適當的股權分配機制,提供足夠誘因,以吸引優秀人才出任。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台灣的獨立董事可以分為年薪達上千萬的超級獨立董事、年薪在七、八百萬元間的大獨董、年薪在500萬元左右的中獨董,與年薪在百萬元以下的小獨董,獨董的待遇天差地別,難怪獨董成為熱門職務,獨董的酬勞制度非常值得檢討,否則獨董有「閃退」空間。

他舉例中華電信獨董每個月6萬元,而和碩的獨立董事則高達年薪1,500萬元,但中華電信獲利比和碩高。他主張將獨董薪酬全面揭露,攤在陽光底下。

至於獨立董事可否參與公司盈餘分配,甚至加重分配權重,則可以討論。

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劉連煜認為,獨立董事應該具備兩大功能,一是會發問,二是會否決。

他碰過有獨立董事三年內不曾講過一句話,甚至連聲音都沒聽過,完全無法發揮獨立董事功能。張家祝主張, 獨立董事的「旋轉門條款」除了在擔任獨立董事之前,目前已有相關規定,之後也應規定不能擔任公司專業經理人職務。

此外,獨董也應該避免介入公司實際業務執行,包括採購委員會也應迴避參與。

金管會副主委桂先農則說,目前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仍屬於由上而下的制度推動,且實際上,往往獨不獨立仍存乎一心。

因此,落實公司治理機制,是視公司最高經營者的誠信理念及倫理價值觀而定。他說,改善獨董制度,獨董的權責範圍應明確化,包括釐清公司發生弊端後,獨董的職責範圍。

https://outlook.live.com/owa/?path=/mail/inbox/rp

by 趙永祥 2016-05-24 23:21:55, 回應(0), 人氣(5380)


       存款有哪些種類?

存款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依規定向不特定的大眾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並約定返還本金及給付利息的行為。銀行存款的獲利來源為利息收入,並以利率為計算利息的標準。存款雖是風險最低的投資工具,但其真實的報酬率(名目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並不高。

例如:今年一年期的定期存款牌告利率為6%,而通貨膨脹率為3%,那麼實質獲得利率只有3%。但由於銀行存款的安全性高,最適合個性保守的投資人,以及重視資金安全性及變現性的投資人,按照自己的需要,決定提款及存款的時間。但基於投資報酬率及通貨膨脹的考量,利用銀行存款的理財方式,比例不宜過高。

存款性質可分為活期性存款、定期性存款、儲蓄性存款、綜合存款等四種。
各種存款又可再細分為下列各項:

  1. 活期性存款:
    存款人憑支票、存摺或其他約定方式得隨時提取的存款。
    活期性存款可分為:
    1. 支票存款:存戶依約定在存入時填具送金簿,支取時簽發支票,或利用自動化設備委託撥付,隨時提取但不計息的存款。
    2. 活期存款:存款人憑存摺或其他約定方式,隨時可以提取的存款,每年六月二十日及十二月二十日各結息一次並滾入本金計息。

     

  2. 定期性存款:
    存款人與銀行約定一定時期,到期憑存單或其他約定方式提取本息的存款。一般商業銀行所收取的定期存款期限可分為一個月至三十六個月,以及指定到期日(一個月以上)等兩類。在存款到期前,存戶如急需用時,存戶得中途提取或以存單質借方式取得。定期存款中途解約時,則按實存期間之開單日當時牌告利率打八折後計息。例如,一年期的定存在存款六個月又三天時中途解約,計息則以開立存單當天之六個月定存利率打八折後計算,但不滿一個月則不計息。

    銀行另發行到期前,得隨時轉讓的可轉讓定期存單,期間為一個月至十二個月及指定到期日等二類,利息所得稅直接以分離課稅方式課徵,不再迸入綜合所得中課稅,對利息所得超過免稅額之個人,以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在20%以上者,具有合法避稅的優點。

  3. 儲蓄性存款:
    針對個人或非營利法人,以積蓄資金為目的所開立的活期或定期存款,可分為活期儲蓄存款、整存整付儲蓄存款、整存零付儲蓄存款、零存整付儲蓄存款、存本取息儲蓄存款及轉帳納稅儲蓄存款等。

  4. 綜合存款:
    將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存單質押擔保放款等帳戶納入同一帳戶內。銀行會先設定基本金額,若存戶存入綜合存款帳戶的錢超過此一金額,超過部份即轉為定存。
    例如:約定當活存帳戶達五萬元時,就轉五萬元到定存;另外還可以不事先約定,直接透過電話銀行語音服務,將活存金額轉至定存;需質借時可直接到自動櫃員機中領出,到期時也可透過電話辦續存或解約至活存,全程均無須跑銀行。在存戶有急用時,貸款利率約是該筆定存利率再加1.5%,但貸款時間有設限,每家銀行不同,約在六個月左右。


http://www.top8888.com.tw/wTopWeb/knowledge/HTML/Investment/Saving/classification.htm



 如何選擇往來銀行銀行存款操作技巧 

[ 如何選擇往來銀行] [ 存款有哪些種類 ]
銀行存款操作技巧 ] [ 如何管理銀行帳戶 ]

by 趙永祥 2016-05-21 06:33:11, 回應(0), 人氣(1756)

股票市場中的「F」股是什麼?

    ღ 簡單的說就是國外來台灣股市掛牌交易的通通都算是 F 股,
     有些公司由於是在海外設立,因此無法在台上市櫃,
     因此是要透過 F 股的方式才能在台灣的股票市場上交易,
     這樣的公司在股名前面都會加上 [ F- ] 做為區分,
     所以才會統稱為 F 股了 。....

    但政府卻發函給勞退基金委外代操業者宣訂F 股「禁買」!





    F 股與 TDR

    這種股票就是「國外企業來台上市股票」

    也就是「F 股」 和 「TDR」 !

     

     那「F 股」 和 「TDR」 到底是什麼呢?

     

     「 F 股」( 又稱「第一上市」),

    是指在外國沒有上市過,把台灣作為第一次上市募資的地點的股票,

    由於個股開頭目前統一為 F- (或 F* )開頭,因此大家暱稱它為 F 股。

     

    而「 TDR 」 ( 又稱「第二上市」)則已經在國外是上市櫃企業,

    但是在台灣再發行 1 個「憑證」,持有憑證就等於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

    這 1 類的股票也很好辨識,股票代號都是「91 開頭」。


    為什麼不買 F 股與 TDR 

    艾蜜莉觀察名單中的個股,不選 F 股與 TDR,

    原因是因為這些外國企業的透明度比較低等。 

    最早之前 F 股並不是統一用 F 開頭,

    而是用他們的公司登記地的英文簡稱當開頭,

    例如: KY 亞塑 ( 1337 ) ...等。

     

    KY 是什麼呢?它就是開曼群島的簡稱。

    開曼群島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避稅和洗錢天堂,

    通常企業不會真的設立在島上,

    所以這只是 1 紙文件形成的「紙上公司」。 

    開曼群島以不透明和不被監督為其金融特色,

    連美國 CIA 都無法查清,在開曼註冊公司的帳冊和資金流向。

    by 趙永祥 2016-05-18 10:37:02, 回應(0), 人氣(1182)

    佛光山福慧家園第25季共修會主題:「得與失」

     2016/4/17|作者: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點閱次數:836|環保列印 
    字級:大字體 一般字體 小字體
     
    • 心保和尚
    • 覺乘法師
    • 郭明傳居士
    • 趙永祥居士
      
    上周共修會主題「得與失」,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邀請妙法寺監寺覺乘法師、高雄教師分會督導郭明傳及南華大學財經系教授趙永祥與談,藉由學佛因緣與生活經驗的分享,教導大家如何以一分平常心和智慧,面對生活中的得與失。

    「知足第一樂。」心保和尚表示,內心的法財本自具足,面對境界不要患得患失,在得與失之間,可考驗個人的智慧。平常心是「道」,沒有分別就是一種智慧,有平常心,才會有平等心,要學習在得、失之間找到一條智慧的出路,遇到考驗,只要往好處想,所感受的就會是美好世界。

    覺乘法師表示,人與人相處,不要總是去爭輸贏與得失;與家人爭,親情就沒了;與朋友爭,朋友就少了;與情人爭,感情就淡了。爭的只是一口氣,失去的卻是全部,若能明白因果關係,就不會再與人爭。

    覺乘法師除了感謝佛光山讓父親能安住身心、安享晚年,也說明佛教需要人才,星雲大師以制度領航,培養許多佛門龍象加入弘法行列,出家後走入大家庭,在大眾中是一種考驗,大師也教導大家,要以平常心與歡喜心來面對。

    有錢就會快樂、就可以自在無憂嗎?趙永祥提到,星雲大師曾說:「會賺錢是福報,懂得用錢才是智慧。」至於哪些行為會減損自己財物?趙永祥引用佛陀所開示智慧法語說明,沉迷賭博、不務正業、沉於飲酒、結交惡友、沉溺妓樂與沉於怠惰等行為,都會減損自己的財物。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信仰。」趙永祥以之前帶領南華財經系學生參加全國投資模擬競賽,由於師生都保持平常心、沒有患得患失,而榮獲全國第二的實例,印證「平常心即是道」。並以星雲大師所說「人生有四苦,看不透、捨不得、輸不起與放不下」來勉眾;最幸福的人,往往不是最完美的人;最快樂的人,往往不是最富有的人,快樂其實很簡單,簡單就能很快樂。

    郭明傳表示,人生有得有失,得到不用太高興,失去也不用太難過,得與失是人生的轉折點,要好好地面對、成長與學習,認真吸取經驗,生命才會精彩。並以「國王因斷指而死裡逃生、宰相因被關而免難」的故事,說明人生不用太計較得失,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校園為何會有霸凌?兼具生命教育講師的郭明傳談到,校園霸凌的原因主要是得不到父母與師長的關愛,及失去對主流價值的認同,所以藉由霸凌來解決問題、得到成就,引起別人的重視。因此每當到校園演講「生命教育的十堂課」時,總會以調整霸凌者的心態為優先,勉勵大家要能自覺、走出自己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眾中。」心保和尚也以星雲大師的智慧法語勉眾,培養正知正見非常重要,把自己融入眾中,對得失不計較、對錢財不慳貪,就不會有太多煩惱,要用平常心來面對生活、用智慧來處理問題。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34763
    by 趙永祥 2016-05-16 22:57:19, 回應(0), 人氣(1179)


    台灣黑狗兄的經濟未來:隱形冠軍

    鄭志鵬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學研究所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3年4月在院線上映的《台灣黑狗兄》這部紀錄片,片子內容談的是彰化社頭一個中小型企業規模的織襪業者,在面對全球化市場競爭時拒絕就此走下世界舞台的故事。在片尾,那個將自己的名字以台語發音英譯的台灣音樂創作人林強改編了他23年前的成名作〈向前走〉,以沒有vocal的方式處理,即使tempo放緩,聽來依舊激勵人心。雖然少了他那十足道地親切的台語演唱,但是當音樂前奏響起時,我們的心依然輕易地被帶回1990年台灣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各個層面,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改變,而且總認為沒有什麼台灣人做不到的事,只要我們持續「向前走」,就「啥物攏不驚」。

    black-dog

    【拼了命的台灣黑狗兄,未來經濟前景在哪裡呢?】

    然而20多年過去了,為什麼〈向前走〉這首歌以及《台灣黑狗兄》這部片現在聽來、看來還是如此鼓舞人心?台灣在新自由主義當道的這些年來,偏向財團化的政府政策,使得經濟停滯不前與貧富差距擴大,接踵而來的工作貧窮化與少子女化,更讓社會普遍瀰漫「崩世代」提前來臨的末世氛圍,這也是《台灣黑狗兄》與〈向前走〉能夠獲得許多人共鳴的原因。台灣人從來就不怕挑戰,但這並不是說台灣人就不懂得擔心與害怕,而是在困境中,我們經常愈挫愈勇,那種「打斷手骨顛倒勇」的精神,不正是台灣島民長久以來的最佳寫照。我記得當時有許多名人推薦這部紀錄片,連總統都親自跑到社頭傾聽業者的聲音,想要挽救這個「襪子王國」。

    ◎台商生產的遊牧轉進

    彰化社頭之所以有襪子王國的封號是因為台灣每生產十雙的襪子當中就有八雙來自社頭,全鄉大約有四百家製襪工廠,全都是中小型企業,而全鄉四萬四千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口都是依靠這個產業維生。不僅如此,根據2013年《商業週刊》第1323期的報導,在1990年代初期以前,台灣一直都是全球襪業中輸美金額最大的國家,而這種台灣經濟奇蹟的經驗同樣可以在製鞋、成衣、玩具、眼鏡、雨傘等勞力密集型產業中見到。後來這些原本聚集在中台灣的外銷產業因為勞動與原物料成本的上升而西進中國,再加上加入WTO與做為台灣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持續不斷累積FTA簽訂數,使得留在國內沒有移動的眾多台灣黑狗兄們必須苦思轉型之道。與此同時,台灣以往的世界工廠地位也讓位給對岸的中國以及鄰近的東南亞國家。

    因為便宜的勞動力與寬鬆的環境、土地與勞動法規,使得中小型的台灣製造業者到中國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大型甚至巨型企業,例如製鞋業的裕元與電子業的富士康,雇工人數動輒數萬人以上起跳。但是好景不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與中國調控體制(regulatory regime)的轉變,包括稅制與勞動合同法的出台,再度讓台商深陷經營危機之中,「台商大逃亡」一時之間成為兩岸坊間雜誌的流行用語,彷彿逐低工資而居的游牧民族是專職代工的台商擺脫不了的宿命,而這些游牧台商也已經開始尋找下一個可以成為世界工廠的珠江三角洲。「回家」,是台商其中的一個選項,只是今年的頂新油品事件讓我們擔心返鄉的可能不是鮭魚,而是鯊魚。

     Dongguan-Taishang

    【經濟大撤退:東莞某台資電視機製造企業現場,金江波攝】

    資料來源:http://vision.xitek.com/famous/200904/21-16945_2.html

    只是不管是留在台灣的黑狗兄們還是出外打拼的台商,如果要存活下來,都必須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而這種轉型升級的想法其實是來自於台灣製造業者長期以來都處於全球商品鍊(global commodity chain),也可以稱為全球供應鍊(supply chain)中間端的位置。

    作為全球商品鍊一環的台商

    全球商品鍊是一個跳脫國家、以個別產業作為分析單位的理論觀點,它論證說明一項商品從上游的設計製造一直到下游的零售行銷過程中,在不同地區負責不同步驟的廠商已經「鍊結 chained」成一個跨地域性、彼此相互依賴的交易網絡(Gereffi and Korzeniewicz 1994)。基本上,這個跨國交易網絡結構依行動者權力關係可以分成生產者驅動(producer-driven)與買者驅動(buyer-driven)這兩種類型。在生產者驅動的商品鍊中,擁有關鍵生產技術的廠商不僅可以控制商品鍊的運轉,也掌握了最多的利潤分配比例,像是資本與技術密集的航太、汽車與半導體產業便是屬於此種類型;相反地,在買者驅動的商品鍊中,掌控商品鍊與最大利潤的是不涉及生產領域、但卻占據設計研發與銷售通路端的品牌商、貿易商與大型零售商,鞋業、成衣、玩具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勞力密集型產業便是歸在此類,而擅長OEM代工的台商被鑲嵌入全球分工市場的途徑正是以買者驅動為主的商品鍊類型。

    處在商品鍊不同位置的廠商,其利潤獲得的情況都不一樣,以中國鞋業為例,台商的接單價格通常是產品售價的15%-20%,亦即,國際買主擁有售價的80%-85%。例如一雙零售價100美元的鞋子,台商的代工價格是15-20美元,國際買主則擁有80-85美元,而台商拿到的這15-20美元除了支付原物料費用之外,還要負擔龐大的勞動力成本。這些台資鞋廠通常都是數萬人以上的大廠,更不用說全世界最大的鞋廠裕元集團(台灣母公司為寶成)全球雇用員工人數大約40萬人左右,在這種計算公式下,每個工人可以分配到的利益可想而知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勞資糾紛也幾乎是可以預見的結果。2014年4月發生在東莞高埗、參與人數高達三至四萬人並且持續將近一個月時間的裕元鞋廠大罷工即是一例,但這將不會是游牧民族台商的最後一個案例。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台商想要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的原因,希望能夠向上提升自己在商品鍊中的位置,將自己推向附加價值高、利潤所得分配豐厚的那一端,於是經營通路或者是自創品牌便是許多台灣製造業者的夢想。不僅大型企業集團如此(例如宏碁的Acer與宏達電的HTC),《台灣黑狗兄》的主角李東林也正在往運動襪的品牌之路邁進。今年底剛接任台灣紡織業拓展會董事長的詹正田在一篇報導中也說:「我們輸,就輸在品牌。」台灣的機能性布料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今年世足賽有10支參賽隊伍穿的都是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環保塑料(PET)球衣,但是沒有品牌等於都是在做代工,是沒有利潤的生意,賺大錢的都是國際品牌,台灣紡織業者只能賺微薄的小錢,永遠走不出去,因此希望由政府主導成立一個台灣服飾品牌,整合產業上中下游,把企業做大,這樣才有辦法與國際品牌競爭。不過,台灣嘗試做品牌的過程一直不是非常順利。

     Branding

    【自創品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資料來源:http://buzzorange.com/2014/11/17/taiwanese-textile-industry-need-a-brand/

    ◎自創品牌不是台商的唯一出路

    我以前也會覺得台灣產業的未來出路一定要做品牌,但是世界品牌能有幾個!而且打品牌的費用也不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可以負擔得起的。當然,動用國家資金的挹注是其中一條可以考慮的道路,而且有了品牌還可以替台灣爭取榮耀,但問題是這種因仿效韓國國家扶持、透過挑選贏家(pick winner)的「民族品牌」策略而出線的大型企業,本身的利潤分配不見得有利於一般工人及社會大眾,更不用說台灣的產業結構與韓國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依舊仍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3年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製造業的中小企業家數仍占全部企業的96.9%,雇用人數也占製造業總人口數的73.48%,因此即便現在政府官員的目光全部都落在所謂「高科技」產業這些大型企業身上,台灣的經濟轉型還是應該將為數眾多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需求放在優先考慮的對象才是正道。

    當然,這並不是說台灣就不能夠做品牌,而是做品牌不應該是台灣產業轉型的唯一出路,因為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的選擇必須鑲嵌於在地的社會結構。而台灣的產業結構既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那我們就必須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對中小企業的未來是有利的,一昧迷信大企業的光環,有可能會破壞台灣原先具有的比較制度優勢。因此回顧歷史是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未來轉型的利基(niche)所在。

    根據國內學者的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小而美」的網絡式組織型態,它所擁有的生產彈性與效率,更是台灣的中小型廠商之所以能夠在多變的國際分工市場上取得利基的重要因素。其中廠商之間因為長期人際互動所發展出來的信任關係,促成台灣製造業者不論是在訂單的轉包、人才資訊的流動與買主趕工的要求等各方面,都能夠相互協助,發揮「魚幫水,水幫魚」的競爭優勢,不被其他後進的發展中國家追上。雖然這種發展模式後來因為1980年代中期以後台商的南進與西進而遭受到挑戰,但是中小企業聚集的大台中地區仍是台灣一個重要的出口基地,像是工具機、自行車與薩克斯風產業等。況且許多研究也進一步指出,從事製造的中小企業不僅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也可以維持較為均等的所得分配,並且是許多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之一(Piore and Sabel 1984; Saxenian 1996; Herrigel 2010)。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找一個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可以參考的典範,以大型企業主導的經濟體系,例如我們長期以來的出口市場美國與競爭對手韓國,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然而同樣也是以中小企業為經濟發展主體的德國,或許是台灣可以學習借鏡的對象,而這幾年在西方管理學界引領風潮的「隱形冠軍」製造業模式便是以德國當作是討論分析的範本。

    ◎隱形冠軍的可能性

    在Hermann Simon(2009)的研究中,所謂的隱形冠軍指的是一群專精於特定技術並且鮮為人知的中小企業(當然每個國家對於企業規模的定義並不相同,這本書是以《財星》五百大企業作為比較標準),員工人數並不多,但市占率高。如果以地區來區分,德國的隱形冠軍所占比率最高,達48%,亦即,在全球2734個隱形冠軍中,有1307間企業來自德國,對Simon來說,是這些中小企業而不是大型企業,使得德國能夠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依舊維持強勁的出口競爭力,員工的生活與福利不至於受到太大的衝擊。而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隱形冠軍之所以鮮為人知是因為它們生產的並不是終端的產品,而是關鍵性的零組件與專業性的配件,所以我們很容易會忽略它們的存在。

     invisible-top

    【台灣以網絡為主的生產體系,是否該走追求隱形冠軍的模式?】

    Simon在書裡面提及隱形冠軍企業的競爭力秘訣在於「持續專注在正確的事物上,每天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做出改進。」從經濟社會學的角度出發,我們便會想要知道是什麼樣的制度與結構,使得這些中小企業能夠持續專注在特定事物上,並且追求技術深化這種漸進式的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答案在於資本主義的多樣性(varieties of capitalism)。

    資本主義多樣性這個理論觀點起源自一群政治經濟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無法完全由技術、勞力與資金等因素所決定,與生產相關的制度環境對國家經濟表現的貢獻同等重要(North 1990; Hollingsworth and Boyer 1997),因此,我們有必要瞭解網絡、協會、工會與國家等這些行動者交織而成的制度環境對企業生產與交換過程產生的影響。而在資本主義多樣性觀點中(Hall and Soskice 2001),它將已開發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基本上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模型,一種是自由市場經濟(liberal market economies),另一種則是協調市場經濟(coordinated market economies),前者以英美為典型,後者以德日為代表。

    從字面上的意義便可以清楚知道,開放競爭(去管制)是自由市場經濟類型的國家經常會出現的政策,而自由貿易是達到這種競爭樣態的必要手段,追求利益極大化的企業是依照價格機制調整其行動;但是協調市場經濟模型則認為市場價格競爭只是協調經濟交易關係的一種機制,企業更多時候是依據非價格的因素來與市場上包括協會、工會與國家在內的其他行動者進行策略性互動,而這種網絡式組織的互動交易是以協調合作來取代彼此間的競爭關係,並且據此建立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兩種資本主義類型是一種理念型的分類,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二分,自由市場經濟裡也會有合作關係性的交易存在,但是在比重上仍有足以劃分兩者之間的差異。

     varities-capitalism

    【資本主義有許多類型,新自由主義的說法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在新自由主義思潮當道的今日,台灣掌握政策制訂權力的財經官員對於資本主義的想像已經被侷限到只剩下以英美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因此政府現在大力推動的ECFA、FTA與自經區都是在這個脈絡下的產物,寄望於大企業與民族品牌也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加以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將眼光從英美移開轉向德國的時候,將會發現另一番不同的光景。例如德國的金融系統經常被稱為是一種「耐心資本 patient capital」,銀行不會在經濟波動時抽銀根,反而會幫助企業繼續雇用原有員工,不太會發生像英美企業的大規模裁員,這也支持了德國企業所採取的長期雇用制度與在職訓練系統,當然這也是因為德國有強有力的工會能夠代表工人與企業及政府協商工業關係,一起共度難關的結果。這樣一種在制度上互補的關係讓上述德國中小企業「能夠持續專注在特定事物上,並且每天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做出改進」這件事變得可能。雖然協調市場經濟無法帶來革命性的產品與關鍵技術創新(radical innovation)以及快速攀升的GDP(畢竟全世界也只有一間Apple),但是它在漸進式創新的表現卻可以帶來較穩健的經濟成長,而且人民在面對外在經濟危機時所受到的衝擊相對來說也較小。

    ◎思考資本主義的多樣性未來

    感謝今年三月發生的太陽花學運與反服貿運動,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檢視影響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中國因素。雖然學運暫時性地落幕了,但是並不代表對於貿易議題的討論也應該結束了。即使看起來這次的反服貿運動表面上的對手是中國,但是潛藏在骨子裡更深沈的幽靈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反服貿是不是等於反自由貿易,這個問題從沒在這場運動中被正面回答過,更不用說如果我們真的反對自由貿易,那麼之後的替代選項會是什麼這個可能會動搖國本的問題。再加上世界工廠大移轉的趨勢已經再度啟動,全球產能紛紛開始出走中國、回流到美日等先進國家,不想繼續當游牧民族的台商及台灣的黑狗兄們優勢會在什麼地方?

    因此,現在是到了應該重新討論思考台灣經濟發展/轉型路徑的時候了,至少我們想像的典範不能只有自由市場經濟模型這一種。資本主義是多樣性的,貿易的方式也不應該只侷限在自由貿易,因為自由市場不是萬靈丹,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結果自然朝向比較利益原則,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現今台灣人才外流嚴重,出國唸書的人也覺得自己回不來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以為德國的協調市場經濟模型可以是台灣的另一種選擇,特別台灣與德國一樣都是以中小企業起家,我們也可以像德國的隱形冠軍那樣,企業規模不一定要大,但是專心在技術的深化,並且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這樣不管品牌如何轉變,世界工廠如何移轉,還是得跟台灣關鍵的零件製造商買產品。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產業控制思維的調整是需要有相關制度配合的,亦即要成為隱形冠軍,制度環境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台灣已經有運作成熟的協力生產網絡,但是缺乏如德國由政府與勞資雙方三者共同構成的政治協商制度來支持這個生產網絡,特別是台灣工人的力量相對薄弱,工會組織率的衰退更是顯而易見,一旦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發生變化,社會崩壞的情況就會相當嚴重。如果我們不想讓崩世代的預言成真,台灣黑狗兄們被K.O.,組織化產業工會與企業協會是深化技術能力的必經之路,而這是資本主義多樣性觀點告訴我們的事:因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從來不是企業自己本身的事,而是關乎企業背後一整套制度架構的支持。但是建立制度架構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程計畫,所以此時對未來充滿焦慮感的台灣來說,缺乏的不是速度,而是龜兔賽跑時所需要的耐心。

    ************************************************************************************

    參考書目

    Gereffi, Gary and Miguel Korzeniewicz, eds. 1994.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Westport: Prager Press.

    Hall,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eds. 2001.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rrigel, Gary. 2010. Manufacturing Possibilities: Creative Action and Industrial Recompos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ngsworth, J. Rogers and Robert Boyer, eds. 1997.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The Embeddedness of Institu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rth, Douglass. 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ore, Michael J., and Charles F. Sabel. 1984. 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 Possibilities for Prosperity. New York: Basic Books.

    Saxenian, AnnaLee. 1996. “Inside-Out: Regional Networks and Industrial Adapta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Cityscape: A Journal of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2: 41-60.

    Simon, Hermann. 2009. Hidden Champion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Success Strategies of Unknown World Market Leaders. New York: Springer. (《隱形冠軍》,張非冰等譯,天下出版)

    by 趙永祥 2016-05-15 12:32:02, 回應(0), 人氣(1360)

    目標市場 (Targeting market)之深度分析

      

    著名的市場營銷學者麥卡錫提出了應當把消費者看作一個特定的群體,稱為目標市場。通過市場細分,有利於明確目標市場,通過市場營銷策略的應用,有利於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即:目標市場就是通過市場細分後,企業準備以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其需要的一個或幾個子市場。

      

    選擇目標市場的策略

      選擇目標市場,明確企業應為哪一類用戶服務,滿足他們的哪一種需求,是企業在營銷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策略。

      為什麼要選擇目標市場呢?因為不是所有的子市場對本企業都有吸引力,任何企業都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滿足整個市場或追求過份大的目標,只有揚長避短,找到有利於發揮本企業現有的人、財、物優勢的目標市場,才不至於在龐大的市場上瞎撞亂碰。如太原橡膠廠是一個有1800多名職工、以生產汽車、拖拉機輪胎為主的中型企業。前幾年,因產品難於銷售而處於困境。後來,他們進行市場細分後,根據企業優勢,選擇了省內十大運輸公司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生產適合晉煤外運的高噸位汽車載重輪胎,打開了銷路。隨著企業實力的增強,他們又選擇了耕運兩用拖拉機製造廠為目標市場。1992年與香港中策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成立了“雙喜輪胎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在全國輪胎普遍滯銷的情況下,該公司敲開了一汽的大門,為之提供高噸位配套輪胎。正確選擇目標市場是太原橡膠廠跨入全國500家優秀企業的有效策略之一。

      選擇目標市場一般運用下列三種策略。

      一、無差別性市場策略

      無差別市場策略,就是企業把整個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只考慮市場需求的共性,而不考慮其差異,運用一種產品、一種價格、一種推銷方法,吸引可能多的消費者。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從1886年問世以來,一直採用無差別市場策略,生產一種口味、一種配方、一種包裝的產品滿足世界156個國家和地區的需要,稱作“世界性的清涼飲料”,資產達74億美元。由於百事可樂等飲料的競爭,1985年4月,可口可樂公司宣佈要改變配方的決定,不料在美國市場掀起軒然大波,許多電話打到公司,對公司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表示不滿和反對,不得不繼續大批量生產傳統配方的可口可樂。可見,採用無差別市場策略,產品在內在質量和外在形體上必須有獨特風格,才能得到多數消費者的認可,從而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產品單一,容易保證質量,能大批量生產,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但如果同類企業也採用這種策略時,必然要形成激烈競爭。聞名世界的肯德基炸雞,在全世界有800多個分公司,都是同樣的烹任方法、同樣的製作程式、同樣的質量指標、同樣的服務水平,採取無差別策略,生產很紅火。1992年,肯德基在上海開業不久,上海榮華雞快餐店開業,且把分店開到肯德基對面,形成“鬥雞”場面。因榮華雞快餐把原來洋人用麵包作主食改為蛋炒飯為主食,西式抄拉土豆改成酸辣菜、西葫蘆條,更取悅於中國消費者。所以,面對競爭強手時,無差別策略也有其局限性。

      二、差別性市場策略

      差別性市場策略就是把整個市場細分為若幹子市場,針對不同的子市場,設計不同的產品,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如美國有的服裝企業,按生活方式把婦女分成三種類型:時髦型、男子氣型、朴素型。時髦型婦女喜歡把自己打扮得華貴艷麗,引人註目;男子氣型婦女喜歡打扮的超凡脫俗,卓爾不群;朴素型婦女購買服裝講求經濟實惠,價格適中。公司根據不同類婦女的不同偏好,有針對性地設計出不同風格的服裝,使產品對各類消費者更具有吸引力。又如某自行車企業,根據地理位置、年齡、性別細分為幾個子市場:農村市場,因常運輸貨物,要求牢固耐用,載重量大;城市男青年,要求快速、樣式好;城市女青年,要求輕便、漂亮、閘靈。針對每個子市場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這種策略的優點是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要求,有利於擴大銷售、占領市場、提高企業聲譽。其缺點是由於產品差異化促銷方式差異化,增加了管理難度,提高了生產和銷售費用。目前只有力量雄厚的大公司採用這種策略。如青島雙星集團公司,生產多品種、多款式、多型號的鞋,滿足國內外市場的多種需求。

      三、集中性市場策略

      集中性市場策略就是在細分後的市場上,選擇二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實行專業化生產和銷售。在個別少數市場上發揮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採用這種策略的企業對目標市場有較深的瞭解,這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應當採用的策略。日本尼西奇起初是一個生產雨衣、尿布、游泳帽、衛生帶等多種橡膠製品的小廠,由於訂貨不足,面臨破產。總經理多川博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一份人口普查表中發現,日本每年約出生25O萬個嬰兒,如果每個嬰兒用兩條尿布,一年需要 500萬條。於是,他們決定放棄尿布以外的產品,實行尿布專業化生產。一炮打響後,又不斷研製新材料、開發新品種,不僅壟斷了日本尿布市場,還遠銷世界 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聞名於世的“尿布大王”。

      採用集中性市場策略,能集中優勢力量,有利於產品適銷對路,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但有較大的經營風險,因為它的目標市場範圍小,品種單一。如果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和愛好發生變化,企業就可能因應變不及時而陷入困境。同時,當強有力的競爭者打入目標市場時,企業就要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許多中小企業為了分散風險,仍應選擇一定數量的細分市場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三種目標市場策略各有利弊。選擇目標市場時,必須考慮企業面臨的各種因素和條件,如企業規模和原料的供應、產品類似性、市場類似性、產品壽命周期、競爭的目標市場等。

      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目標市場策略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工作。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在不斷發展變化,經營者要不斷通過市場調查預測,掌握和分析市場變化趨勢與競爭對手的條件,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把握時機,採取靈活的適應市場態勢的策略,去爭取較大的利益。

    Prev78910111213141516Next Go: / 379